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將漲一到兩成 四新制如何影響你

近十年保險業最大變革來了

保費將漲一到兩成四新制如何影響你


台灣壽險業資產十年來擴張二.四倍,已成世界奇蹟,七月一日,金管會祭出十年來最嚴管控,不只影響保費,還將改變台灣人對保險的觀念。

文—陳一姍 攝影—劉國泰


▲在七一保險新制上路前,6月份儲蓄型保單出現停售前的搶購潮,是保險市場今年來最熱絡的時刻。

最近非常忙,非常,」元大人壽副總經理張銘修加重語氣,他描述的是全台保險精算師最近三個月的生活。

五月中,通常在年底調降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的金管會,罕見地宣布七月一日要再降一次,精算師得應聲重新計算保費。加上,原本就預定於七月一日上路的三個新法規:最低死亡保障門檻比率、合約服務邊際測試、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平穩機制,這四箭齊發,啟動保險業近十年最重大的變革。

對保險公司而言,這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保險業以儲蓄型保單大吸金、十年資產擴張二.四倍以來,金管會祭出最嚴厲的管控手段。

對保戶而言,「沒有任何產品,改版後條件會變好,因為所有措施都是限縮,」公勝保經戰略長李正偉直言,標榜儲蓄的保單都將停售、改版、漲價,甚至降業務員佣金。

業者推估,目前儲蓄型保單多訴求六年左右還本,新保單可能得延長兩至三年。換言之,保戶的資金得鎖十年以上,才能拿到比定存高的收益。

七一之後,台灣的保單將出現三大洗牌。第一個變化,就是非利變型壽險可能消失,利變增額壽險成主力。

洗牌一
非利變型壽險賣不動


傳統的壽險保單,按照投保年齡、利率去計算保費,在低利環境下,保費只會變貴。但利變型壽險,除了保單利率,還多了一個宣告利率,保險公司會按照投資績效每月或每季公告,保戶因此有機會可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

過去十年熱賣的利變型儲蓄險有兩種,一是躉繳的利變年金,由於沒有壽險保障成分,七一之後幾乎絕跡;二是期繳型的利變增額壽險,過去銀行或業務員都用宣告利率比銀行定存高來賣利變壽險,但未來還本期變長,保戶資金要鎖得更久才能賺得「小利」,因此這類產品將不再被視為定存替代品,反而會訴求保障。

李正偉注意到,去年,大保險公司推出的非利變型壽險,已經有賣不動的現象,未來,利變增額壽險還是會繼續風行。

洗牌二
定期定額投資型保單復出


二○○一年,台灣央行驟降利率之後,各家保險公司就曾推出連結基金的投資型保單。但二○○八年金融海嘯,許多保戶投資績效變差,掀起了停扣潮。後來由壽險公司操盤的儲蓄型保單崛起,自負盈虧的投資型保單就不再是市場主力。

隨著利率走低,儲蓄型保單被按上緊箍咒,安聯、元大、公勝保經都將投資連結型保單視為未來主力。

對保險公司而言,這是一種長期保單,繳費穩健,保單繼續率也比較好。重回定期定額市場,保險業務員需要再教育。

「我定期定額一直沒有停扣,就是因為一開始業務員教我的觀念很正確,」十一年前,投保紐約人壽的王先生說,「我很清楚,自己是要買保險保障,而不是投資。」

投保了十一年,王先生運用貨幣型基金、食品基金、生技基金進出搭配,定期定額收益率超過二○%。

回想當初,他購買定期定額基金的理由,是因為剛買了房子,背了房貸,業務員建議他買自然費率(隨年紀調高保費)、有壽險保障的定期定額投資型保單。王先生的投資目標是,如果績效好,趁年輕先把保費累積起來,老了就不用再繳保費。如果投資收益不好,繳費期就得延長。

「單筆進出太考驗進場時點。推定期定額保單,業務員需要時間做完整的訓練,」李正偉點出關鍵,重新銷售這類產品,業務員必須教育客戶,定期定額的報酬率不可能跟單筆進出比,基金如何挑選,停損、停利如何設定都是學問。
洗牌三
附保證投資型保單崛起


七一之後,台灣保險市場唯一會出現的新商品將是「附保證的投資型保單」。包括國泰、富邦、台灣人壽等大型保險公司都紛紛將此列為重點。

一位中型保險公司副總經理認為,由於是躉繳,可以一下子收進很多保費,將成為保險公司搶市佔、排名的利器,尤其是第一領先群的壽險公司,反而中小型公司不見得熱衷。

附保證的投資型保單,在國外行之有年,可以視為「類全委」躉繳保單的變型。今年,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附保證最低身故給付保單,是最簡單的一種。

過去,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全權委託給投信操盤,管理費一.二%上下,只要淨值達一定標準,就要「月撥回」收益給保戶。附保證後,保戶每年繳一.七%的管理費,○.五%給保險公司買保證,身故時可以領到固定死亡保險金。主訴求是客戶生前可以領錢,身後可以留一筆遺產給子孫。

李正偉直言,這類產品比較複雜,保戶得仔細了解其投資標的、配息條件。目前,此類保單多規定,淨值低於八元就不會配息,配息沒有保證,不可能拿來當子女教育基金、退休生活費。附保證的是身故給付,要等到保戶往生後才給受益人。

「單身族、頂客族沒要留錢給小孩,根本沒有死亡保證的需要,」他認為,保戶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

七一變革後,保險業急速成長的奇蹟不再,挑戰也才開始。
一次看懂,四支箭改什麼?

7月1日,台灣有四大保險變革上路。第一是政府罕見地在年中調降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責任準備金利率通常會連動各保險公司計算新契約保費的預定利率,預定利率高,保費就便宜;預定利率低,保費就貴。7月,金管會不同幣別責準金調降1∼4碼,保費因此上漲一到兩成。

第二個制度,全名為「最低死亡保障門檻比率」。金管會為了抑制保險公司惡性競爭,明定保單的「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必須達到一定門檻。愈年輕的人,保單的死亡保障要買愈多,純儲蓄比例少。

在定價上, 則用第三與第四個制度──合約服務邊際(contract servicemargin)、利變保單平穩機制來管價。過去,保險公司如果有把握自己的投資報酬率夠高,就可以用低保費競爭。但最新國際會計準則規範已不准如此,只能用死差、費差做價格競爭,不准賠錢報價。

金管會也規定宣告利率只能以「債券利息收益率」為基準,就算買股票、房地產投資賺大錢,也不能隨便拉高宣告利率。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01期

本文摘錄自‎

保費將漲一到兩成 四新制如何影響你

天下雜誌

2020/第7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