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 南亞新製造業中心【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在孟加拉這片紅色的大地上,新的商機正在誕生。憑藉著龐大年輕的人口紅利,以及以紡織成衣業為領頭的加工出口產業欣欣向榮,不僅為孟加拉賺進龐大外匯,也帶動了孟加拉國內的經濟繁榮。

從2011 年開始,經濟成長率年年突破6%,到了2016 與2017 年更一舉突破7%。孟加拉國內經濟的榮景及產業供應鏈的不足,也帶動了內需市場與進口需求;從汽車零件到運動器材,臺灣廠商在孟加拉的銷售都有亮眼的成績。

但是在閃亮的數字底下,孟加拉也面臨許多國內外的艱鉅挑戰。從國內基礎建設落後,到行政效率不彰與貧富差異加大,乃至於出口過度集中在紡織產業、主要市場國家所提供的普遍性優惠措施(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的免關稅制度即將隨著孟加拉躍升為中等收入國家而取消等窘境。面對機會與挑戰,本期封面故事希望能透過當地產業與臺商的第一手觀察,讓讀者更加了解這個南亞新興國家的潛力、商機與風險。
外資湧入中產階級衝出消費力

位於南亞與東南亞交界處的孟加拉,近年來隨著政府的改革政策,經濟逐年開放,加上人口紅利,吸引許多外資前往該地投資與行銷。
▲孟加拉首都達卡,曾被稱為「東方威尼斯」。

位處分隔南亞與東南亞的孟加拉灣頂端的孟加拉,國土幾乎全部為印度所包圍,只有東南方與緬甸接壤。過去孟加拉曾經繁榮興盛,希臘歷史羅馬時代的文獻,即曾記載孟加拉南方有貿易大港;根據當時傳說,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在孟加拉中部遭挫敗,也斷送了他將帝國擴張至東亞的美夢。孟加拉的繁華在蒙兀兒帝國(西元1526 至1857 年)時期達到顛峰,首都達卡更曾被稱為「東方威尼斯」,但歷經18 世紀以來英國殖民統治的豪取強奪,以及人謀不臧的不當統治下,當地原有的農業經濟體系慘遭摧毀;加上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使得英國相對沒有意願促進其殖民地工業化,以保護英國本國工業,也導致孟加拉與其他殖民地無力發展己身工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這樣的經濟結構也使得孟加拉面對天災人禍時更加脆弱:孟加拉分別在1943 年與1974 年發生了兩次大規模飢荒,總共有超過300 萬人死於飢餓、營養不良與疾病;而直到20 世紀中期,孟加拉一直是貧窮國家的代名詞。

▲孟加拉行政區域地圖。

獨立戰後 行民主政治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 年,英國決定撤出印度與南亞大部分的殖民地,讓其獨立,並主導因宗教因素關係緊張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領土劃分。孟加拉則因居民大部分為回教徒之故,即使與巴基斯坦分居印度的東西兩側,相隔將近兩千公里,但仍然被英國劃分為巴基斯坦的領土,又稱為東巴基斯坦。但因巴基斯坦政府發展重心集中在現今巴基斯坦領土上,導致孟加拉依舊民不聊生,人民對巴基斯坦積怨日深,加上雙方即使同信奉回教,但人種語言不同,而巴基斯坦政府對當地人民之不滿又鐵腕壓制,終使得孟加拉於1971 年爆發獨立戰爭爆發。戰爭後期,巴基斯坦對宿敵印度之空軍基地發動先發制人攻擊,反而使得印度師出有名,介入這場戰爭,最終並以巴基斯坦投降作終,孟加拉終獲獨立。獨立之後,孟加拉國內政治仍舊動盪不安;被視為孟國國父的獨立運動者與第一任孟加拉總統Sheikh Mujib Rahman 將許多小黨整合成人民聯盟Awami League(AL)後,於1975 年遭軍方謀殺。在後續政變中掌權的 Ziaur Rahman中將接任孟國第二任總統,但其於1981 年亦遭暗殺。之後軍人政府繼續掌控孟加拉;直到1990 年孟加拉才回歸民主制度。

而孟加拉立國之初的歷史,也影響了目前的孟加拉政治:目前執政黨人民聯盟黨魁Sheikh Hasina 為第一任總統之女兒,而最大反對黨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BNP)的主席Begum Khaleda Zia 則是第二任總統的遺孀。兩人自1991 年以來,即在選舉中各有勝負,輪流擔任過孟加拉總理。Khaleda Zia 甫於2018 年2 月因貪汙罪名入獄。觀察家普遍認為在反對黨BNP 主席可能無法參與競選的情況下,執政黨應該能順利贏得今年年底國會大選,繼續執政。

開放經濟成衣製造崛起

政治影響,行政不彰,加上當地常見的颶風、水災等天災,致使多年來,孟加拉陷入貧窮的困境。但自1982 年開始,隨著軍政府逐步放棄計畫經濟,將大部分國有紡織廠私有化,以及1983 年第一個加工出口區(Export Processing Zones,EPZ)在南方的全國第一大港暨第二大城吉大港(Chittagong,或Cittagong)的設立,孟加拉開始積極透過紡織加工業向外出口爭取外匯。1990 年軍政府下臺,孟加拉回歸民主政治,政治也漸漸趨於穩定,使得外國投資者更願意至當地投資。孟加拉從1980 年代開始,也與巴西等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樣,逐步朝向經濟開放,與世界經濟接軌。在這樣的過程中,孟國廉價而年輕的勞力資本,以及美加日澳歐盟等國所提供的普遍性優惠措施(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的免關稅制度,都促成孟加拉紡織成衣代工業的興起,而近年來由歐洲品牌Zara與H&M 所主導的平價快時尚(Fast fashion)的流行,更是給了孟加拉紡織成衣業莫大助力。現在孟加拉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僅次於中國大陸。
▲達卡市郊道路旁的選舉海報。

賺取外匯 勞工海外掏金

為了賺取外匯,由1980 年代開始,孟加拉政府一方面透過在吉大港設立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投資;另外一方面,孟加拉政府也開放孟加拉勞工至外國工作。大部分的勞工因宗教與經濟因素,湧向中東海灣地區與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工作。大部分孟加拉勞工主要擔任建築工、捆工、傭人、清潔工與紡織工等工作。孟加拉勞工在外薪資匯入款項,一直是孟國重要的外匯來源。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17 年的報告,近年來因頁岩油開採技術廣泛使用,導致國際油價劇烈波動,倚賴高油價的海灣國家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連帶導致對孟加拉勞工的需求大減,也導致孟加拉政府更加積極向外招商,希望降低本國勞工的失業率。

目前孟加拉給予無技能勞工的最低薪資為5,300 taka( 約63.86 美元), 但加上餐費、住宿津貼、一年兩次的節慶獎金(回教開齋節與屠宰節)等,最低薪資約為每個月8,000 至9,000taka(約96.39 至108.43 美元)。目前之最低薪資為2013 年時訂定,當時漲幅高達80%。隨著2018 年底大選即將到來,執政黨已組成最低薪資檢討委員會(Minimun Wage Review Committee),以與工會及紡織成衣公會協商最低薪資調整,原訂今年四月底將提出建議案,但至五月底為止尚未有定議。

人民溫和 教育普及率低

近年來,雖然外資大幅湧入孟加拉,但當地人民的生活卻依然貧困,教育普及率亦有待改善。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世界銀行2016 年資料,在整合了受教育時間長短、平均餘命與人均國民收入等指標的人類發展指數排行中,孟加拉位居第139 名,雖與印度(第131 名)及巴基斯坦(第147 名)相差不遠,被列為中級人類發展國家,但依舊遠遠落後於大部分國家。

孟加拉首都達卡是世界上人力三輪車最多的城市。據估計,每天約有40 萬輛人力三輪車在首都街道上奔馳,而這些人力車夫多來自工作機會較少的鄉村,只能在大城市以踩人力三輪車維生。根據聯合國文教基金會UNESCO 2016 年統計,孟加拉識字率約72.76%,世界排行第113 位,其中男性平均75.62%,女性平均69.90%。近年來,由於教育與電視手機等新媒體普及,因此根據官方統計,15 至24 歲族群不論男女,識字率均已提升到90%以上;但是教育普及深化,仍然是孟加拉的一大挑戰。

孟國雖篤信回教,但人民一般對宗教態度溫和。在每日五次禮拜清真寺喚拜時,大部分人仍然繼續手頭之工作。但是依照當地法規,設立工廠時必定要設立祈禱室與相關淨身設備。近年來孟加拉有零星極端分子恐怖攻擊事件,政府為維護治安,在外國人常至的商業使館區與購物中心也都有警察巡邏,並安裝金屬檢查器。根據當地臺商敘述,一般來說孟加拉人民性情溫和,對黃種人態度和善尊敬,當地治安也算平靜,在加工出口區與市中心十分安全。

中產階級興起 貧富差距擴大

隨著經濟成長,當地消費能力也日益增加。中產階級的興起也促成了當地購物中心的成長、連鎖超級市場的出現與各種消費的提升。孟加拉於2010 年起開始舉辦動漫展Dhaka Comicon,比伊斯蘭教國家中被認為較開放的杜拜還要早兩年。由此可見其社會開放寬容程度,以及部分年輕人的消費能力。但大部分中低階勞工的薪資還是難以應付急速成長的物價,也導致貧富差距的逐年擴大。雖然孟加拉商界與一般人民均對國家未來表示樂觀,但是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仍然是值得注意的問題…閱讀完整內容
▲隨著經濟成長,孟加拉當地的購物中心生意也蒸蒸日上。陸商華為與OPPO 在當地,為中低階手機的領導品牌。

《經貿透視》雙周刊497期

本文摘錄自‎

孟加拉 南亞新製造業中心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18/7月號第4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