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室來了!翻轉沒落東區就看它

美國最大獨角獸來台,將打破上班、生活界線

為了經營社群,共享辦公室設有如康樂股長般的社區經理,辦活動鼓勵互動。後排右3為WeWork亞洲區副主席李愷先。

台灣的共享辦公室大戰,正要開打!近幾年來因房租過高、電商衝擊而開始空置的台北東區商圈,可能很快就要從鬼城,搖身成為一間間內裝時尚的辦公空間。

有多時尚?走進台北信義計畫區某大樓一樓, 牆上, 掛著取景自台灣市井的高水準攝影作品;接待櫃台桌面,用的是快要消失的磨石子地板材質;落地窗外是熱帶造景,窗內擺放著一排排慵懶的沙發;手足球檯隨時可玩,啤酒、咖啡喝到飽。這裡,曾是知名餐廳,經過大幅改裝加入濃濃的台灣元素後,將成為全球共享辦公室龍頭WeWork來台第一個據點。

若再加上新加坡飯店集團旗下的Kafnu、全球最大跨國商務中心雷格斯(Regus)轉投資的Spaces, 去年雙雙在台開幕共享辦公室,且新加坡商JustCo三處據點開幕在即,「今年真的是台灣共享辦公室元年!」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說。

這些廠商透過分租辦公室,提供服務給個人工作者或是企業使用。世邦魏理仕台灣董事總經理朱幸兒觀察,共享辦公室的風潮,已經在歐美流行多年;在亞洲,台灣的發展速度則比中國、新加坡,慢了一年半以上,「台灣很多人還不了解,這個趨勢勢不可當。」她說。

事實是,台灣的地主、企業主、商家,甚至受雇員工,若沒理解可能帶來的影響,恐將錯失商機以及因應時機。

根據Statista.com統計資料,截至去年底,全球共享辦公據點已經來到一萬八千七百處,過去三年內成長了逾一倍(見圖)。

數據+社群,提高附加價值

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出具報告分析,對工作者而言,選用共享辦公室,要的是出差到各地皆能使用的彈性,還能與其他自由工作者、創業家互動,找到更多合作可能。對地主而言,分租樓層給共享辦公室業者,也能大幅拉低整棟樓的使用者年齡,吸引其他新創事業租用其他樓層。

共享辦公室業者跟傳統房地產出租業者的最大差異是,前者租下樓層後,會再利用運用大數據與AI分析,算出如何在固定空間中放進最多的辦公桌、招攬最多會員,並透過各式活動服務,讓大家覺得,自己租的不只是有形的位置,還有無形的社群服務,因為同一個辦公室內,不同的成員組合,都可能是未來的合作夥伴。

前景有多大? 已經申請在美上市的WeWork, 雖然尚未獲利, 目前未上市估值來到四百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六百億元),高居全美新創獨角獸第一名。

「你說對了,我們的核心能力就是社群經營與數據分析,」WeWork亞洲區副主席李愷先(Christian Lee) 對商周記者表示,現在客群除了一開始的新創團隊、自由工作者,甚至連大企業也埋單。目前,它竟有高達四成會員, 來自大企業。由於國際會計準則IFRS16今年一月上路,要求企業將長期租約成本列進財務報表,這將造成企業更有誘因,漸漸減少長期租約,改以月租方式擁抱共享空間。

推升商辦租金,成地主對手

當大企業也轉向,風潮吹到台灣,第一大影響將是台北商辦租金上揚。

黃舒衛分析, 國際共享辦公室經營者習慣一次租用大面積, 例如WeWork來台租了二千五百坪、JustCo一處據點就租了一千八百坪,這讓供給量已經不多的台北A級商辦更為短缺,一些原本想租大面積辦公室的企業,將不容易找到適合標的,風潮吹來台,一定會造成租金上揚。

朱幸兒提醒,未來共享辦公室業者將不只是台北大地主們的客戶,也是競爭對手。「這幾年當我們收到跨國公司來台設點的諮詢,他們總會問:附近有沒有WeWork、有沒雷格斯?」她說。為的是讓海外員工來台出差有地方辦公。未來,共享辦公室業者,將會是比國內的傳統商辦更有國際競爭力,是很有勢力的二房東。


攻商場,「鬼城」商圈有解

第二大影響,將是「鬼城」商圈改頭換面。

「其實過去一年多來,多家共享辦公室業者找我們討論,他們問: 台北有沒有閒置的shopping mall(購物賣場)空間可以租。」朱幸兒相當看好,共享辦公室進駐零售空間,剛好可補足因電商等衝擊而漸漸空置的市中心街區。

她舉例,上海早就有共享辦公室租下整座商場三分之一樓地板面積,JustCo在新加坡有更多案例,因為亞洲主要城市A級商辦短缺,加上進駐的年輕工作者需要餐飲、購物等生活機能,讓兩者一拍即合。

去年仲量聯行(JLL)發布首份共享空間進駐商場報告, 估計這類空間將以每年二五%的成長率增加,甚至略高於整體共享辦公室成長率一到兩個百分點。例如芝加哥知名地標水塔廣場,去年秋天新開的共享辦公室,就聚集了消費品相關的創業家與藝術工作者,消費者可在此見到設計師、體驗新產品,一舉滿足工作、展示、活動交流、買賣需求,更創造出新零售模式。

第三大衝擊,將是你我的工作與生活形態,也跟著改變。零售業的店面與銷售方式,眼看就要被共享辦公室顛覆, 其他行業也不例外。一般上班族, 以後開會可能不在自己的公司了,台北已有多家在地業者, 做起了自助式計時會議室生意, 每小時一百五十元起跳。世邦魏理仕去年發布亞太區共享辦公室報告指出,共享辦公室市場雖由大型業者主導,但在地小型經營者也能藉由經營利基市場高速成長。例如已有針對特定產業、針對媽媽型工作者、或配備生化實驗室的共享空間問世。

工作時,小孩就在樓下上課

誰說想做臉書直播, 就要自己養攝影棚? 李愷先說,WeWork早就看到網紅直播、錄製音頻的需求,在紐約、洛杉磯等據點已提供錄音室。在台灣,Kafnu也已配備攝影棚,更發展出旅館、健身房、酒吧服務。

而WeWork近年的跨領域轉型布局,更預告一旦空間的共享機制建立後,除了工作,生活將可能怎麼變化。在母公司The We Company大傘下, 已在美國陸續開啟了教育事業WeGrow、分租公寓WeLive。

以WeGrow為例, 它讓工作與教養、工作與學習的疆界消失,現階段所推出的幼兒教育,讓孩子在父母的辦公室樓下上學,親子能一起吃午飯,若有哪個員工相中了有才華的學生,還能收學徒、或是與小朋友合作汲取創意、甚至創業!

WeWork共同創辦人之一紐曼(Rebekah Neuman)接受外媒訪問時指出,人們工作、交誼、娛樂、家庭、學習之間的空間,已越來越模糊。

這波共享辦公室戰局開打只是開端,它隨之為台灣帶來的新視野,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大片落地窗、木頭地板、造景生態缸等元素,成了共享辦公室消融工作與生活界線的裝潢重點。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654期

本文摘錄自‎

共享辦公室來了 翻轉沒落東區就看它

商業周刊

2019/第16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