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最大購併案 輝達400億美元吃安謀

傳言許久後,繪圖晶片龍頭輝達(Nvidia)終於宣布耗資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七百億元),從日本軟銀手上,買下全球手機晶片矽智財第一把交椅安謀(ARM)。若順利完成,將成為半導體史上金額最高購併案。


▲安謀再度出嫁,正值國際地緣政治緊張,這次連母國英國政府也表示要發動調查,若動搖國本將不排除介入。

你的手機、智慧錶都用它
安謀觸及晶片數是輝達220倍


這個震撼彈,在半導體業界炸開,要知道,幾乎全世界每支手機的大腦──處理器晶片,都是用安謀的矽智財(編按:可重複應用於設計晶片的代碼或方法)設計出來的。

「安謀一直在業界扮演瑞士的角色,」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撰文解析,安謀強大的關鍵,是對所有晶片業者保持中立、不涉入各家競爭,一旦輝達入主,中立性將成最大疑慮,「比如,以後要從(潛在對手)輝達旗下部門取得矽智財授權,超微、蘋果、高通會怎麼想?」他問。

而台灣投資人更想知道:這麼一來, 幫超微、蘋果、高通代工的台積電會受影響嗎?必須從安謀授權矽智財的聯發科,會不會吃悶虧?

事實上,兩強聯姻這檔事,不只牽動著半導體公司實力消長、台灣產業鏈的獲利能力,甚至還挑動著中美科技冷戰的緊張神經,而安謀靠著經營生態系絕招獨占手機市場,原本的優勢為何無法在物聯網時代繼續贏?更是關係著未來、值得各行業細細探究的關鍵。

安謀憑什麼值四百億美元?這家四年前被日本軟銀集團買下的英國公司,去年營收不過十九億美元。但它影響力無遠弗屆,你的手機、智慧手錶、家中的遊戲機、車上的輔助駕駛電腦、甚至連網的智慧型洗衣機,十之八九,裡面的晶片都是使用安謀的矽智財。它在手機晶片市占率逾九成,物聯網晶片市占也高達八成五。

若把晶片供應鏈分為底層架構、設計、製造三大塊, 聯發科就是設計中的佼佼者,台積電製造能力無人出其右,安謀則是提供晶片設計的底層架構。而電腦CPU龍頭英特爾,則是三大塊全都自己來。

比起英特爾偏好什麼都自己做,安謀能從英國劍橋的穀倉起家,在英特爾眼皮底下默默崛起,拿下英特爾想切入卻慘敗認輸的手機市場,都要歸功於其獨到的生態系經營法,這也是輝達看上它的關鍵。

「安謀是世界上能接觸到最多晶片公司的企業,」輝達創辦人、台裔創業家黃仁勳在線上記者會指出,輝達一年賣出約一億顆晶片,但全球去年就有二百二十多億顆晶片採用安謀架構。他說,未來所有晶片都將具備人工智慧(AI)功能,唯有安謀,能讓輝達不必自己製造所有晶片,就能透過生態系,把輝達的AI能力擴展出去,做到全世界的生意。
前記憶體廠茂德副總、台大客座研究員林育中分析,每一世代的晶片都有龍頭,輝達的大夢就是要當AIoT(AI加上IoT物聯網,又稱智聯網)世代的老大,但一直苦於讓AI從雲端下到凡間,進到萬物聯網世界。安謀的觸及廣度,就是他想要拿下的關鍵鑰匙。

合作業者逾千家
建生態系,但不與客戶競爭


安謀的生態系,不只有台積電等幾乎每家晶圓代工廠、聯發科與高通等IC設計公司,還包括終端產品製造商,及周邊的電路設計工具和軟體庫等第三方業者,合作業者逾千家。在商學院教授眼中,安謀生態系之所以強大,有三大關鍵:

第一, 建立統一標準。取得安謀授權者,不得更改基礎架構,就連大咖如蘋果也一樣,此舉可確保不同業者做出的晶片,能執行相同軟體。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湯瑪斯(Howard Thomas)於去年發表安謀教案分析,這麼一來,當安謀授權給越多客戶、晶片能做的產品越多樣,客戶就越能拓展到新市場,創造出良性循環。「安謀商業模式的重點是,透過傾聽各環節需求,讓用安謀架構做出的產品,市場『命中率』很高。」他說。

第二,建立強大知識庫。安謀與半導體公司、終端產品製造商緊密合作,多年來維持中立、不與客戶競爭,成功取得互信基礎,在提供客戶矽智財時,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新技術,優化自己產品。這與台積電幫各家晶片商代工,堅持不透露客戶機密、練成最強製造廠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這些業者為了吸引更多客戶,也會貢獻矽智財給安謀平台,長期累積下來,任何設計晶片所需要的工具,都可以從生態系中取得。客戶若想改用其他架構,就必須投入鉅資自行開發工具,這成了競爭者難以超越的護城河。

第三,能從生態系中賺到錢。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威廉森(Peter Williamson)與安謀合作十多年,他在新出版的《生態系統優勢》(Ecosystem Edge)一書中解析,比起許多大廠建立生態系卻無法變現,安謀以高速公路收費站般的定價方式,讓客戶分階段在每站只付少量的錢,不感到痛苦,卻能細水長流貢獻源源不絕的營收。

不過,這個商業模式卻在四、五年前面臨成長瓶頸,由於手機市場飽和,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更在過去三年中持續下滑。安謀於是將焦點轉向物聯網市場,這正是促成二○一六年被軟銀購併下市的主因。
轉戰物聯網,虧損出售
輝達看好結合AI有利布局


「物聯網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湯瑪斯分析,但比起手機晶片商、製造商都是如高通、蘋果、三星這般大型企業,物聯網晶片與相關業者大多為小型新創公司,僅能小額或無法負擔授權費,產品少量多樣,市場極為分散。這特性與安謀既有的生態圈差異極大,也需要更多的投資來扶持新創。

再者,安謀專注在建立標準來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湯瑪斯指出,物聯網應用的創新關鍵,是能快速試驗、快速適應市場、快速推出產品,安謀統一標準的做法能否適用?需要時間來證明。

而物聯網業者因為規模小,需要的是,從晶片設計到最終提供給消費者,一條龍式的系統解決方案,也挑戰安謀只在最源頭提供矽智財的商業模式。

以至於,安謀雖投入大量資金、並透過購併規畫一條龍方案,在物聯網拿下八成五市占率,但因市場仍小,對營收貢獻杯水車薪、難補上手機事業營收的落差,去年更因加碼投資導致由盈轉虧,全年虧損八千萬美元。與五年前每做兩元生意就淨賺一元,大相逕庭。

今年軟銀因投資失利,釋出投資組合中的鑽石──安謀,原本穩贏賺最多的贏家,在賣相正不佳的時候嫁人。

不過,這些掙扎看在輝達眼裡,卻是強大的互補資源。「將輝達的AI與安謀的龐大生態系結合起來,我們就能在雲端運算、智慧型手機、自駕車、機器人到物聯網,將AI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黃仁勳說。

當安謀無法繼續贏下去, 必須靠攏富爸爸,也牽動著台積電、 聯發科的未來發展。

效應》聯發科恐受創
台積可望接新單,間接得利


這樁購併案未來有兩大隱憂,一是當前科技冷戰下,美中政府是否施壓干預,另一則是安謀的中立性。雖然黃仁勳對其中立性不斷誓言保證,但半導體業產業鏈仍大感不安。例如,台灣業者中最可能受害的聯發科,也積極發展物聯網事業,極可能與輝達正面對決。一位美系外資半導體分析師指出,未來安謀雖不至於拒絕授權,「畢竟輝達是做產品的(不是中立角色),對聯發科不是好事。」

反倒台積電被認為是獲益居多。該分析師指出,因為,輝達的假想敵是英特爾,購併的另一大盤算,是想藉由安謀架構進軍電腦、伺服器CPU市場,吃下英特爾市占。兩強相爭的結果,或迫使英特爾更積極外包給台積電製造、或由輝達瓜分走更多市占對台積電下單,對台積電都是加分。

明明做著穩賺不賠的生意 ,安謀為何搞到虧損、遭遇危機?背後代表著,縱使護城河再強大,當面臨科技產品變革大潮,單押一個領域,仍將面臨風險。未來,安謀能否在這波變動中淬煉成長,就要看多年來與客戶建立的互信程度,禁不禁得起考驗了。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14期

本文摘錄自‎

半導體最大購併案 輝達400億美元吃安謀

商業周刊

2020/第17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