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為何越賣越貴?解析庫克定價心理學

手機市場下滑,新機皇竟要價五萬元

■ 旗艦機變貴,產品線、價格帶變廣,顯見蘋果策略轉變。

九月十三日凌晨,蘋果如期發表最新一代iPhone機種,今年最大的創新卻不在功能與外型,而是價格,其中最貴的一款機種,售價竟突破新台幣五萬元。

《財星》雜誌評論,蘋果沿用了去年的致勝策略:提高售價。

回顧去年推出的iPhone X,儘管銷量不佳, 但是更高的平均銷售價格(ASP) 卻讓iPhone部門營收大增,今年第三季相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今年以來股價成長近三○%,更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市值突破一兆美元的企業。

明明手機市場已停滯成長,競爭越趨激烈,為何蘋果仍不怕嚇跑消費者,還要挑戰高價?

蘋果這兩年的定價策略,可從以下幾個面向分析。

提防中庸陷阱鎖定超級用戶創「超級高階」

首先是外部環境。當手機市場停止成長了,ASP提升是大勢所趨,並非只發生在蘋果身上。

根據IDC報告,二○一八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略有下滑,但均價成長了一○. 三%。IDC全球硬體組裝研究團隊資深研究經理高鴻翔分析,這是因為目前手機市場新機用戶變少,大部分都是換機用戶,消費者換機時,會趨向買更好的產品。

當所有廠商不斷提升手機均價,自然會對領導品牌形成壓力。「高階或者入門高階市場,三星已經被華為、OPPO、VIVO收拾得差不多了,蘋果怕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要創造『超級高階』市場。」Gartner研究總監呂俊寬指出。

台大EMBA執行長謝明慧從奢侈品定價角度來看,「價位如果沒往上走,那就很容易往中庸方向靠。」

另一方面,則是蘋果自身的轉型。

 

謝明慧觀察,蘋果正從硬體公司轉變成軟體公司, 二○一六年,蘋果八成毛利來自硬體,預估到二○二○年硬體毛利將剩六成,其他來自應用軟體服務。增加手機入手門檻,有助於蘋果確保這些用戶能夠拉抬服務部門營收。

但是,同樣目的,小米的策略卻是降低手機價格,吸引大批用戶後再引導消費更進階的小米生態鏈產品,與蘋果恰巧相反。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亦指出,蘋果調高定價,乍看之下是違反直覺的策略。

這是超級用戶的經營邏輯。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分析,蘋果用戶忠誠度高達九成,且基本上已經「搶不動Android陣營的人」,因此蘋果目的不是吸引新客,而是在舊客身上操作,藉由廣泛分布的產品線,從五百到一千美元,將利潤最大化。

換言之,小米要搶的,是品牌忠誠度只有兩成到三成,每年在不同廠牌之間流動的Android用戶;而蘋果,則是在穩定的用戶規模中,試圖「挖深」老客戶的口袋。

很明顯的,蘋果並不想在市場飽和之後,走向殺價競爭。提高價格,維持營收,乍看是合理策略,但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企業才能「順利抬價」?

兩優勢讓它敢變貴用戶黏著度高、產品夠特殊

提升價格的第一個前提是,產品或服務本身要有極高的用戶黏著度,如蘋果用戶忠誠度高,且對價格敏感度不高,此時刻意維持高價,或者提高售價,與競爭產品拉出區隔就有意義。

對比案例是今年電信三雄發動的「四九九之亂」,當時中華電信面臨市場老二、老三積極搶用戶,它選擇發動低價戰,維持市占率。原因是,電信用戶普遍對價格敏感度高,忠誠度低,而且各廠商之間的產品差異性不大,殺價競爭是必然。

這也是第二個前提——產品特殊性。馮勃翰舉例,美國老字號連鎖百貨傑西潘尼(JCPenney)歷經幾年業績不振,曾從蘋果挖角打造Apple Store的詹森(Ron Johnson) 擔任執行長,他端出的方案是比照蘋果,取消折扣與折價券,但改革以失敗作收。

原因之一是,它雖然知名,但並非消費者認知裡獨特、唯一、沒有取代性的連鎖百貨。馮勃翰說,顯見並非所有市場龍頭、第一品牌都具備在飽和市場下抬價的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並非一味提高售價,在創造新的價格點時,一方面其產品線、價格區間也變得比以前更寬廣。

等同拉長產品線電信高層:更好推了

「假如蘋果產品只剩下四、五萬的,當然危險。」一位電信高層觀察,過去蘋果發新機之後,前一代機種就不太出貨,現在則不同,前兩年機種都還持續販售。

雖然大家抱怨蘋果手機一年比一年貴,但因產品線拉長,從兩萬到五萬皆有,反而「更好推了!」蘋果在台市占率也節節高升,「以前都二〇%以內,現在跳到二五%左右。」他說道。

蘋果的高定價策略能走多久?蔡明翰認為,「價」的提升有限,「量」的成長空間才是品牌長期目標,但短期來看,在蘋果沒有找出更好的策略,吸引大量換機人潮前,價格還可能持續成長。待後年5G手機問世,競爭格局才又會出現一番變化。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610期

本文摘錄自‎

iPhone為何越賣越貴?解析庫克定價心理學

商業周刊

2018/9月號第1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