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就業人數雪崩式下滑,失業率卻不升反降,到底發生什麼事?

在疫情肆虐、通膨高漲、封城斷鏈陰霾籠罩下,眾人擔心經濟蕭條的日子即將到來,除此之外,一股不可逆的趨勢也正默默影響台灣。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失業率3.64%,比起去年同期減少0.04個百分點,表面上看似平靜無波,但若細究其他指標,不難發現當年高齡化、少子化的衝擊已經逐漸發酵。

根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包含雇主、自營作業者及無酬家屬工作者的「就業人數」為1,145.8萬人,比起去年同期少了6.3萬人。

就業人數大減,失業率卻不升反降, 乍聽之下是有那麼一點奇怪,其實主要是因為15歲以上民間人口減少,初出茅廬的勞動力「 新血」愈來愈少,相對容易被市場消化,以往僧多粥少、爭搶飯碗的戰況不再那麼激烈,一個蘿蔔一個坑,求職者各安其位,失業率也就順理成章維持低檔。

台灣「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對於大家來說已經不算新聞,但人口減少的速度或許超乎你我想像。根據資料顯示,15 歲以上民間人口在2020年12月觸及2,023.6萬人的頂峰之後開始走下坡,今年3月只剩2,006.3萬人。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這兩年受制疫情,返鄉歸途道阻且長,很多待在國外的人無法入境,依《戶籍法》第16條第3 項規定,「出境2年以上,應為遷出登記」,因此遭到戶政機關逕為遷出。
15歲以上民間人口愈來愈少

然而,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台灣民間人口、就業人數的增幅就已經逐漸放緩,當時主計總處官員也注意到這個現象, 並且常和記者討論此事,除了將矛頭指向人口「 供給面」減少,也不排除受到市場「 需求面」影響,只是缺乏具體調查佐證,不宜妄下定論。

舉例來說,近年產業結構轉變,愈來愈多廠商邁向自動化,已經不像過去如此仰賴密集勞力;但如果真是這樣,照理而言也會反映在求職碰壁的失業人數統計,但這幾年下來,失業人數並無顯著增加。

若從數據上來看,全球人口結構在踏入21 世紀後面臨少子化的挑戰,台灣也不例外,2000 年的出生人口還有30萬人,2007年跌到20萬人,直到去年只剩15萬人的水準,當年呱呱墜地的嬰兒,如今相繼成為15 歲以上民間人口、被納入勞動市場統計的一份子了。

影響所及,在2011年以前,我國15歲以上民間人口平均每年成長20 萬人以上,此後一路雪崩式下滑,2016年的增數僅有12萬人,2019年只剩6萬人,去年更是「減少」3.8萬人,一舉從增幅減緩的態勢轉為負成長,若再對照近年出生人口劇減,估計日後也只是每況愈下。

官員坦言,近年受到少子化衝擊,就業人數、民間人口下滑趨勢確實比較明顯,但評估勞動市場情勢不能只看單一指標,還需參酌其他數據。

以衡量國人勞動參與意願的勞參率為例,今年第一季平均為59.18%,比起去年同期增加0.05 個百分點,畢業生初次尋職也頗為積極熱絡,反映當前勞動市場情勢穩定,並未進一步惡化。


▲台灣第一季失業率3.64%,比起去年同期減少0.04 個百分點,表面上看似平靜無波,但若細究其他指標,不難發現當年高齡化、少子化的衝擊已經逐漸發酵。(資料照,美聯社)

改善供給沒有特效藥 學者建議從需求端下手

隨著勞動力減少,各行各業求才若渴,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提供另一種思考角度:如果提高供給沒有特效藥,何不考慮從市場需求端下手?

辛炳隆直言,政府為了鼓勵生育,參考國外政策祭出多項誘因,成效仍然有待觀察;國發會近年積極延攬國外專業人才移入,雖然成長率相當亮眼,但因為基數太少,整體規模還是不夠。

至於如何改善需求端?辛炳隆認為可從兩點切入,首先是大家最關切的薪資, 這幾年雖然有漲,只是幅度還不夠高, 一旦薪資「 有感上漲」,本來不出門工作的人也會心動,付不起薪水的企業則被市場慢慢淘汰;這個過程雖將產生陣痛,但讓市場經濟自由競爭,也是解決人力供不應求的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則是透過自動化、智能化減少人力投入,這幾年愈來愈多企業已經在做準備,因為他們也認為人力短缺是不可避免的難題。但根據學者訪調發現,目前只有一定規模的大廠積極轉型, 許多中小企業仍然無動於衷。
辛炳隆指出,中小企業普遍面臨二代接班問題,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老闆乾脆拉下鐵門退休享福,如今還在「 撐」的,大多是出於考量員工生計, 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此外,有些中小企業雖然有意轉型, 但受制於添購設備的規模,可能整個工廠動線、格局都要隨之調整,目前土地取得也不容易,最後只好打退堂鼓。

「 半導體業跑去製造業搶人,製造業再搶營造業的人,就連服務業也找不到人!」辛炳隆表示,少子化導致年輕勞動力不斷減少,加上近年經濟因素,各行各業都在缺工,更有旅館業者喊話, 呼籲服務業比照製造業開放移工。

他認為,政府試圖解決供給端問題不是不行,但成效畢竟有其侷限,甚至可能讓需求端有恃無恐,不願進一步提高工資吸引人才。面對難以抵禦的人口結構轉變趨勢,或許我們的思維也該與時俱進跟著調整。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2/5月 第1836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就業人數雪崩式下滑,失業率卻不升反降,到底發生什麼事?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