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文不名到市值破7400億 鄭崇華打造貴人運

從一文不名到企業市值突破8千億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當年從成大電機系畢業時,身上一毛錢都沒有, 不敢交女朋友,卻是班上最早結婚的人, 他回憶,「從成家到創業,一路走來, 有許多貴人相助。在最困難的時候,有老天幫助我,我是幸運的人。」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指出,「一路走來,有許多貴人相助。在最困難的時候,有老天幫助我,我是幸運的人。」( 蔡親傑攝)

回首創業之路,鄭崇華指出,「最初是瞎碰硬碰,邊做邊學,原先並沒有想到要創業,後來覺得外商公司只看上臺灣的廉價勞工,訂單不夠就立刻資遣員工,而且對研發與設備的投資沒有長期規劃、很不積極,好的技術不引進台灣, 因此打算要自己開設一家擁有技術的公司,證明華人也可以做出最好的產品。」

假日熱心當義工 幫忙客戶做品管

熱心的鄭崇華最初在美商精密電子(TRW )工作時擔任品管經理,經常利用假日當義工,幫本土廠商做好品管。有一次他幫TRW 爭取到一筆訂單,結果卻因量太小,老闆不接,要他去把訂單退掉,讓他左右為難。後來,他的客戶說,「你的公司不賣,你自己創業來賣。」於是,他辭去在外商的工作,35 歲那年走上創業之路。

「創業之後,才發現創業比原先想像困難的多,資金、零件採購、業務開發等,各方面都是挑戰,不是只靠技術就能成功。經營事業有許多問題令人傷透腦筋。」鄭崇華說。

1971 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國際處境艱難,當時台灣的電視機、收音機外銷量已超過百萬台,外銷總額超過10 億美元,當時的大同、聲寶等國內廠商也開始生產電視機內銷。
鄭崇華指出,「當時這些公司大部分由日本進口整台的套件,公司派員到日本學習裝配、調整和測試,日商並未提供零組件規格等資料,當時國內廠商缺乏零組件設計、製造的技術和品質管控制度,而我在外商工作累積了這方面的經驗,於是台達有了崛起的機會。」

創業初期產量小 貴人相助及時解危

台達成立初期,公司才15 個人,業務、技術、採購、財務等都要管,忙得到處跑。創業維艱,處處都是挑戰。小公司由於生產量太少,連採購零件都不容易,還好過去在外商累積的人脈發揮了作用,國內國外的供應商都還算支持, 解決了不少零件供應問題,但還是出過狀況。鄭崇華以絕緣紙套環為例指出,他在TRW 工作時,協助開發本地供貨廠商, 有一家方圓公司有意願做,樣品重做了好幾次。

鄭崇華離開TRW 後,方圓公司送樣品去TRW,才知道他離職創立台達,方圓就到台達找他。「我原來想跟美國廠商買紙套環,對方已經報價也送了樣品來,後來看我們的訂單量太小,連傳真都不回,怎麼催都沒用。」鄭崇華指出,「我很著急, 生產線都要開了卻缺零件。此時,方圓公司老闆帶著一包紙套環來給我測試, 就是我要的零件,連規格都一樣,真是貴人相助,及時解救了危機。」

另一位貴人是日籍森原(Yoji Morihara ), 當時任職於Nippon Ferrite,後來改名為Hitachi Ferrite。鄭崇華說,「有一次,森原來看我,問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那時我開始做10mm 的中週變壓器(IFT ),需要這種規格的鐵芯等各種零組件,我給他一張清單請他幫忙,森原說,因為台達採購量很小,如果找他們公司代理採買,光手續費恐怕就比採購的金額高。那天他沒說什麼,只是把採購清單拿走了。過了一、兩個星期,他提著一個用紅花布包著的包包來,裡面就是我需要的各項零件,他免費替我服務,而且還親自送來,這份情誼令我感動,永生難忘。」台達電50 年來從新北市新莊一家15 人的小工廠,成長為全球電源供應器的霸主,去年營業額突破2800 億元,市值更已突破7400 億元。


▲台達在1971 年創立初期,在新北市新莊的廠房。( 台達提供)

不少企業擔心做環保會增加成本,能免則免;為何台達把環保視為經營使命?鄭崇華指出,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 已造成天然資源枯竭,自然環境遭嚴重破壞。「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投入工業的資源,有高達93% 未轉變成市場產品,而是在製造過程中浪費掉了;此外, 有80% 的產品在使用一次之後即被丟棄,其他的20% 也沒有使用到應有的淘汰年限。從這數字看人類對天然資源的浪費,實在是太驚人。」由於電機及電子設備所產生的廢棄物迅速增加,各國對此類產品廢棄物採掩埋處理的比例高90% 以上,而廢棄物中所含有害物質如鉛、汞、鎘、六價鉻︙ 等,對水、土壤及空氣造成污染,也對人類健康帶來危害。

「 只想為地球多盡一點力 卻創造新商機」

鄭崇華舉例說,產品含有微量的有害重金屬或化學品,標準超出規定而遭到大金額罰款及處分的例子頗多,如2000 年SONY 的Play Station 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由於產品的零組件鎘含量超過標準,整批產品在荷蘭的海關被查扣, 上百萬台貨物進不了關而損失钜額貨款,超過環保規範標準而被處罰6 億歐元。

1999 年,大家還沒有開始談論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RoHS )這樣的議題, 台達就開始評估將一般銲錫生產線改為無鉛銲錫的可行性。

2000 年,無鉛銲錫的成本從一般銲錫五、六倍降低到兩、三倍時,台達開始導入第一條無鉛銲錫製程的生產線。鄭崇華指出,當時有同業認為此舉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並不看好,但也正因如此,2001 年,SONY 為了遊戲機產品開始找尋日本當地以外的零件供應商, 找到台達電的時候,發現台達電早就在做無鉛的製程,而且標準跟他們要求的完全一樣,感到大為訝異,也跟台達做了更多生意,並在2003 年頒發全球第一家海外綠色夥伴認證給台達電。「當初,我們只希望能為地球環境多盡一點力量,卻創造很好的商機。」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指出,雖然企業要有利潤才能成長,但更重要的是運用核心競爭力,做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 謝錦芳攝)

展望下一個50年 天天都要創新

走過半世紀,展望下一個50 年,台達開始朝向整體解決方案及多元化產品面向來發展。鄭崇華指出,「電子業天天都要創新。」

電動車是台達未來10 年發展重點,目前已順利進入歐美一線車廠的電動車動力系統供應體系。投影機方面,台達開發出世界第一台8K 超高解析度投影機, 解析度是4K 的4 倍,大約3,300 萬個圖元,畫面細膩度超過肉眼能力所及,最大可以投影到超過800 吋的大銀幕。精準醫療方面,台達開發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將傳統檢測時間從4 小時大幅縮減至1.5 小時,精準診斷病原後進而提供醫師診斷與用藥指引。在新冠疫情之下,這項檢測系統有助於防疫工作。鄭崇華投身工業界逾60 年。他表示, 「一生經營企業,時常會想到企業的存在價值,雖然企業要有利潤才能成長, 但更重要的是運用核心競爭力,做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77期

本文摘錄自‎

從一文不名到市值破7400億 鄭崇華打造貴人運

新新聞

2021/第17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