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吸逾兩千萬人!全台瘋觀光工廠

關注觀光產業的我們,這次為了商周嚴選,廣蒐全台上百個觀光工廠,在偏遠的工業區,發現孩子的歡樂天堂,在歐風小屋內唱著歌仔戲,或玩起機器人格鬥賽。邀請您一同深入觀光工廠,看見活絡偏鄉的新火種。
商業周刊
車子疾行過台南機場,目的不是趕飛機,而是來到對面、人聲鼎沸的奇美食品幸福工廠。這是全台灣最新開幕的觀光工廠,二○一六年底,由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親自剪綵,宣示奇美將大舉跨足觀光業。

無獨有偶,國內食品大廠義美也斥資十多億元,在雲林斗六工業區打造自動化飲料生產的觀光工廠。「義美南崁觀光工廠每年有一百四十萬人次參觀,雲林廠也打算申請成觀光工廠,帶動雲林觀光人氣。」義美董事長高志尚說。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衝擊國內旅遊產業,二○一六年下半年來台觀光人數,出現近十餘年來首見的負成長,但在台灣觀光業陷入低迷之際,觀光工廠卻是遍地開花,成為觀光產業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好夯!家數五年增近兩倍


旅客數成長二.四倍,陸業者來取經

據工研院統計,國內通過經濟部評鑑的觀光工廠,二○一一年僅有七十四家,到了二○一六年達到一百三十三家,參觀人數也從原本一年六百五十萬人次,成長至去年的二千二百一十萬人次,在五年內成長二.四倍。

攤開全台灣觀光工廠地圖,除了以全台唯一玻璃媽祖廟聞名的台灣玻璃館,穩坐最高人氣王寶座之外,彰化線西的台灣優格餅乾學院,開放短短三年,就吸引百萬人次造訪,甚至創下單日最高一萬人次的紀錄,是近年來參觀人次成長最快的觀光工廠。

「觀光工廠從為傳統產業加值,已走向提升觀光的層次,」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教授李君如說。「觀光工廠的核心價值,在於產業教育主題,」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事業管理系副教授蕭柏勳說,相較於傳統休息站,只是上廁所或購物,觀光工廠則多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因此在觀光市場中具有競爭力,「從傳產維新到觀光服務,甚至成為國際取經的對象。」

像太平洋自行車博物館,典藏了單車的設計演進歷史,被旅行社納入運動主題旅遊的重點行程,連中國的傳產業者、國內各大學的EMBA班也前來取經,不僅為自行車產業留下紀錄,更提高了經濟附加價值。

觀光工廠正夯,在全台各地也形成產業聚落。工研院經理蔡秀如指出,台南市境內就有二十三家登記有案的觀光工廠,是全台縣市數量最多者;其中,光是仁德區就有家具產業博物館、虹泰水凝膠世界、台鉅美妝、奇美等四家進駐,成為全台觀光廠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創新成為許多工廠的圖存之道,」李君如指出,觀光工廠透過美感營造無可取代的情感價值,漸次向創新加值與服務品牌兩端轉型,從產品、製程、服務到體驗創新,成為工廠觀光化的利基所在。

「業者腦筋動得快,遊程多樣化以擴大客群,」經濟部工業局科長雲瑞龍指出,近年部落格、臉書等社群分享,讓觀光工廠知名度提升,業者也會互相串聯合作,例如與旅行社合作推出周邊景點一日遊,甚至到海外參展打響品牌知名度,都是推升人氣及產值成長的主因。

究竟,觀光工廠是如何讓平凡無奇的工業區,翻身成為讓企業大賺觀光財的黃金寶地?觀光工廠的集客之道又為何?記者透過實地走訪、電訪全台觀光工廠,歸納出以下三大策略。:

老工廠三招,變人氣景點


拚品牌:學世博會,打造形象館

過去觀光工廠是銷售產品的出路,現在,在觀光熱潮帶動下,「品牌行銷」的概念開始導入。

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說,觀光工廠對企業形象具有正面效益,當開放廠房給遊客參觀時,不僅會注重空間的環境清潔、動線安排,也是展示企業理念的最好平台。位於南崁的義美見學館,珍藏著近九十年歷史的人力板車,讓觀光工廠變身傳承台灣文化的載體。

這種企業品牌形象的塑造,很像世博會一個個國家形象館,展現多樣的軟實力,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是台灣本土衍生的新商機,也是企業品牌塑造另一個新舞台。

國內不少傳統產業有很好的懷舊元素,肯默整合設計首席顧問黃信彰指出,只要會「說故事」,加上具有特色的硬體設計,就能讓台灣的觀光工廠更具優勢。

拚體驗:勾回憶,說工廠老故事

「你是靠它養大的,」曾經有義美的老員工,特別帶小孩回到義美見學館,站在製作冰淇淋的大圓盤旁,為孩子講解冰淇淋的製程;南投的遊山茶訪,講述台灣的茶產業文化,並以茶道文化的體驗,吸引國外的遊客專程造訪;位於彰化的中興穀堡稻米博物館,講述一家人同桌吃飯的幸福感。

「觀光工廠不僅有利本業經營,對品牌效益也有加分作用,」長期輔導業者的台創中心組長吳於軒說,除了看得到生產流程的安心感,用故事傳達企業文化及產業知識,消費者接受度高,若經營個三至五年,客源至少能成長三成。

「轉型需要策略,觀光工廠能創造產品的附加價值,」金格食品董事長吳如英說,以長崎蛋糕為主題的卡司.蒂菈樂園,外聘專業師資設計小孩、大人版的DIY課程,像是利用烤過的長崎蛋糕,拼類似薑餅屋的幸福小屋,靠特色吸引親子參加體驗,就能為公司創造新獲利。

才開幕短短兩年,靠著互動性強的集客力, 卡司.蒂菈樂園去年創造出逾三千萬元營收,今年也將再拓建二館。「觀光工廠成為金格在糕餅本業之外,朝向多角化經營的新戰場。」館長李栢旭說。

拚互動:糕餅到板金,都能DIY

注重美學體驗,也為業者開了新生路。像台灣金屬創意館,從開發文創產品中找到新的營運模式,從板金DIY飾品到戶外裝置藝術,將鋼鐵與文創結合,不僅成為熱門景點,二○一五年還以文創產業上櫃。

不只與來客互動,位於桃園市的巧克力共和國,更將觸角向鄰里延伸,推出回饋好鄰居的活動,例如開放設籍於桃園市八德行政區的居民免費入館,且不限次數,「從鄰里下手,讓來客量更提升。」雲瑞龍說。

觀光化的轉型策略,替原本幾乎看不到產業出路的老工廠,找到新生命,甚至變身各國代表、知名大學參訪的重鎮。國外的觀光工廠大多為知名企業所建,數量和類型都偏少,「全世界沒有那麼多元主題的觀光工廠,遍地開花,」蕭柏勳觀察。

「透過美感加值,打造品牌力,觀光工廠才不致流於同質化,」觀光工廠促進協會前任理事長、郭元益食品副總經理郭建偉說,業者如何創新體驗及服務,用更有創意的方式銷售產品,代工製造才能跨出去,提高觀光競爭力,找到永續舞台。

在最老舊的角落,有著最新鮮的生意經。到觀光工廠走走,台灣觀光的活力,正蘊藏在這些從谷底翻身的工業區中 ··· 閱讀更多
商業周刊

本文摘錄自‎

年吸逾兩千萬人! 全台瘋觀光工廠

商業周刊

2017/1月 第1524.15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