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如何打開Z世代荷包

當上網購物能應付生活一切所需,數位支付也愈來愈多元,新消費模式「先買後付」(BNPL)快速崛起,讓人好奇這種「取得商品後再付款」的方式,將對一般消費者到金融、零售業帶來哪些影響?

採訪‧撰文/高敬原 編輯/張庭銉 攝影/蔡仁譯 美術/周怡汝



我們常說「科技來自人性」,而人性的「懶」,正是科技進步最主要的燃料。追求快速與便利的數位時代下,消費者愈來愈不愛用信用卡了,不只申辦流程麻煩,結帳還得輸入長達16碼的卡號;收到商品後,如果不滿意想退刷,還可能占用當月額度⋯⋯若真要挑剔,現在的刷卡流程,仍有許多可以讓人更「懶」的地方。

想像一下,只需輸入手機號碼等簡便資料,經過簡訊驗證後,購物就能享受延遲與分期付款。這是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又稱先享後付),過去一年在國際間崛起,例如去年12月在東京證交所掛牌的日本BNPL企業Net Protection Holdings;近來相繼投入的亞馬遜(Amazon)、PayPal、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台灣電商PChome也宣布入股BNPL公司「21世紀數位」,百花齊放的產業動態,都足以證明BNPL在全球掀起的狂熱。

它將對全球支付、零售產業造成什麼影響?我們的生活又會因此產生哪些變化?

簡單來說,BNPL指的是「先消費後付款」的支付模式,背後的運作方式是,BNPL業者透過自家的風險評估方式,預先給用戶一個額度用於購物,這時,BNPL業者就成了債權人(債主、creditor),用戶可選擇在下個月還款,或是分期還款。

3因素2魅力,助商家把過客變顧客

跟信用卡最大的不同是,BNPL讓消費者不必直接跟銀行打交道、無須繳交一大堆財力證明,就能讓用戶在很短的時間獲得消費額度;也因為BNPL業者不是傳統的金融機構,因此也不會去查聯徵等資料。

其實說穿了,BNPL類似於借錢,或是分期付款,是已經存在數十年的概念。

1999 年,萬泰銀行推出台灣第一張現金卡「George & Mary」,模式類似小額信貸,產品名稱來自台語諧音「借錢免利」,這張卡在當時讓萬泰銀行股價大漲8倍,獲利攀上高峰,不過後來卻造成超過80萬人淪為卡奴,欠款平均超過100萬元。

隨著科技的演進,BNPL模式讓分期付款、延遲付款這類模式,有了新的樣貌,不僅使用體驗更好,對銀行、用戶來說,也比較能控制風險,避免無限擴張信用,讓卡奴風暴重演。

BNPL模式於2005年首度登場,由瑞典FinTech新創Klarna導入電商支付,先買後付的概念才真正被大眾關注。而BNPL會在此時暴紅、受到資本市場關注,商研院人工智慧服務綜合研究所所長范慧宜認為有3大原因。

首先,疫情讓經濟狀況變差,許多人失去原本穩定的工作,因此需要BNPL這類延後付款的方式,來支應生活開銷。

第二,BNPL可滿足傳統金融服務不到的族群,像是社會新鮮人、信用小白,以及如YouTuber、家庭主婦等自由工作者,他們申辦新用卡等服務時常因為沒有與銀行往來的紀錄而碰壁,因此網購時考慮用BNPL付錢。

第三是產業的演進,線上購物、外送崛起,物流、金流都講求快速與方便,BNPL可以快速給出消費額度,讓消費者馬上購買到想要的商品。

在某種程度上,BNPL也滿足了Z世代(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追求「當下感受、及時享樂」的性格,商研院也觀察到,用戶在使用BNPL購買的東西,許多時候都是衝動消費,而BNPL正滿足了這塊需求。

除了市場脈絡,BNPL受到歡迎還有兩大魅力,分別是方便與兼顧資安。

以電商購物情境來說,即便銀行為了吸引消費者申辦聯名信用卡,開出單筆消費可享有5%現金回饋,但一部分的人怕麻煩不想辦,一部分的人是沒資格辦卡,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降低消費者下單意願。

BNPL一般只需要填寫簡單資料,就可以獲得一筆額度消費,消費者在購物時的摩擦力變小、付款彈性變大,就能提升購物轉換率。

萬事達卡統計,BNPL能夠讓客單價平均成長45%;台灣市占第一的BNPL業者「中租零卡分期」觀察,BNPL能讓消費者在購買高價商品時的「猶豫期」縮短、轉換率提升1.5倍,這也是很多電商平台積極串接BNPL的原因,可以藉由顧客衝動消費,開發更多新客源。

此外,許多人網購物時,會擔心信用卡資料外洩,Net Protections Holdings旗下日商恩沛科技調查台灣市場,發現台灣有超過55%消費者會擔心線上支付資安問題,「貨到付款」因此受到許多人喜愛。

基本上多數BNPL業者不會要求用戶提供金融相關資訊,又可以延後付款,也成為許多憂心資安問題消費者的新選擇。



閱讀完整內容
數位時代第334期

本文摘錄自‎

先買後付?如何打開Z世代荷包

數位時代

第3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