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有哏、又要收入?YouTuber的美麗與哀愁

當YouTuber很容易,但要成為高人氣的YouTuber卻很難,想從「低收入戶」躍升為身價驚人的「網紅」,光靠拍片可不夠⋯⋯。

文│張志誠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2005年,台灣囝仔陳士駿跟同學在美國加州創立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讓網友們上傳自拍短片。當時只是偶爾有些短片會因為吸引眼球而受到電視等主流媒體報導,但短短12年間,風水輪流轉,現在問問千禧世代將來想做什麼,他們的答案很可能就是「我要當YouTuber」。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第206期
也不過幾年前,YouTube影片創作者──所謂的YouTuber,還是個小眾、次主流文化的概念。但隨著YouTube創作者愈來愈多元,節目更多樣化,只要手機安裝一個YouTube App,等於每個人都擁有一台行動電視機,YouTube翻轉為影視主流,也就不足為奇了。

創意是起點,人氣決定續航力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今天,只要註冊帳號、上傳影片,誰都能開台成為YouTuber。不過,當個YouTuber跟成為名利雙收的YouTuber完全是兩碼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得先成為人氣YouTuber,才有條件談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當然也包括讓人欽羨的收入)。

YouTuber是個極端的M型世界,姑且不談成立PewDiePie遊戲頻道,年收入高達1,200萬美元的瑞典人菲力斯.謝爾貝里(Felix Kjellberg),根據公開資料估算,YouTuber紅人「聖結石」光今年4月的頻道觀看次數,就高達2,100萬次。

台灣YouTube目前只要達到每1萬次點閱,YouTuber可分潤300元,但還得再扣掉無效的點閱(網友沒看廣告影片,就屬於無效點閱),因此,聖結石光是4月分應該還是有超過35萬元的分潤收入。不過,這必須是名列前茅的YouTuber,才可能創造如此高端的收入。

相反的,即使一個月累積50萬點閱次數(平均每天至少1.5萬點閱次數),換算下來,一個月忙了半天,點閱收入可能不到1.5萬元,比去便利商店打工還少。換句話說,光就點閱率換算成收入,絕大多數的YouTuber都屬於「低收入戶」。

但如果不畏眼前艱難,決心下海一搏,一旦成名,代言商品或置入的收入,自然就不在此限。像網紅團體「這群人」傳出拍攝一支商業影片的價格高達130萬元,已相當是偶像明星的價碼。

5大策略,成為人氣YouTuber


歸納起來, 能在一片網海中被成功辨識的YouTuber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 從觀眾角度出發,制定明確內容

網路行銷專家耐爾.佩特(Neil Patel)指出,就像寫部落格時,要認清誰是讀者,想當YouTuber,一樣要確認誰是觀眾、並針對他們設定影像內容策略。主軸愈明確,觀眾才愈能跟內容產生共鳴。

佩特進一步說明,有3件事要先確定:觀眾類型、觀看影片的目的、觀眾想得到什麼樣的服務。觀眾是想透過觀看影片學習賺錢新知、健身、還是想知道最新美食情報?先描繪出觀眾的出發點,再擬定內容方向。

佩特認為,一般人點閱影片多只有兩個目的:學習新事物以解決問題、得到娛樂。所以製作的影片如果不能同時寓教於樂,至少也得達到其中一個目的。對應到廣受網友歡迎的影片類型──評測、教學、盤點、開箱影片都屬於學習新知,VLOGs(影片日記)、遊戲、搞笑影片則是屬於娛樂性質,正可印證佩特的分析,而很多網紅YouTuber則甚至能充分掌握兩種特質。

2. 先求有,再求好

因為YouTube已經放寬上傳影片長度和檔案限制,所以盡可放心拍攝上傳,不過,要滿足網友喜好,還是需要經過實戰考驗。台灣的Men’s Business頻道主Allen認為,很多YouTuber都是業餘起家,設備、畫面、音效都不容易一步到位,所以實作時,應該是「先求有,再求好」。

沒有影片製作經驗的YouTuber在決定主題後,不妨先動手拍攝,再微調技術面問題。一開始拍得爛很正常,重點是方向要正確,從拍攝中過濾經驗,「大家都是從零開始,慢慢地,你就會知道什麼是雪特(shit),什麼是黃金,」他說。

3. 逐步改善,詳盡規劃

如果是單打獨鬥又沒有影視背景的YouTuber個體戶,拍出來的影片自然較粗糙,但這不是不進步的藉口。包括腳本設計、拍攝器材、環境布置、拍攝到後製剪接,從第一支影片開始,就應該做簡單的檢討記錄,然後逐步調整改善。

像5年前放棄演藝夢想投入YouTube,目前已擁有800萬名粉絲,年收入250萬美元的美國烘焙YouTuber 羅珊娜.潘西諾(Rosanna Pansino)就透露,她的每一則烘焙教學影片約長6∼10分鐘,但從題材發想、準備材料、測試食譜、拍攝、剪接到完成,平均一則短片要花40小時製作。5年來,流程沒有太大改變,「但我一直想辦法讓製作更有效率,」她說。重點是不斷優化細節,她甚至設計讓麵粉噴臉的效果,這些哏都是為了讓影片更有看頭。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第206期
4. 練就「犀牛皮」,別怕引戰

網路新媒體的特點,在於每個觀眾的評論都能被所有人看到。只是,大家都想被稱讚,不喜歡被酸。然而想做YouTuber,就要有異於常人的忍受力。簡單說,有本事的YouTuber不只接受正面評語,也能面對負面評價。

當然,每個YouTuber處理負評的方式不同,有人展現高EQ,笑罵由人,也有人很玻璃心,容易對網友的留言發怒甚至砍文,但關鍵反而是能不能引起話題,甚至引戰。網友普遍喜歡看熱鬧,有人在網路上開戰,就有更多人搬椅子觀戰,比較糟糕的是想引戰卻沒人理你。

所以切記,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反應,對YouTuber來說,都是吸引粉絲的方向,至於吸引到的粉絲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有賴於YouTuber採取的行為和態度。

5. 持續穩定發片

持續發片看似簡單,但碰上台灣偏小的市場規模和分潤比例,穩定出片卻是YouTuber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筆名「人渣文本」的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周偉航認為,在網路新媒體的市場中,建立品牌最大門檻,就是要盡可能觸及目標受眾並不斷發片,持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才不致淪為所謂「一代拳王」,曇花一現。

他分析,聖結石的成功之道就在於「穩定、大量地發片」。在累積出一定知名度後,還能持續200多天,每天至少上傳一支影片,即使有人認為影片愈來愈沒內容,但卻成功墊出基本觸及量。

很多文創團隊認為自己點子新、有創意,但做出幾則有質感的影片後就無以為繼。「持續穩定的高點閱率=高分潤」是YouTuber的硬道理,就算網友對聖結石的褒貶不一,他卻確實是靠高度的執行力在一片紅海中殺出重圍。

一夕爆紅還是默默死去?


若要成為全職的YouTuber,就跟創業一樣,得確保拍片能換來維持生活的營收。不過,YouTuber在「紅」以前,幾乎沒有收入,剛入行就想靠點閱分潤養活自己,有點不切實際。如同Allen一針見血指出:「什麼叫可以賺錢,什麼叫零用錢,要分得很清楚。」

即使美國是個YouTube大國,很多在網路上頗有名氣的YouTuber還是得靠打工維生,像美國知名音樂YouTuber梅根.湯潔絲(Meghan Tonjes),雖然她的音樂頻道頗受歡迎,她還是得到處兼差,因為花在音樂影片製作的時間,已無法讓她勝任一份全職工作,光靠YouTube又沒辦法衣食無憂地全心創作。若接企業的業配廣告,又擔心鐵粉流失,最後只能選擇靠兼差賺生活費。

接不接業配這個讓YouTuber天人交戰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知名YouTuber HowHow在入行沒多久,就接到三星的業配邀請,讓他轉型成全職YouTuber。他的業配影片既有笑點又能巧妙結合品牌概念,使得他的業配影片看起來不違和。這除了靠創意、品味甚至天賦外,還需要時間磨練。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這是馬雲在北京清華大學的畢業演講詞,用來形容所有YouTuber的處境,也很貼切。想成為成功的YouTuber,得自問對拍片具有多少熱情,並發願照顧好喜歡你的那群觀眾,而不是成天想著拍一支片子能有多少人點閱,能得到多少分潤,如此才有走出黑暗隧道,走進光明前景的一天···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第206期

本文摘錄自‎

又要有哏、又要收入YouTuber的美麗與哀愁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2017/11月 第2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