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破局5G標金破千億失控內幕

台灣5G頻譜第一階段競標總標金,已在一月六日正式突破千億元關卡;參與競標的核心人士提醒,短期內沒有轉機,這已然是全民的損失!


台灣5G競標第一階段數量標,總標金在1月6日突破千億元,其中,3.5吉赫頻段標金已經來到全球第三高。

這儼然是一場飢餓遊戲的生存戰!」電信業界人士對於「5G標金破千億」發出如此的感慨。

台灣5G頻譜競標從去年(二○一九)十二月十日開始,原先行政院、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五大電信商都樂觀看待,預期5G競標第一階段的「頻寬數量標」,在十二月中下旬結束、標金可望落在五百至六百億元,並於今年元月開啟第二階段的「頻段位置標」討論。

沒想到, 這場競標卻煞不住車,總標金飆破七百億元後,NCC急忙呼籲五大電信業者要「理性、冷靜」;然而,電信業者就好像殺紅了眼似地,往八百億元、九百億元關卡,一路向前衝,總標金至一月六日已破千億元,且仍未見打住的跡象。

據聞,就在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跨年夜,NCC代理主委陳耀祥還分別找了五大電信的總經理進行溝通,甚至暗示中華電信「讓一下」。對於傳言,中華電信方面表示並無此事。不過從後續標金持續攀高來看,電信商不願鬆手退讓,終是事實。

一大一小不罷手另三家電信商無力阻失控

一位參與競標的核心人士透露搶標實況,「其中有一大、一小的電信商始終不罷手,即使另外三家電信商想停,也沒辦法真的踩下煞車。」只能眼看這列失控的失速列車繼續衝。

這次5G標案總計開出一八○○兆赫(MHz)、三.五吉赫(GHz)、二十八吉赫等三個頻段,頻寬依序分別為二十、二七○、二五○○兆赫。由於全球5G主流頻段落在三.四至三.八吉赫,也因此,僅有二七○兆赫頻寬的三.五吉赫頻段,成為電信業者人人想搶的黃金頻段。

電信高階主管透露,「理論上,釋照拿的頻寬數量就該按現有客戶規模去估計,但是有個『小的』,就堅持要多拿兩倍,也沒有要跟人家共頻、共網,想走自己的路。」

據《今周刊》了解,各業者中,遠傳一開始就積極搶第,競標初期就拿了比中華電信更多的頻寬;另外一家令市場吃驚的則是台灣之星,也標下了比預期還要多的頻寬數。至於龍頭中華電信,不但沒有「標好、標滿」政府規定上限的一百兆赫頻寬,還讓遠傳電信遙遙領先,連台灣之星標到的頻寬數量,據聞都已直逼中華電信。

台灣5G標金突破千億元,到底有多麼驚人?根據美系外資調查數據顯示,三.五吉赫頻段最高標金出現在義大利, 標金總額為四十九. 九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五一四億元);標金第二高的是德國,標金總額為四十七.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四三九億元)。而截至一月七日為止,三.五吉赫總標金已達一○四八.九五億元的台灣,目前成為全球第三高。

究竟哪裡是盡頭?短期之內恐不會結束

另外一項更可怕的問題在於,這只是5G競標中的第一標「數量標」,接下來,還有第二階段的「位置標」。

所謂的數量標, 指的是「頻寬」。一般而言,5G如果要發揮最高傳輸速度,那麼,電信商起碼要拿到六十至八十兆赫的頻寬,最好則是能拿到八十至一百兆赫,唯有高頻寬,才能讓5G傳輸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謂的「位置標」則更為關鍵,由於現行的三.五吉赫頻段中,不是每一個區塊都有基地台設備;也就是說,就算電信商拿下心中最滿意的頻寬數量,最後若占不到好位置,也是白搭。

現在,行政院、NCC開始緊張了!因為,這些單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電信商拚了命把標金墊高,這意味著,未來若要不賠本,電信商只能提高5G資費方案。而這些方案統統是全民買單,不管是民眾還是企業客戶,一個都跑不掉,更深遠的影響是台灣在5G時代的整體競爭力。

到底哪裡出了錯?劍指「競標規則設計錯誤」到底哪裡出了錯?綜合電信業界相關人士的看法,競標時程提前半年、基礎設備不齊全、競標機制不完善,是這次競標怎麼停都停不下來的三大主因。

電信圈人士直言, 競標時程本來是定在今年第二季,政府卻意外提前到去年十二月底,可能也是因為倉卒上陣,部分遊戲規則不盡完善。

業者舉例,5G本來就是要六十至八十兆赫頻寬以上,才能發揮出效能,「但NCC以十兆赫為區塊基準來做競標,這本來就很奇怪,根本就是畸零地;第二,如果業者標到的頻寬不到六十兆赫,規則上並沒有要求必須與其他業者共頻共網,等於容許業者發展『假5G』。所以,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就有問題了。」

另外一位電信圈人士也把問題根源指向競標時程太早,不過,他更著眼於電信設備是否完善的問題。「4G釋照時,國際設備與規則已經成熟,即使電信商擁有的頻段不同,也可以透過跨頻段CA(載波聚合)功能,來達到大頻寬目的。但現在5G R16標準才剛制定完畢,不僅跨頻段CA標準都還沒出爐,也不是每一種頻寬都有設備,電信商這次進去競標,複雜度非常高。」

他解釋,電信業者在設備不夠成熟的前提下,「頻寬可選擇性」也就受限。目前,八十、九十、一百兆赫頻寬,都已經確定有設備,但是七十兆赫頻寬目前沒有設備,六十兆赫以下頻寬的設備,則仍存在效能不佳或價格偏高的問題,「電信商在投標時,既要顧及頻寬,還要顧及投標後的建置問題。」也因此,為了避免日後建置風險,「寧願在現階段拚了。」

另有一位法學專家表示,這次競標會如此失控,主要是主管機關忽略了「環境」影響,除了怕業者不願意出價,也急於結束競標,沒有考量到後續副作用,例如,寡占市場生態恐怕容易出現火拼。
千億元的標金成本相當可觀,電信商要從哪裡賺回來?

對電信業者而言,5G最重要的商業模式有二,一是企業收入;二是一般消費大眾收入。市場先前預估,電信商在5G時代最重要的營收,是來自於企業專網建置收入,占整體營收七至八成,來自一般大眾收入的營收僅有二至三成。

然而,經濟部在電信頻段競標前,推出企業專頻專網政策。想要自己砸錢建置專網的企業,可以向政府申請四.八到四.九吉赫專頻使用,這無疑是大斷電信商財路,也難怪電信商跳腳,大嘆政府不公,既要向電信商收取5G高昂標金,又斷了電信商未來的潛在企業客戶營收,因此電信商大嘆難為。
來自一般民眾的營收,恐怕更難回收。綜觀韓國、美國這兩個全球率先推出5G服務的國家, 韓國5G首波最便宜的電信費率,是八GB流量、每月收費五.五萬韓元(約新台幣一五三三元);美國首波5G費率,則是十五GB流量、每月收費七十美元(約新台幣二一二四元)。現在,台灣光是頻譜的競標費用,就比這兩個國家來得貴,市場普遍預估,台灣5G開台資費,恐將再度回歸千元以上的高資費方案。

電信協會呼籲:標金就該回歸電信產業使用

4G時代,千億元的電信標金繳入國庫,扣除國庫歲入目標金額後,除了挹注國庫收入之外,部分標金撥給經濟部等單位使用,且多用於補助其他產業發展。

5G時代, 電信產業最重要的發展已經不再是布建基礎建設,而是發展垂直應用領域,例如VR(虛擬實境)內容、車聯網、智慧工廠等。但是,電信業者光是標金就已經要標破千億元,建設5G基地台的數量又是4G的三至四倍,資本支出大幅增加,電信業者難以預估還能剩下多少錢,研發5G垂直應用服務。
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副祕書長劉莉秋呼籲,政府應將部分5G標金,用於獎勵輔導電信產業發展垂直應用服務,尤其,政府若是認為垂直應用場域發展很重要,公部門就應該要率先與電信業合作,透過創新的垂直應用合作,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針對5G第一階段數量標總標金突破千億元,劉莉秋也建議NCC應積極介入第二階段的位置標協商,讓電信業者彼此坐下來談,千萬不要讓第一階段標金飆過頭的問題,再次發生,以免影響電信產業未來發展。

綜觀全球, 其他國家也曾遇過頻譜競標金額過高的問題。一二年底,捷克政府開啟4G頻譜競標,原先底價為七十四億捷克克朗(約新台幣九十八億元),然而在競標時,捷克新進業者出價完全不手軟,當標金在一三年上半年來到二百億捷克克朗時,政府決定出手干預,停止競標作業,甚至砍掉重練,在下半年重啟競標。

當時, 捷克電信監管機構CTU主席在聲明中指出,「政府拍賣頻譜是為了替捷克公民建構快速的4G網路,然而頻譜標金這麼高,絕對不會有益國家發展。」歐盟官員當時也表示,「過高的競標金額,恐將為企業與公民帶來巨大負擔。」或許,捷克政府的勇氣,也可以是台灣政府觀摩的對象。


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說,競標目前看不到結束或收官的跡象,可能要再打幾天,非常激烈。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03期

本文摘錄自‎

「喝咖啡」破局5G標金破千億失控內幕

今周刊

2020/第1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