《關鍵剖析》張忠謀暢談:後張忠謀時代

關鍵剖析 未來10年科技大趨勢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他宣布將於明年中退休後,接受《財訊》專訪,從第三代接班人選到中國半導體、人工智慧發展,無所不談。他也對未來的資訊化社會發展,做了深刻的描繪……。
▲採訪這一天,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邊抽著煙斗,邊剖析他對未來趨勢的看法。

十月六日,下午一點鐘。我們穿過門口虛實掩映的竹籬屏風,走進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辦公室進行專訪時,心裡很有感覺。就在四天前,張忠謀宣布明年台積電股東大會後將自台積電退休,未來也不參與任何台積電經營管理的工作。

過去三十年,他的董事長辦公桌,是全世界半導體產業裡最重要的舞台,可以想見,過去三十年爭奪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戰爭裡,有多少全球第一流的好手曾走進這裡,在這張辦公桌前討論、爭辯。這裡發出的決策,改變了歐美主導半導體製造的全球產業格局。

台積電的營業額和員工人數,約為半導體大廠英特爾的一半,但今年,台積電市值超越英特爾,而且距離逐漸拉開。明年,台積電七奈米製程,還將進一步挑戰英特爾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因為台積電,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從無足輕重,變成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重鎮。

身價九億美元的董事長

辦公室的最愛還是張淑芬畫作

近距離觀察他的辦公室,張忠謀董事長辦公桌背後,就擺著一台電腦,隨時顯示股市行情資訊,上面是台積電和台灣高科技產業相關公司的即時股價,明顯能感受到,他關心資本市場對台積電的評價。他的左手邊,擺著一台巨大的視訊會議設備,無論是客戶還是海外董事、重要合作夥伴,他能在辦公室裡,越洋開起視訊會議。張忠謀背後的書架上,擺滿來自高科技產業的榮譽紀念品,但問他最珍視哪一樣,他還是說:「我太太的畫。」

剛創業時,我找Intel、德州儀器,當時這兩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但是他們對我提議的商業模式,都不看好,不肯投資。

宣布退休後,張忠謀接受包括本刊在內全球七家媒體專訪。這次近距離接觸,我們再次看見,張忠謀邊抽著煙斗,邊思索未來的身影。這一次,我們談的題目,圍繞在他對未來十年的看法。

回顧張忠謀過去三十年的生涯發展,不得不佩服他對原則的堅持。張忠謀說,他從來就定位自己是台積電的專業經理人,而且,「我只是台積電非常小的股東」,他個人擁有台積電持股不到百分之一。因此,他選擇在台積電創下高峰時交出棒子。

彭博社在他退休時曾計算過,台積電和蘋果、騰訊、阿里巴巴並列全球前十大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這些大公司創辦人,像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身價四六四億美元,三星集團李健熙家族,身價也有一九三億美元,但張忠謀創辦台積電,他的台積電持股價值只有九.二億美元。

談功過我最大成就,是建立台積電商業模式


但這三十年中,張忠謀始終堅持公司治理;他以極少的股權長期管理這家公司,讓全世界的機構投資人,拿大筆資金長期投資台積電,同時讓全世界的IC設計公司,放心把設計交給台積電,靠的都是不打折扣的信任。張忠謀能輕易成為巨富,但唯有堅持原則,累積夥伴間的信任關係,才能把晶圓代工的模式發揮到極致,他選擇了後者。

討論這次專題時,同事說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年,時任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到拉斯維加斯參加記者會,曹興誠幽默風趣,經常逗得身邊人哈哈大笑,還自己開車載媒體到處跑。張忠謀也健談,但他多半談的都是公司經營的嚴肅原則,「說實在,大家不見得聽得懂。」但張忠謀長期堅持原則,最後兩家公司雖然都看到晶圓代工的機會,市值和經營狀況卻有相當大的差異。

他留給台積電特殊的資產之一,就是專業經理人制度。這次張忠謀交棒,接棒的劉德音和魏哲家也是以專業經理人身分接手,未來能否維持高品質的董事會運作,維持高品質的分工決策新模式將是決定性關鍵。

專訪中,張忠謀看起來很輕鬆。採訪一開始,我們告訴他,未來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忘了張忠謀」,他愣了一下,我們再解釋,如果他退休後,台積電再繼續創造奇蹟,大家才可能忘了他,他笑了,「我覺得這意思很好」。

我們在張忠謀辦公室,聽他暢談「後張忠謀時代」,未來十年科技業和台灣的重要發展趨勢,以下是這次專訪的內容摘要:

《財訊》問(以下簡稱問) :台積電過去三十年最大的成就在什麼地方?
▲張忠謀退休後,將由劉德音(左)接任董事長,魏哲家(右)接任總裁,台積電從創辦人強勢領導,轉變為兩人分工決策的新模式。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 :最大的成就,是建立台積電的Business Model( 商業模式),把過去半導體商業模式破壞掉。剛創業時,我找Intel 投資,也找德州儀器(TI),當時這兩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但是他們對我提議的商業模式,都不看好,不肯投資。

這三十年以來,我們已經樹立了一個新的模式,除了有一批以台積電為首的公司做製程技術,又有另一批公司專做I C設計。同時生產I C和設計I C的IDM公司,這三十年以來,也漸漸的把製程縮小縮小,愈來愈倚賴我們!

問:可否談談,您留給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是什麼?

答:夥伴關係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負責製程的開發,製程的執行,生產啦!同時我們的夥伴是在Design(設計)。

問:建立夥伴間的信任是很關鍵的資產?

答:對!信任。這個跟商品是不一樣的,商品是你有這個東西,大家都可以來買,那我們是夥伴式的經營。商品是Commodity(指容易被取代的一般商品)啦!

好!我們三十年前建立這個夥伴關係,現在我們有幾百個夥伴。每個客戶都是夥伴,沒有一個是看看東西就買,一定要跟我們建立夥伴關係(才能做生意)。其中三十個夥伴做我們八○%生意。絕大部分都是長期的夥伴,這個是很大的資產。

問:這三十年來,夥伴的組成也跟著改變?

答:對!沒錯!而且別忘了,我們是一直存在,我們設計的夥伴倒是不一定是一直可以成功下去的。最重要的客戶往往是五年十年會換一批。
▲張忠謀宣布退休前一個月,在兩岸各有一個重大投資案。9月初他親自參加台積電南京12吋廠進機典禮,這裡將成為中國製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 。

我們每次在任何領域要做什麼事,我們先要找一個或多個夥伴,每次轉型其實都是這樣子。第一個十年,是跟P C的Chipset(晶片組)公司做夥伴;第二個十年,是跟做Graphics(繪圖晶片)的公司做夥伴;第三個十年,最近的十年我們是跟Mobile(手機)的做夥伴。

那我們現在也是開始跟很多I OT(物聯網)啦!所謂High perforceComputing( 高效能運算)的公司做夥伴。

我們的成功常常是因為有好的夥伴。所以我們總是把網打得很開,因為我們不能夠每次都自己去挑(指機會),不行的啦!你假如有很多的夥伴,其中有些比另外一些成功,你跟成功的夥伴做生意,生意就大起來了。夥伴的BASE(基礎),也是台積電的一個很大的資產。

問:您認為,下一個

十年,半導體產業成長的動力在哪裡?答:我是覺得,半導體業快速成長的時期已經過了。二○○○年之前半導體業的成長平均是每年一五到一六%成長,長達四十八年。

二○○○年之後,就只有個位數的成長,甚至是每年四到五%的成長,我也預期,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會維持個位數的成長率。

談產業半導體業快速成長時期已經過去!


但半導體仍然是最基本的元件。開發中的國家與已開發的國家,涵蓋了百分之六七十的全世界人口(都受資訊社會影響)。

最近就有個美國人出了一本書,他不會講英文之外的語言,靠著手機到全世界旅遊。他第一站到上海,他說英文,用手機翻譯成中文,跟計程車的司機(溝通),不只能告訴計程車司機他要去什麼地方,還有GP S可以給司機看怎麼走。不只這樣,他還可以跟司機聊天,他講英文,手機可以幫他翻譯成中文,讓司機聽得懂。

另一個例子是社群網路,你也知道,連政治也因此改變,變成可以一呼萬應(編按:如北非的茉莉花革命),這就是資訊社會的改變。

半導體是資訊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所以全球的GDP成長大概三%左右,但半導體的成長一定會比世界的GDP成長快,台積電的成長率又會比四到五%還高。兩年以前我就跟投資者講,未來五年,以美金計算,我們每年會成長五至一○%,過去兩年的確是接近一○%。

接下來,人工智慧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年之後,我相信會有無人駕駛的計程車,你用手機就能叫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

以前摩爾曾經說過,假如汽車減價也像半導體減價一樣,那五十年以前一部Rolls-Royce(勞斯萊斯)就要一萬元美金,現在也許只要幾毛錢就夠了。

談技術摩爾定律失效 橫向應用是解方


嚴格來說,現在摩爾定律已經失效了!原來摩爾定律是說,IC的密度是會每一年半至兩年會加倍,現在IC的密度還是在加倍,但不是一年半,要三年、或許四年才加倍。 但是到了最後,無論你給工程師多少時間,他們都不能把IC的密度加倍,因為半導體元件已經是微縮到只有十個原子、二十個原子(指IC元件的設計大小)大。可是我想還有十年,IC密度還可以繼續增加。 摩爾定律停滯不代表技術發展會停止,我們還可以橫向發展,讓半導體做出新的功能。就像這個(指攝影記者的相機),以前的相機都是靠化學,現在都是電子的,這裡頭的感光元件都是半導體,讓原有的技術和新功能結合,這也不靠摩爾定律,這就是橫向發展。製程微縮的摩爾定律還有十年,橫向發展新的設計還可以再加上許多年。

談IA人工智慧時代 台灣機會在兩個面向


問:是否靠封裝、軟體等方法,還能繼續增加半導體的附加價值?

答:對!對!對!我剛說的橫向發展,應用會愈來愈多,比方說是人工智慧,要靠半導體直向和橫向的發展同時推進,直向的改變,IC愈來愈密集,能讓電腦變快,人工智慧就需要更快的電腦。

橫向可以讓感測器和原有的功能結合!接下來,Sensors(指感測器)愈來愈多。人工智慧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舉個例吧!十年之後,我相信會有無人駕駛的計程車,你用手機就能叫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

更重要的,人工智慧未來能診斷很多不同的病。現在在美國,醫療費用是很高的,在台灣,大醫院總是很多人掛號要去看醫生。我相信十年之內,人工智慧可以減少醫生要看病人(的負擔)。

我創辦台積電,可是我一直以專業經理人自居,對於放棄權力我是看得很輕了,老實說。我也不懂為什麼大家覺得那麼難。

人工智慧能透過感測器測量你的症狀,按照你的Symptoms(症狀)下診斷,現在醫療占美國GDP大約占二○%,非常高。人工智慧會減低保險與醫療的費用。

問:您對AI的發展會不會有所擔憂?答:我的確對人工智慧有點擔心,我們要多思考教育要如何改變!我到台灣三十年啦,我看台灣的大學教育沒有變多少。這三十年我沒有長住美國,但好的大學確實有改變,更注重通學(指跨領域通才教育)啦。

談接班第三代潛力人選 已有八、九個


未來的世界裡頭,好一點的通學恐怕比很專的東西要有用一點,未來的世界還是會需要很好的醫生,但如果訓練出來是一大批平庸的醫生!(笑)或平庸的工程師,很容易會被人工智慧代替的!

反倒是,很多領域都能融會貫通,有整合能力的人,我想不太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問:AI時代,台灣在人工智慧的機會點在哪裡?

答:我覺得是兩方面,一方面是製造,台灣能生產人工智慧的工具,另一方面是「用」。用人工智慧恐怕是比自己製造更要緊!如果能夠很廣泛的應用人工智慧,就能增加Productivity(生產力)。

問:您是不是有隔代指定接班人?

答:我沒有指定,但我跟劉德音與魏哲家隨時都在Identify(定義)下一代最有潛力的人。目前至少有六、七個,八、九個吧!

問:是不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就有機會?

答:我想是四十五歲以上。

問:如何看待中國全力發展半導體的策略?

答:他們投了很多的錢,大概每年一百億美金!投這麼多錢,會得到某一個程度的成果。

可是,有的東西是不能很快就拿到,而且現在幾個半導體的強國,美國、韓國、日本還有台灣,都(對中國)很有戒心。

這幾個國家也不太會批准中國到這幾個國家去買公司、買技術,甚至於挖人。在這前提之下,他們不見得能夠那麼快就追上。
有了錢嘛!是可以建立很多產能,買很多設備,但這些產能不見得是尖端技術的產能,尖端技術是需要技術和人才(的累積),不太容易在短時間用錢買下來的。

張忠謀在專訪中,神情十分輕鬆,他手握煙斗,談論天下大事的身影,是台灣科技產業裡一個富有代表性的形象。

問:他們整個國家發展戰略,能不能不要半導體這塊?

答:我想他們認為他們不能!

中國已經是全球GDP第二大的經濟體,他們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十年到二十年之內,中國GDP就會超越美國。所以我想他們會認為,中國要自己建立半導體,不像德國、法國、英國,我不要半導體都可以,我就靠美國,或者以後也許也靠中國。

答:您想三奈米如果設在台灣,缺電的問題,電力不穩定的問題,對您一定是很大的困擾。

答:現在在什麼地方建廠的事,我是做最後決定,但我也是相當聽他們(劉德音與魏哲家)的意見。過去一年,我不想當一個違反他們意見的人,但三奈米建廠的結果又是在他們執政之後(才會浮現)。(笑)所以啊!是會擔心。

談中國尖端技術短時間追不上


問:權力要放下來,對很多人非常困難,但您談笑風生,好像很輕鬆?

答:我創辦台積電,可是我一直以專業經理人自居,自己看自己也是專業經理人。我也不是一個大股東,雖然台積電的股票是我大部分的財產,可是我只是台積電相當小的股東。所以加上我的背景,我一直是專業經理人,對於放棄權力我是看得很輕了,老實說。我也不懂為什麼覺得那麼難。(笑)

問:台灣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的確是步履蹣跚,我們應該要怎麼重新去把台灣治理得更好一點?

答:問這問題太大了。我是覺得,簡單地講,我是(覺得)的確是需要轉型啦!我是覺得是要去轉型的去轉型,政府叫他轉型或者是你媒體勸他轉型,沒用的嘛!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540期-電池變金礦

本文摘錄自‎

張忠謀暢談:後張忠謀時代

財訊

2017/10月 第5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