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也被翻…大同四代這樣闖進豐田供應鏈

十人起家 凱銳包辦全球三成後座娛樂系統


汽車市場過去對台灣電子業者來說,一直是不得其門而入的領域,不過現在有家年營收不到百億元的廠商,已經搶進奧迪、通用、福特、豐田供應鏈,並取得全球三成市占。

一名美國女孩坐進一輛福特轎車後座,她將視線拉平,映入眼簾不是前座的頭枕,而是一台嵌入在頭枕裡、能夠看影片甚至上網的彩色螢幕,這種後座顯示器,全球每十台就有三台,是出自總部設在台灣的凱銳光電之手。

二○二一年全球車市走出疫情陰霾,帶動終端客戶是福特、通用、豐田的凱銳,營收與獲利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不僅營收接近三十億元、年增九三%,獲利也轉虧為盈,來到近一.五億元,這家半年前在興櫃掛牌的公司,也計畫在年底到明年間轉上市。

然而,現在看似一片大好的凱銳,過去十二年,卻歷經母公司因產品競爭力不如人,被迫將工廠連同三千名員工賣給陸商,導致營收一夕蒸發九成,當它好不容易啟動併購轉型,竟還面臨被併購的公司,走掉三分之二員工的窘境。


▲林傳凱因為愛車所以跨入車用顯示器,後續也將事業版圖擴展到行車記錄器、車充、甚至是電動機車配件領域。

《Profile》凱銳光電
成 立:2004年(前身螢橋成立時間)
資本額:4億元
董事長:林傳凱
員工數:400人(2021)

40歲董座 挺過12年血淚

「這一路真的是充滿血與淚,」凱銳董事長林傳凱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儘管是笑著回憶過去,但也難掩這位大同集團林家第四代,親自「下海」帶領轉型的不易。

今年四十歲的林傳凱,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學的是經濟,○六年畢業時,他原本打算投身香港金融業,但後來簽證出問題,就被家人順勢「徵召」回台,加入父親林鎮源經營的顯示器代工廠美齊,歷練業務與工廠管理。

就在林傳凱回台灣才剛滿兩年,○八年金融海嘯爆發,美齊當年營收近乎腰斬,更由盈轉虧,不僅如此,這時候,美齊存在已久的弱點,也一一浮現。

這個弱點, 簡言之就是「規模」。相較營收動輒千億元的對手佳世達、冠捷,美齊營收僅五分之一不到,採購的劣勢,造成它議價能力不如人、採購成本偏高,同時,它在歐洲最大客戶又在金融海嘯期間倒閉,腹背受敵的林鎮源及其妻子溫靜如,眼看公司成本不如人、出海口又出問題,一○年,他們拍板將公司旗下所有工廠連同三千多名員工,以十三億元賣給中國面板廠京東方。

美齊後來改名為「 新美齊」,轉往利基型顯示器的設計、房地產開發兩大領域,前者由林傳凱負責,後者則是他的弟弟林傳捷操刀。

面對種類堪稱「百百種」利基型產品,林傳凱選擇了車用顯示器。這個靈感,來自於他在舊美齊時代,曾接觸過美國車用顯示器品牌InVision的經驗;當時,他發現這種螢幕的毛利率動輒兩成,是桌機顯示器的七倍起跳,讓從小喜歡汽車、現在更是Volvo台灣代理商之一的他,帶著公司往汽車市場轉型。

於是,他用併購,跨出轉型的第一步。

併購轉型 卻遇震撼離職潮

就在美齊賣廠給京東方的同一個月,在林傳凱主導下,美齊以五千萬元併購車用顯示器代工廠螢橋,並將之改名為凱銳,儘管這家公司當年正歷經連年虧損,但他看上的,是其所擁有、一般需要至少五年耕耘的車用螢幕品牌客戶。

正當他數算著新公司的未來,眼前迎來的,卻是一場他沒有預料的震撼教育。

當時,他向正在等待轉置到京東方的近三千名員工「徵才」,詢問誰想跟他到凱銳做新產品,「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我才二十八歲,什麼都不懂,怎麼可能會經營公司!」最後,只有區區十多人願意跟他到凱銳。

震撼不只如此。原本從螢橋直接轉任凱銳的總經理,當時意外離世,引爆一場離職潮,總計三十多名從螢橋轉置的凱銳員工,最後竟有三分之二的人離職。

身邊剩下二十名員工的林傳凱, 還被迫得一邊「 安內」, 將企業資源規畫(ERP)導入接手時仍用Excel表單統計庫存的凱銳,另一邊,更要「攘外」找客戶。

當時, 螢橋的舊客戶InVison,因為被美商VOXX收購,並且重新尋找新的代工夥伴,他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登門向VOXX展示自家產品,由於凱銳在還是螢橋時期,就有代工車用顯示器的實績,於是給了凱銳驗證其產品、證明自己的門票,經過一年多的反覆驗證,一二年正式出貨,同年該公司也轉虧為盈。

一三年, 凱銳為VOXX設計、製造一款放在後座的顯示器,更打敗日商松下(Panasonic),一舉奪下日產(Nissan)的美國車款訂單,然而,就是因為這張訂單,讓凱銳與松下「 不打不相識」,後者更成為其躋身日本汽車市場的試金石。

原來,當時松下在「 對戰」VOXX敗陣下來,松下情蒐發現,為其競爭對手生產的,居然是資本額不到三億元、先前曾經多次拜訪它們的凱銳,於是對這家台灣公司的能耐留下深刻印象。


▲凱銳目前正在興建的高雄廠,擁有打件、組裝產能,也是未來台灣第一家符合車規的打件廠。

Panasonic助敲開日本市場

與此同時,林傳凱也沒有放棄讓松下從「對手變客戶」的念頭。當時,他持續每個月以公司董座之姿到日本的松下總部報到,就在對方終於知道凱銳是什麼來頭後,某天,林傳凱終於見到松下車用事業最高負責人,但他想都想不到,接下來面對的,卻是一場又一場的考驗。

當時,松下除了查閱凱銳歷年各種報表外,還聘請八位日本顧問,赴中國「督導」凱銳的蘇州廠。這些人一進入工廠,就給凱銳下馬威,他們現場要求工人使用的螺絲起子,必須全部換成松下內部所使用的品牌。

不僅如此,有天,這群日本人突然要求工廠員工打開抽屜,理由是要檢查裡面是否有鉛筆。他們的考量是,鉛筆裡的石墨會引發靜電,而一旦這些石墨飄到產線上,就可能引發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短路。

此外,他們還不時翻找員工過去撰寫的生產報告,如果發現有描述模稜兩可的情況,那些員工就會被叫回來重寫,「 基本上所有雞毛蒜皮的事情,他們都看得很細。」凱銳一名內部員工回憶。

經過一年近乎吹毛求疵的要求,凱銳終於在一五年正式成為松下供應鏈,並在一七年出貨首款雙方合作的車用平板。兩年後,凱銳更把它的行車記錄器產品,藉由松下打進全球最大車廠豐田(Toyota),成為其商用車的「準前裝」配備,也就是車主交車前,可以向原廠加購的額外設備。
去年,行車記錄器對凱銳的營收占比近五成,成為繼後座顯示器之後,該公司營運第二隻腳,在商用車市場逐步復甦之際,推動凱銳營收創高。

受到上海封城影響, 凱銳四月營收較去年同期也衰退達五成,不過公司為了分散風險,目前也在高雄建立新廠。

展望未來, 有車界人士認為,凱銳主力產品後座顯示器,近年市場逐漸飽和,「現在也有許多大陸電子廠、台灣面板廠都想切入,」未來恐有不小挑戰。

面對競爭,凱銳目前除了向上做製程整合,譬如在高雄興建打件(PCBA)產線,藉此提高客製化生產的能力外,該公司一八年就在醞釀的車用充電器,也在一九年打入歐洲車廠奧迪(Audi)的供應鏈。

鎖定汽車市場,從十人團隊起步,挺過日本客戶對細節的考驗,林傳凱證明了,只要相信那是一個「對的市場」,即使需求再利基,小公司也能有自己一片天。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2/6月 第1328期

本文摘錄自‎

抽屜也被翻…大同四代這樣闖進豐田供應鏈

今周刊

2022/6月 第13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