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併台灣之星能面子裡子通吃?

「摘星」背後的三大痛點


繼5G競標大戰失利,如今,台灣大哥大以換股價值約二八二億元,吞下台灣之星。展望未來,台灣大有什麼機會與挑戰?

文—鍾張涵


▲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左3)、台灣之星董事長林清棠(中)、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右二)等人完成合併契約簽署,為業務帶來新商機。(台灣大哥大提供)

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兩年前在記者會上自嘲,不再名列電信三雄,「人家說我們不是『雄』啊!對不對!」

那是二○二○年初5G首波頻譜釋照後,中華電信重砸四八三億、遠傳斥四三○億大搶頻段(見26頁表),而台灣大當年在5G投標與頻寬資源位居電信三雄最末。

一年半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蔡明忠丟出震撼彈:合併台灣之星。台灣大哥大將增資發行二.八二億股,以台灣之星每股交換台灣大○.○四五○八股方式合併。合併後,台灣之星成為消滅公司,台灣大成為存續公司。若以當日收盤價一百元計算,換股交易約二八二億元。

只要經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及公平會核准,台灣大就能實現「5G基站數量挑戰第一,用戶數超越遠傳、僅次於中華」兩大里程碑。(見26頁表)

蔡明忠為何此時出手?交易是否划算?台灣大併購台灣之星的理想為何?後續還有哪些挑戰?

痛點一 想攜手亞太卻被搶親

5G競標完那年下旬,蔡明忠曾說,自己只要想到5G,「有時候想一想,晚上都睡不著。」

當年台灣大競標頻譜時出價保守,但蔡明忠也另有打算,他表示,在5G頻譜資源有限情況下,同業應該「三共」(共頻共網共建)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台灣大和亞太在3G、4G時代都有合作,原有意繼續攜手,但亞太當年意外退出三.五GHz競標,對外明言「三.五GHz標金高到太離譜。」

同年下旬,台灣大和亞太繼續洽談「三共」事宜。一位同業指出,因為台灣大主管對價格談判相當堅持、亞太也有5G投資效益壓力,最終殺出遠傳「攔胡」:二○年九月,遠傳宣布與亞太共頻共網,出資五十億入股亞太。

痛點二 預付用戶因疫情減少

當各業者爭相宣布5G開台,台灣大落後中華與遠傳,是第三家才拿到5G特許執照。當時蔡明忠在媒體前重申,「面子、裡子都重要嘛,我想大家都搶著開台也是這個原因。先爭面子,最終裡子還是得拚一下。」

台灣大靠轉投資富邦媒四五%股權,蟬聯八年每股獲利王寶座。二一年上半不但被中華超車,從去年至今,遠傳單月每股盈餘也因處分資產一度超過台灣大。

當年度各業者搶推5G場景、消費專案,刺激客戶或用戶使用,讓電信三雄用戶板塊移動。

本就擁有龐大用戶、又加大物聯網佈局的中華電信,用戶數增加更多。截至去年第三季,中華電信用戶季增兩萬戶來到一○六五.四萬戶。台灣大哥大卻季減兩萬戶,只剩七一一.四萬戶;遠傳則略減一.一萬戶。
遠傳董事長徐旭東曾明言,不重視5G用戶數,更看好遠傳和亞太聯手擁有的二十八GHz毫米波頻寬高達八百MHz,有利企業專網佈局,指標案例包括台達電、微軟、聯發科等合作,讓新經濟營收佔比衝上一六.五%之上,去年每股獲利也逐季成長。

台灣大整體用戶受疫情影響,預付卡主力客群移工減少。但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強調,過去一年月租型ARPU(每月每用戶平均貢獻度)成長比重相當高。林之晨坦言,台灣大和台灣之星「雙方一直有接觸,最近三、四個月密集接觸。」捨亞太、選擇併購是因為能產生「規模經濟」、為產業帶來更大價值。

併購關鍵:創造規模經濟

林之晨特別提出,這幾年他不斷研究美國電信商T-Mobile購併競爭對手Sprint一案,「我一直在研究他們的合併為何成功?做對什麼?後來發現,他們做對的事情,就是積極empower(賦權)產業發展,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台灣大兩年來累積三十至四十個垂直應用概念性驗證(POC),包括製造業、自駕車、旅宿業等。他認為現在正是賦權產業最佳契機,以旅宿業為例,計劃在旅館內建置從掃地機器人、AGV(無人搬運車)到服務業的整體解決方案,原因在於未來台灣少子化,但仍有相當多旅館需要清掃、遞水、送毛巾,「這不只是解決旅宿業成本問題,而是可解決整個大環境的問題,」林之晨說。

未來,台灣大不是只要做設備、系統或AGV終端,而是做整體解決方案應用於台灣、亦可外銷東南亞,並結合AppWorks(之初加速器)新創團隊共同參與,繼續打造更好的產業生態圈,「孕育出千千百百個像緯穎(雲端運算服務公司)的解決方案。」
痛點三 台灣之星用戶拚低價

但另一隱憂在於,台灣之星用戶目前對ARPU貢獻有限。

遠傳和中華高層說,台灣之星用戶就是「拚低價的那種」,與其他業者的用戶貢獻存在落差。

台灣之星去年推出4G吃到飽一八八元、5G吃到飽二九九元「終身合約」打亂市場。NCC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台灣之星的ARPU為三二○多元,僅同業的六至七成。

「台灣大用戶可能會覺得,商務艙怎麼突然擠了這麼多買廉航票價的人進來,」一位電信集團子公司主管說。

林之晨坦言ARPU確實較低,但他分析,台灣之星以4G用戶為主,一旦有殺手級應用、CP值夠高的資費,就會吸引用戶轉5G。他看好蘋果AR、VR眼鏡問世後,會有大量用戶想升5G,自然可解決4G終身綁約問題。

他也澄清,新併購的四十MHz頻譜不會全作為企業應用,若有垂直場域會拿去運用,「但若沒有垂直場域,就服務消費者,這有彈性。」而台灣之星二六○○MHz頻段的頻譜可增加建設。

在匯豐最新報告中,認為台灣大將受益於併購來的頻譜使用空間,但也導致營運成本上升,端視公司如何從新增用戶及稅務扣抵減免中平衡利潤,以及新用戶與momo業務如何交互銷售運用。贏了面子有沒有贏回裡子,還得看債務處理、企業專網如何擴大經營,與如何拉動新用戶。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40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大併台灣之星能面子裡子通吃?

天下雜誌

2022/第7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