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膽,公司不是你的靠山

大學畢業後,人生的戰場鳴槍起跑,誰先進入大企業,就是優先搶到成功的入場券,外人羨慕的眼光就像是鎂光燈,錦上添花照亮前方的道路,指引出康莊大道方向。但職場真的這麼簡單?進入大企業就是人生的坦途與保障?當然不是。
更務實地來看,進入大企業身價就能鍍金嗎?多數不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給新鮮人的起薪最低,醫院龍頭給菜鳥醫生的價碼也比行情少,每年都擠進大學生最愛企業的文青書店百貨公司,薪水也很窮酸,這些企業吃定新鮮人要大企業的品牌加持身價,完全不擔心沒有應徵者,你不做還有其他人搶著做。

相反的,有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業,因為徵才不易,薪水卻大方許多,新鮮人進入職場的第一課,就是在「空有公司品牌的虛名」與「荷包豐厚」中做選擇,而要看透大企業迷思與捨棄別人羨慕的目光,需要很大的智慧與勇氣。

在這本《個人無限公司》中,作者本身在職場上的條件並不好,念的是連日系大企業都不願錄取的短期大學,畢業後被知名企業的「求職高牆」逼到黯淡角落乏人問津,他的突圍過程很值得學習,我認為即便放在臺灣的職場也很適應:

一、寫信給社長,這看似唐突且瘋狂的舉動,卻讓他有了許多面試的機會。
二、製作網站介紹自己,無所不用其極地介紹自己。
三、把自己當商品來販售,面試時強調自己可以替公司帶來怎樣的貢獻。


這三件事情,在我出第一本書時,我也做過,當時為了到廣播與電視節目上打書,我直接寫信給當紅的主持人,附上我的影音連結,強調自己的口才很OK可以替節目加分,果然我也因此得到上節目的機會。

這本書分享了許多爭取機會的過程,每一步都很值得學習,書中不僅僅教你如何在職場上突圍,更教你如何透過每次轉職與經營副業都獲得更高的收入。
作者是一個從小就滿腦子都是錢的人,他把賺錢的信念執行很徹底,當他發現錄取大企業,不見得一定有錢途,他毅然捨棄人人稱羨的機會,選擇到未來成長性比較大的大賣場工作,年收入僅有兩百四十萬日圓,十年之後,他的年收邁入千萬日圓,創造了翻身的傳奇。

他對於職場的觀察非常敏銳,他發現資深員工長期在公司任職後,年收高於平均,但他們本身的市場價值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隨著年資越高越來越依賴企業,但當今的企業自己都朝不保夕,隨時有沉船的危機,又如何能給員工天長地久的安穩呢?而所謂的安穩,對他來說不是從企業領取一份豐沛的薪水,而是如何不依靠公司的招牌也能賺到錢。

基於對大企業的不信任,他在錄取後仍不斷規劃下次的轉職,轉職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個人願望的手段,轉職的目標就是賺取比現在更高的年收入,隨時看轉職資訊,不僅沒有損失也是再替自己找機會。

我也認為,對企業的不忠誠,就是對自己內心的渴望與夢想忠誠,在職場上如果太重感情,就是對這場勞務與金錢交易最深的誤解,職場就是一個市場,公司不是你的家,老闆也不是你的家人,你盡力幫公司達標,公司給你薪水,銀貨兩訖,就已經謝天謝地。

在這個職場飄搖的時代,作者是如何打造出四千萬的身價?絕對不是靠老闆給的,這也讓我想起有次上節目,主持人說他認識的某位小編月薪高達一百五十萬,小編轉身離職去創業做電商,我笑著問說:「這絕對不是月薪,一定是加上獎金,老闆不可能給這種薪水。」

答案果真如此,上班族能領的月薪,十多萬就已經是不得了的數字,這數字背後是打敗了多少英雄豪傑,才能登上高階主管的寶座,因此扣除業務單位,上班族要靠薪水發大財談何容易?

因此發展副業是條必須走的道路,這個副業可以從你原本的專業中去尋覓,例如替公司做企劃、行銷、美編的人,可以試著接外包案子,在原本的領域中去發展副業,或者以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副業,積極增加收入的管道,就不會擔心明天如果丟了飯碗會斷糧,這不僅是分散風險的概念,也是讓你變得更有膽量,此話怎麼說呢?

人在年紀大了後,對高風險的新創事業會較為膽怯,但當你有了副業後,你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做出大膽的決定,拚搏更多可能,甚至因此得到更高的回報。

本書可以教你在職場上如何爭取工作機會、如何評估與規劃轉職、發展副業等等,內容非常務實且閱讀後會有很大收穫,書中有句話說,「錢的數量等同於內心的寬裕」金錢越寬裕,越能做出大膽的決定,錢是膽,公司不是你的靠山,發展副業更多元的賺錢,你才能得到一生的自由與安穩。

黃大米/暢銷書作家

閱讀完整內容
個人無限公司

本文摘錄自‎

個人無限公司

moto

由 方舟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