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手就勾住人心的3大法則-秒速溝通力

你是否也常碰到這種狀況:有些點子,在心中想得很清楚,卻沒辦法讓其他人領會?

費力蒐集大量資料,想把豐富的內容分享給觀眾,卻得到曲高和寡的冷回應?其實,你的提案很好,只是「理解成本」太高。

只要掌握受眾樣貌,並以引人入勝的「資訊門面」包裝它,有效降低理解門檻,資訊就會像原本雜亂無章的毛線,經過梳理後,變得整齊清爽,讓接收者快速掌握你的重點。


歡迎來到注意力散光的時代。時下的人們消息靈通,不管要看時事或找觀點,永遠有成千上萬個媒體等著伺候眼球;面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消費欲望,也總能找到形形色色的平台查價、比價、搶折扣。

這個時代不缺資訊,缺的是一面讓大眾感興趣的訊息聚焦鏡。當資訊爆炸,人類在科學報告上的平均注意力卻只有8秒時,誰能最快抓住受眾目光,訂單便落在誰家。如果所賣的東西抽象、深奧,或需要轉化,難以直接刺激感官,就更需要打造一條直通人心的高效溝通捷徑,才能開創好生意。

1993年次、本名謝任杰的YouTuber啾啾鞋,擅長把複雜的學術議題轉譯成短影音腳本,目前是以製作科學知識影片為正職的YouTuber。談到如何讓影音內容變現,他直言,「讓人看懂」是創造內容價值的首要條件,「當觀眾看懂我的內容,進而覺得有趣,才會記住我,然後訂閱我的頻道,」啾啾鞋歸結。

這個「讓人看懂」的第一步,往往最花功夫,因為背後涉及一連串學問:要給誰看?用什麼樣的形式(如文字、圖像、影片)?如果手上的資料量龐大,哪些該捨棄、哪些要留下?

由3位中國學者唐文、鄧斌與葉壯合著的《秒懂力》一書,開頭便點出資訊提供者的迷思:當我們已經理解一件事,就會覺得這件事很容易,在轉述時自動省略很多必要鋪陳,而這些部分卻往往是對方欠缺的,這就會造成理解的鴻溝。

然而,就算能完整傳遞出「原汁原味」,就一定能讓人心滿意足地下嚥嗎?也不盡然。新創團隊「圖文不符」以製作「文字+圖像」的社會議題懶人包受注目,並讓懶人包成為許多內容行銷者爭相採用的資訊呈現形式。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張志祺分析,懶人包之所以受歡迎,源自台灣的批踢踢(ptt)文化。當所有網友都在ptt發言,形成百家爭鳴、觀點各異的喧鬧場面時,能清晰呈現事件始末與各種歧異,讓後進讀者快速了解來龍去脈的鄉民,反而能博得更多目光。

簡言之,與其期待你說話的對象會「用心聽、主動懂」,不如回到思考自己「怎麼說、說什麼」更實際。「不要試圖提高受眾的悟性,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工程,」《秒懂力》指出。若想發揮影響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降低內容的「理解成本」,讓受眾更容易吸收和接受。

至於如何設計出人人都懂的資訊,成功把產品銷出去?綜合各種實戰經驗,這項技巧可大體分為3個步驟,由先而後依序為「了解觀眾」、「勾起興趣」與「降低理解成本」。

法則1 搞懂溝通對象用他們的語言說話,以同理心征服

想設計出讓人秒懂的資訊,得先摸透對方的樣貌。操刀全聯福利中心Facebook粉絲專頁,讓「全聯小編」成為社群紅人的奧美集團contenTable創意總監蔣依潔指出,全聯經營社群媒體的動機,是希望養出更多年輕鐵粉;但要抓住年輕人的心,就得用他們的語言說話,以同理心取代說教。

contenTable團隊成員既是廣告人,也是生活觀察家,他們捕捉年輕人的說話習慣,再搭上熱門關鍵字,例如「邊緣人」、「佛系」等,果然不斷成功打造風靡網友的貼文,帶動廣告效果。

法則2 營造切身感人類本能,面對面溝通最有效

若想讓人走進你設計的資訊,得先為它開闢一個「以下內容和你息息相關關」的門面。例如,圖文不符為了激起讀者對「隨機殺人」治安議題的關心,先以「捷運緊急防身術」懶人包作為鉤子,喚起閱讀必要性。

再者,如果資訊的主軸是人物,那就更加分了。視覺思考專家、《打造圖像腦》作者丹.羅姆(Dan Roam)指出,人類大腦的視覺能力,有一大部分是貢獻給人臉。相較於其他的視覺刺激,人們更容易識別人臉,且願意把注意力集中在臉上。

 

抓緊這道法則,圖文不符推出多個具辨識度的虛擬角色,將它們放入解釋生硬議題的懶人包中,作為內容解說者,讓觀眾感受到:有個熟悉的人物正在說故事給自己聽。最近,張志祺意識到真實人物的影響力更勝虛擬角色,開始經營「志祺七七×圖文不符」YouTube頻道,由自己來錄製7分鐘短片,讓這個形象更鮮明。

法則3 化繁為簡助消化與受眾的生活呼應,並加入情感

成功吸引觀眾停駐後,還得從頭到尾都維持「講白話文」的節奏,為抽象的意義舉例,或為複雜的概念畫圖,才能如願把訊息植入人心,留下印象。當資訊設計者把故事的時空背景、生活環境與觀眾的生活對齊,增加內容與觀眾背景知識的呼應度,便能降低對資訊的理解障礙。

由多個歷史系系友組成的新媒體「故事」,致力於提升生硬史料的可讀性,把歷史寫成一個又一個好看的故事。「故事」的共同創辦人之一、筆名謝金魚的謝佳螢,今年發表網路文章〈從石榴裙到七破間裙,武則天如何一步步突破唐代性別玻璃天花板?〉,將武則天放入現代女性的生活處境,描述她在20幾歲時也「失戀」(得不到皇帝恩寵),觸動讀者共感,讓這則以史實為基底的歷史故事更廣為人知。

「故事」的社群經理何昱泓分享,故事的內容由多個專欄作者提供,若只是整理史料,較難在社群媒體上受到關注。反之,點閱率高的文章,通常都是能讓古今相應,或從今人角度提出新解的素材。

除了講究內容轉化的形式,「感情」是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多項研究報告指出,無論是熱愛或痛恨,帶有情緒性的內容,通常更容易激發人們的注意力,一旦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就會迅速提高。

在雙向溝通的社群媒體上,摻入感情的文字能創造影響力倍數擴散的效果。當文章激起人們強烈的情感體驗,就非常容易在朋友圈中瘋傳。人類是群體性的動物,如果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被頻繁轉發,即使標題本來不是那麼吸引人,也多半願意打開來看看。

最後,不妨拿起筆和紙,試將想傳達的訊息,畫成一張圖。愈是具體的場景,愈容易讓人理解,而可視化資訊正是能以圖像輔助,精準呈現時間、空間與因果關係的利器。

曾在TED演講擔任視覺圖像即席記錄師、現為英國博贊(Buzan)心智圖台灣官方辦公室「品思學習中心」負責人的盧慈偉分析,從認知心理學來看,文字與圖像是人類腦中最主要的解讀資訊形式,兩者各有優勢,例如圖像較直觀,文字則適合記錄細節。這可以解釋為何市面上主打「圖解」的書經常熱賣,及「圖像溝通」成為愈來愈多人的學習需求。說了那麼多,如果要用一張圖快解這個令人秒懂抽象或複雜資訊的高效溝通SOP,可以怎麼做?畫出來的結果如右頁圖。這樣,懂了嗎?

閱讀完整內容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218期

本文摘錄自‎

秒速溝通力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18/11月號第2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