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三心法,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偷學有錢人的投資3心法


揭開台灣頂級富豪理財地圖 另類投資正夯

在台灣經營好本業是許多人致富的重要原因,但投資卻是讓富人財富永續的重要手段;富人的投資概念,已從過去只要求報酬率,轉變為了解世界、延伸產業觸角與傳承規畫的策略。

近年來富人理財的觀念已產生重大變化,投資正從單純的賺錢手段,變成大老闆們了解產業最新趨勢,與訓練子女接班能力的重要工具。

負責兩岸三地十餘個家族企業財務的承譽資本香港公司執行長潘志強指出,富人現在要求投資結果不再只是一張紙(財務報表),而是透過投資了解被投資產業,並讓財富永續。

保值、增值、傳承對投資謹慎,對傳承積極

中國信託銀行與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對台灣地區高資產族群(可投資資金達三千萬新台幣者),進行理財工具偏好調查,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李潤之指出,台灣高資產族群約有三十一萬人,可掌控的投資資金超過十八兆元新台幣,這些高資產族群偏好的前五大理財工具分別是存款、保險、股票、共同基金(ETF)、債券,平均要求的投資報酬率為五%到八%。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李潤之:富人投資三大目的是保值、增值、傳承。

高齡化時代來臨,適合高齡者出遊的郵輪可能會大發利市。

李潤之指出,富人投資的三個主要目的分別是保值、增值以及傳承,各種投資工具主要是用來達成這三項目的。其中有一點相當特別,受訪的高資產族群有超過八成表示會使用存款做理財工具,但現在存款利率這麼低,為何富人會把錢放在存款?法國巴黎銀行台灣區財富管理執行總監謝淑琴指出,富人把資金放在存款的意義,就是讓資金先有停泊的地方,有些外幣存款的利率也有可能到達三%,收益還不錯,而且一年中不是每個時間都適合投資,這時就有可能把資金先放在存款,觀察市場動向,再決定出手時機。

在這個調查中,也可以看到受訪富人在投資上的態度已有一個新的轉變,即對投資有轉向保守的趨勢,但對家族傳承則傾向積極,這可從以下三個現象看到這個趨勢,一、受訪富人未來對存款、保險、股票的投資興趣都下降超過十五個百分點,投資已轉向謹慎。二、對於和傳承有關的信託及另類投資的興趣則都多出一倍,對信託商品有興趣的比重是從八%調升到一五%,而對另類投資比重由六%調升到一三%,富人減少存款,多出的資金可能有部分轉向這兩類投資,顯示富人對事業傳承與培養子女接班能力的支出,轉向積極。

李潤之指出,雖然在調查中,富人對信託與另類投資有興趣的比重仍不高,但這些人有可能是受訪中財富最頂端的富人,這個趨勢值得注意。三、在投資上富人還是頗為偏愛量身訂做的結構型商品,以及對投資性不動產仍會布局相當的資金,富人對這兩類商品都還維持相當的比重。

其中,富人對於信託和另類投資商品青睞,是著眼於財富傳承的需要,另類投資包括天使投資、私募股權等投資,根據統計,二○一七年亞洲私募股權交易已經高達一一八二億美元,後續還可能再增加,天使投資和私募股權這兩類投資將是富人未來資金投放的主力,並且投資的方式主要將由家族辦公室執行。

承譽資本香港公司執行長潘志強:富人的投資已和傳承連上線,不只投資還要了解被投資公司的產業。

吳尚哲/攝

另類投資大行其道理財兼具教育傳承意義

瑞士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何銘詮指出,富人將資產投資交由家族辦公室的負責人執行,除了投資外還有教育第二代的功能;對此,潘志強指出,天使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其實不只是投資,還有家族傳承的意義,即帶領富人二代子女,透過投資學習企業運作實務(即教育功能)。

潘志強說,以往富人的本業和投資多半是平行線,也就是富人交一筆錢給銀行,再由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管理,每年交出固定的報酬就好了,但現在富人要把投資和本業的平行線改成交叉線,投資和本業要有多一點連結,這就必須透過天使投資或私募股權投資到一些新創行業,以了解世界未來的產業趨勢,簡單來說,就是說未來富人要求投資結果不再只是一張財務報表的數據,而是要透過投資,了解被投資公司及相關產業。

多數台灣富人是經營本業致富,有人戲稱台灣企業老闆的錢多半是從毛細孔出來的,每分錢都含有辛苦的血汗,但富人也想讓子女們了解外界的變化對產業的影響,例如,台股績優紡織股儒鴻,一七年的總銷貨收入為二四○億元新台幣,但中國騰訊在網路賣電競產品《傳說對決》中,主角可替換的虛擬衣服,一年營收就有五十億美元(約一千五百億元新台幣),認識這些新創事業的發展,對傳統產業的運作,可能產生新的啟發。

潘志強指出,富人的投資已和傳承連上線,家族辦公室現在一個很重要的業務,就是帶領富人第二代,透過私募股權投資,進入一些新的產業,並由二代進入這些新創公司或新的產業,當董事慢慢學習投資以及對企業經營的了解,例如,他就曾帶客戶第二代到德國,投資消防產業以及進入一些新創的公司。

 

偏好結構型商品熟悉產業脈動 勝算機率高

潘志強指出,很多富人常面臨二代不想接班的難題,因而有讓二代子女承受股權,做一個快樂股東的想法,但想當快樂股東也要有本事,如果富人二代子女對企業經營都不了解,不清楚專業經營理人做決策的理由,若公司經營方向走偏導致虧損,則富人二代子女也很難做個快樂的股東,他說,家族辦公室沒有辦法設計一套可以適用所有人,並傳諸久遠的財富永續傳承制度,但透過私募股權投資,由家族辦公室帶領富二代進入企業經營領域,除可取得投資報酬外,並能讓富人財富傳承更順利。

此外,富人也愛買保險,中信銀個金營運總處處長楊淑惠指出,富人買保險的原因之一,是為子女預留未來繳稅的稅源,且富人買保險在過世後,保險金轉給子女受益人,不受《 民法》對繼承人特留分的限制(指遺產分配時,各繼承人至少可分到遺產應繼分的一半,不得以遺囑排除)。

中信銀客群經營處副總楊子宏指出,當富人到了退休階段時,會買利率變動型保險、還本險及有保證機制的投資型保險。據了解,富人購買以傳承為目的的保險,在給付上也會有新的設計,以往的保險多半是在到期或被保險人身故時,一次給付保險金給受益人(通常為子女),國泰人壽商品部協理凃薏如指出,利變型保單也可設計出分期給付保險金的概念,就是把保險加上一點信託的概念,由保險公司依約定,分期給付保險金給受益人,讓富人財產可延續傳承。

至於股票可說是富人最重要的投資工具,何銘詮指出,當富人具有專業投資人資格時,投資股票常會用結構型商品的方式,由銀行量身訂做投資商品;謝淑琴表示,不少台灣富人經營本業成功致富,對產業發展趨勢相當清楚,在結構商品的選股上也會自己選擇。

未來投資三趨勢驚死、愛水、愛玩概念股

對此,潘志強指出,當富人對自己所在的產業非常清楚,在投資選股上,會有資訊不對稱的好處。例如,富人甲是A紡織公司老闆,A公司競爭對手是B公司,一般人不容易知道B公司是不是好公司,但在業務競爭上A公司經常被B公司打得滿頭包,甲就知道B公司是好公司,那甲和銀行商談量身訂做的股票結構型商品時,自然會把B公司股票包進去作為投資組合,甲投資的勝率就會高於一般人了。

潘志強觀察發現,未來富人想投資的三個類股,主要是驚死(怕死)、愛水(美)、愛玩等三種概念股。怕死概念股是指在全球人口老化後,醫療需求會大增,因此,有不少富人把資金投入東南亞的醫院、醫療管理、醫材以及眼科。而愛水的類股,主要投資醫美產業,尤其是中國的醫美產業、化妝品業愈來愈成熟,這是因社會大眾的行為改變了,以前多半重視質感,現在則重視覺。

另一個愛玩類股也是和社會未來的發展有關,那就是不論老人和年輕人都想旅遊,而老年人因年紀大不想到處趕行程,坐郵輪是最好的旅行方式,因此未來大型郵輪可能大發利市,另外與旅遊有關的旅館、機場以及網路的訂房平台等產業,都屬於富人想投資的愛玩概念股。

潘志強發現,富人投資的概念主要在找未來的趨勢,他認為富人在投資上有三個重要心法:不迷信高殖利率、投資未來、不做槓桿融資。

潘志強指出,很多人投資股票,喜歡選高殖利率股,但這有一個迷思,因為高殖利率的現象,就是股息很高但股價偏低,這時就要去思考為何這家高股息公司的股價會這麼低?當股價偏低時,高殖利率配息的現象能長久存在嗎?或是偏低的股價,是否代表這家公司的產業未來前景是有疑慮的呢?這些都是他在幫富人選股時會考慮的問題。

有錢人投資三心法不融資、破迷思、看未來

而這個問題就延伸出第二個心法:投資不能只看現在,而要投資未來,也就是要投資到對的產業。舉例來說,當中國處於低勞動成本,出口以量取勝時,在中國投資港口事業,等於擁有一部印鈔機獲利非常豐碩,但當中國產業開始轉型不再以低勞力成本取勝,且講究環保及高科技時,很多傳統工廠開始搬離中國,這時再在中國投資港口就不是一個好投資了,所以要觀察趨勢,投資到未來對的產業。

最後一個投資心法,就是這些富人已經非常有錢了,但很少有富人會去做槓桿融資的財務操作,因為當財務槓桿操作得太大,一旦市場反轉或看錯趨勢,很容易蒙受重大損失…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559期

本文摘錄自‎

偷學有錢人的 投資3心法

《財訊》

2018/7月號第5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