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植物肉雞塊更受歡迎!

肉品王從零開始研發,變身「蛋白質專家」

做植物肉雞塊更受歡迎!
大成:只是把生意補齊

台灣肉品龍頭大成長城集團,今年九月正式宣布投入植物肉製造、自創品牌後,引起一片議論,「這不是打到本業?」疑問其來有自,它在二○二○年,光是銷售肉類及其延伸的加工食品,就貢獻三百一十億元,占年營收近四成。

文●游羽棠 攝影●楊文財


▲大成長城集團副總裁韓家寅(圖)掌管餐飲事業,槓桿集團資源,端出西式漢堡、中式麻婆豆腐,推廣植物肉。

白肉雞、雞蛋在台市占第一,豬肉市占第二,為何它的下一步是往植物肉發展?

「我們還是在做八七%的生意(編按:全台吃素人口約一三%)!只是多提供一種蛋白質選擇,」集團副總裁韓家寅強調。

他解釋,過去做素肉被認為是宗教、小眾生意,隨著台灣吹起環保風,超商、零售通路也願意挪出排面,上架植物肉產品,成為大眾選項。「我們為什麼要拱手讓給別人?」既然大成對雞、豬、蛋,都已經完成垂直整合布局,「現在做這塊,只是把生意補齊。」

把植物肉納入版圖,自我定位也從肉品龍頭,延伸為「優質蛋白質專家」。它的優勢,是從製造、加工到通路全包,擁有同業最羨慕的「出海口」。

耗費一年,每月砸百萬自主研發加入中式調理,用自家餐廳當實驗場

但,即便董事長韓家宇一聲令下,投入十億元,肉品巨人要跨入全然陌生的植物性蛋白領域,還是得從零開始。因此,二○一九年決定做植物肉後,他們得抉擇,要找現有技術轉移,還是自己研發?

該集團旗下負責此業務的新食成總經理詹金和坦言,技轉好處是進入門檻較低,很快就能拿到植物肉成品。但,他認為現有技術大多出自研究機構,實驗規模較小。做了近三十年食品業,他知道「實驗室到量產要花很多時間,參數還是要重來。」
因此,大成選擇從零開始自主研發,掌握植物肉組織方式與配方,後續衍生更多產品時,會更有效率。光研發費用,每個月就得燒掉上百萬。同時,從中國進口新型設備機台,還因為碰上疫情,技師無法親自組裝機台,耗費一年多才研究出自己的植物肉技術,進入調理階段。

論調理,特別是植物肉市場上較少見的中式料理,正是大成擅長。詹金和身兼大成旗下欣光食品總經理,它是台灣最大的中式料理代工廠,掌握近千種食譜配方,長期供應連鎖餐飲、超商調理品,有製造經驗及信任感,「我們把原本的配方換成植物肉,只要蓋過豆味就好,七十分要進步到九十分,很快!」
與其他競爭者最大的不同是,大成自有餐飲品牌:日式豬排專賣店勝博殿、港式茶餐廳檀島,合計全台超過四十間門市,能為自家植物肉量身打造現做料理,降低消費者第一次嘗試的門檻,還成為回饋研發技術的實驗場。

他舉例,剛開始研發的素牛肉塊在熱炒後口感偏軟,檀島茶餐廳的消費者反映,希望更有嚼勁。研發端因此改進組織纖維,新版本目前應用在素牛肉湯裡,吃起來就更像燉牛肉。

經營肉品市場超過三十年,四大超商、連鎖超市、量販店等都是它的客戶。它還向超過一百個餐飲品牌供貨,觸角更深入公司、學校團膳。擁有全台最大出海口,幾乎不須開發陌生業務,「只是DM上多一個選擇,」詹金和說。

例如,全台擁有二百七十間門市的連鎖早餐店Q Burger,十一月底將率先同業推出植物肉漢堡,它說,長期向大成採購洗選蛋等食材的合作默契,在試樣、訪廠後,很快就敲定植物肉也採用大成產品。

植物肉雞塊網路聲量高吃葷族群也能接受,一週就賣光庫存

過去大成主要做內銷生意,如今大手筆打造植物肉工廠,看好三年就能達成五億元業績,則是著眼海外華人市場。目前產品已打進美、加的亞洲超市。雖然同屬中式調理,但走出台灣,它仍得重新研究國外口味偏好,且無通路優勢,並不輕鬆。

有趣的是,大成切入新市場的第一支產品,是把自家招牌炸雞塊換成植物肉版本。雞塊裹漿、沾醬都現成,推出一週就把庫存賣光。網路聲量調查也發現,植物肉雞塊比它的雞肉雞塊還出名。詹金和笑說,這代表它的植物肉味道調整到八七%吃葷群眾也能接受,「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啊!」

能在不同的蛋白質身上,發揮同樣的核心能耐,這正是各大食品廠想要葷素通吃的盤算。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76期

本文摘錄自‎

做植物肉雞塊更受歡迎!大成:只是把生意補齊

商業周刊

2021/第17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