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越南 培育人才做先鋒【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企畫■孫蘭

近年越南經濟發展迅速,越南臺商面臨各國競爭,「人才」是臺商成功擴張版圖的重要關鍵。透過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政府與臺商攜手將臺灣年輕人帶到國際競爭,藉此延續越南臺商香火,也彌補學能與產業的落差,提供正要拓銷越南的臺商最佳人才資料庫。

本期封面故事除剖析越南與臺灣人才交流現況,也以目前臺灣政府與企業在越南培育人才的觀察為出發點,分析並推廣政府單位、學界及相關機構推動的培訓資源與媒合管道,並彙集臺商企業分享人才培育的經驗與建議,作為臺灣廠商拓展越南市場的參考。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拓展東協臺越人才交流軟實力


越南正快速發展,優秀華語人才不在少數,當前之務為深耕臺越人力資源網路,強化雙邊交流,以培養臺商所需的越籍或臺籍人才。

文■孫蘭 圖■河內人文社會大學臺教中心

越南與臺灣距離三個多小時的航程,很多在越南的臺灣專業經理人都已經融入越南的一日生活圈。

國際化的越南在全球經貿局勢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越南正值起飛期,臺灣人是否能夠重新起飛、超越自我,是當務之急!」這是許多臺商生活在越南所感受到的震撼。

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辦事處指出,因為現在越南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外資快速湧入,各類企業都想在越南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越南的新一代人才不僅具有國際觀,語言優勢也非常明顯,對於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臺灣人必須了解自己的條件以及強化自身的文化適應力,才能在東協快速發展的當下站穩自己的位置。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越南人每天接觸的電影、連續劇和節目都充滿漢字,對中文並不陌生。

華語人才搶手未來臺越雙邊多交流

不論北越或南越,目前臺灣優秀教育品質藉由各種管道在越南宣傳,因此越南人才到臺灣學習、就業的人口逐年增加。根據臺灣內政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6 年有超過4,000 名越南學生來臺就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或學習華語文。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簡稱人社科大)東方學系講師兼副主任阮氏瓊枝(NguyễnThị QuỳnhChi)指出,人社科大學生到臺灣留學的比例逐年增高,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東方學系中華學部學生首選到臺灣留學,原因包括越南學生認為生活環境安全、文化生活、語言、宗教信仰相近和物價相對低。沒有到臺灣留學的學生也大多選擇到臺灣企業就業。

南越的臺灣企業多,對會華語的越南人需求非常高,大多臺灣企業會到學校中文系面試學生,邀請會講華語的優秀學生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工作。不過她提醒,會中文的越南學生有很多選擇,包括翻譯、司儀、空服人員或教育等工作。加上面臨日、韓企業高薪挖角,臺商搶人才要注意薪資福利符合水準。

河內人文社會大學河內臺灣教育中心副經理李懷南也指出,河內臺教中心每年會舉辦教育展,提供北越各個大學、職業學校、高中學生和家長了解招生資訊、留學諮詢服務,協助越南優秀青年學生順利赴臺灣進修學位或研習華語文。

她從中觀察到,大部分越南學生都表示想到臺灣留學,且偏向發展職業教育等專業領域,例如經貿、旅遊、語言。這些學生不僅在臺灣發展就業規劃,畢業回到越南後,也是臺商所需的人才。臺商若需要這些人才,可以進一步與相關大學合作。不過部分北越學生的家長誤認臺灣與中國大陸相同,對於讓小孩到臺灣留學會有所保留。

此外,臺越雙邊人才交流現況仍處於不平衡狀態,從越南流向臺灣的人才及人力遠多於從臺灣流向越南的人才及人力。李懷南說,目前到越南的臺灣學生大多以學習越南語為主,到越南實習的學生則以臺商比例高的南越較多。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越南學系副主任Trần Thủy Vịnh也指出,近年因為越南經濟越來越開放,外資企業在越南投資的數量愈來愈多,越南語的學習需求逐年增加,現在學校每年都有約5,000 位國際學生短期修課,250 位國際學生以及50 位交換學生,碩士也有10%的國際學生,但是臺灣學生人數反而越來越少。越方政府與學校都希望有更多臺灣學生到越南學習、實習,雙邊平衡及多元的交流方式才能永續發展雙邊關係。

Trần Thủy Vịnh補充, 目前學校也有培養國際學生學習越南企業文化的相關課程;譬如臺灣學生到越南公司工作前,要先了解越南人的性格、工作文化、時間觀念、責任觀念,了解外籍人員在越南的注意事項,透過課程減少雙方誤會和文化衝擊。目前有很多韓國學生到越南讀書,有很多研讀「韓越文化交流與衝突」的研究,他也希望臺灣學生南向的發展能落地深耕,更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雙邊交流的研究。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由於越南地形狹長,文藻大學與教育部於南越設立臺教中心後,2013 年再於河內人文社大成立另一中心,推廣中華文化。

向下扎根 強化競爭優勢

除了大學生的交流,臺灣教育部也加強在越南當地的高中及以下的教育,融入臺灣文化,李懷南指出,藉由各種大學、國高中、小學、幼兒園及華語中心等機構來規劃華語推廣、行銷臺灣留學及雙邊教育學術交流為目前的主要核心工作,包括開設華語及文化課程(書法、水餃、香包),打造臺灣形象。

胡志明市臺灣學校則培育南向經營、接軌國際,讓學生在國際環境下生活及學習越南語言、基礎華語及英語課程,讓學生準備在未來人生規劃上搭建舞臺,成為打造臺越人才的最佳基地。該校校長江家珩指出,近十年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每年都有大約50 位左右的學生的成長趨勢。高中畢業後,90%以上都順利到臺灣升大學,升學輔導策略會客製化地量身規劃職涯。

學校目前一千多位學生中,有八成是臺商子弟,這八成當中,有六成是臺籍爸爸、越籍媽媽,華語和越南語都是母語,加上提升英語能力,擁有足夠的優勢和競爭力。創校以來約有一成是中國大陸籍學生;另有一成則是外國籍學生,其中以日、韓學生占多數。學生大學畢業後在各行各業表現亮眼,有些留在臺灣或到世界各地發展,也有回越南接掌家族事業或創業。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為推廣華人文化,河內人文社大臺教中心教當地學生彩繪臉譜。

市場具潛力 長期投資促交流

人才交流是雙邊國家與企業經貿交流的根本,江家珩表示,新南向政策從人文及教育方面著手,是最直接、也最能夠深耕的。

她認為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越南的教育不像臺灣那麼普及、齊備,城鄉差距非常大,菁英學校與一般學校也差異非常大,值得臺灣人投資與提升。越南對臺商及臺商子弟和臺灣學校很友善,基於這個角度,在越南設點招生或教育交流都是值得臺商考慮長久發展的領域。不過教育很難立竿見影,需要潛移默化,更需要穩扎穩打,也許幾年後才能開花結果。

李懷南也說,企業打造新南向人才,不能抱著速成的態度,要深入當地。具有英語及當地語言的基本溝通能力,能夠提升正確的溝通與深度,熟悉並尊重當地文化。

Trần Thủy Vịnh分享, 臺灣企業可學習他國企業的作法,提供越南員工學習該國語言,與學校配合提供外籍員工學習越語,由學校根據企業需求編輯並規劃教材。

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梁光中期待未來政府與企業持續合作促進人才交流,由學校進一步針對企業需要做相對規劃,培養臺商所需的越籍或臺籍人才。

專業培訓貿協孕育越南經貿人才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開辦國際企業經貿人才培訓課程,學生可透過扎實的語言訓練、以及實際在越南生活與工作實習經驗,為自己開拓出一條充滿無限可能的道路。

文■孫蘭

越南當地人有說「與有笑地以越文談論過去這週發生的趣事」、「以流利的越語在胡志明市的日本餐廳點餐」,這些都是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ITI)2015 年第一屆越南語組學生在越南生活的場景。

六位學生於ITI 新竹校區完成一年經貿、英語及越語基礎課程後,2016年赴胡志明市學習越語八個月,並在當地實習兩個月後返臺結業。這六位臺灣學生在越南經濟、貿易、交通及文化的中心,以學生的身分深入當地人的日常,他們為臺灣也為自己走出一條未知卻充滿潛力的旅程。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 ITI 越語組徐新雅(前排右一)參加語言交換活動,與各國人士互相學習。圖■ Mundo Lingo

把握機會 精進越語能力

ITI 的越語課程著重於奠定穩健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就讀ITI 國際企業經營班越語組的徐新雅說,兩年前開始接觸越語時,最難的就是「發音」,一步步從發音技巧、發聲位置打基礎,她漸漸發現到越南文化與臺灣的相似之處,也對越南越來越有興趣。

學程的第二年,到位於胡志明市第一郡的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以下簡稱人社科大)訓練語言時,「第一個面對的衝擊就是南北越的口音差異。」徐新雅與同為ITI 國際企業經營班越語組的孫孟晴不約而同地說,在臺灣學的北越音是「字正腔圓、清楚易懂的新聞播報口音」,但南越人說的是一口「黏在一起,有些音不發、有些發音不同的腔調」。不過因為人社科大事先有了解學生的程度,學員還是順利銜接上學校的客製化專班,也因為學校老師也有北越、中越等口音,學員們在第三個月後就漸漸習慣各式各樣的腔調。

「我一到越南就下定決心要補足『聽』與『說』這兩個臺灣學生較弱的能力」,徐新雅課餘之時,花時間結交當地朋友,透過聊天、點餐、唱KTV、看電影的過程練習「聽」與「說」。擁有西班牙語背景的她,也把握機會參加每週舉辦的語言交換活動,與其他擁有共同語言的參與者聊天,在活動中練習越語,也認識到來自各地的新朋友。

除此之外,她趁空檔擔任小學生的短期中文家教,以越文教中文;並到當地美國中心與教育科技公司Coursera 合作開辦的線上課程,學習越南創業、投資等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她抓緊任何與臺商交流的機會,盡可能參觀任何專業展覽,自行車展、美妝展、食品展、咖啡展與加盟展,與不同產業的臺商學習。這些種種活動,讓現在的她快速擴增人脈,可以順暢地與當地人溝通,不過她說,遇到來自不同地區的越南話或是在商業談判上,仍需要時間適應。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 ITI 越語組孫孟晴(左)、徐新雅(右)穿著越南傳統國服「奧黛」與越語系老師一同合影。圖■徐新雅

掌握優勢 強化專業語言

「臺灣學生在越南的優勢不外乎語言、文化的相似度,」人社科大越南學系主任Lê Khắc Cuờng說,因為中文和越南文都有聲調,而且80%越南語有「漢越音」,所以很容易猜得到越語詞要表達的意思,發音腔調也較容易上手,臺灣學生普遍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

Lê Khắc Cuờn指出,ITI的六位學員都已達到B 級檢定,並有兩位同學達成C 級檢定(A、B、C 遞增),「臺灣學生雖然不多,但在檢定考試上都讓我印象深刻。她們在人社科大僅短短八個月,卻都很勤奮,越語進步很快,現在連越南當地俚語、玩笑話都聽得懂。」

Lê Khắc Cuờn認為,學生到語言中心上課,應參加課外活動,例如ITI 學生與韓國貿易館(KOTRA)的學生一起參與廚藝課程等活動,在活動中以超市購物、參觀寺廟與走訪風景區等,有更多時間與機會接觸越南文化及語言。

他也建議在越南工作前,最好先有一段時間在學校學習工作相關的專業語言,例如貿易、銀行、財務、物流等,並在工作期間固定回學校精進越南語,讓越南生活更便利。

實習經驗 幫助職涯規劃

越語課程結束後,貿協協助安排六位學生進入當地臺商或越商實習兩個月,讓學生在短時間適應在越南的公司類型與發展狀況,也了解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與生涯規劃。徐新雅說,因為她希望能到完全使用越語的環境,因此選擇進入越資銀行實習,這兩個月主要的工作包括維繫、開發客戶(臺資、越資企業),觀摩老闆如何與客戶維持關係,擔任臺商客戶的即時翻譯。努力在短時間學習公司金融商品的她從中發現,臺灣人喜歡與臺灣人做生意,所以她在兩個月中成功與臺商客戶簽下契約,並在實習結束前幾天順利找到電商公司的新工作,為她人生下個階段立下新目標。

擁有外語系和藝術產業工作經驗的孫孟晴,則為了進一步了解越南藝術市場,選擇在越南畫廊實習,協助翻譯越南畫家資料,介紹越南藝術品給臺灣收藏家認識。由於孫孟晴想更深入了解東南亞藝術,並對越南其他地區的藝術市場有更多的認識,因此,她希望能到北越河內,比較胡志明與河內兩城市的藝術市場,是否如實反映出這兩座城市各自的風情:胡志明的「自由、現代、大膽」,以及河內的「傳統、具文化底蘊」,因為這番想望,讓她決定踏上藝術產業的新旅程。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ITI 越語組徐新雅(左一)、孫孟晴(左二)參加人社科大越南學系結業典禮。圖■台 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辦事處

敞開心胸 融入當地生活

聊到這幾個月對胡志明市的看法,孫孟晴說,與越南計程車司機、房東或同學聊天的過程中發現,越南人非常重視家庭。越南文化中的「重情」是可貴的,不論親情、友情、愛情都比臺灣人更浪漫。因此在越南,父母親普遍會與孩子住在同一棟房子,家庭情感緊密,是值得臺灣人學習的。她面帶微笑地說:「胡志明市太有魅力了,可以同時生活在與中華文化接近、又帶有法式浪漫情懷的城市氛圍中,胡志明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 浪漫是可感覺得到的!此外,胡志明市也不斷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成長,快速道路、公路、地鐵等建設都正在興建中,提供個人職涯發展許多機會!」

徐新雅也以輕快的語氣說:「胡志明市聚集了非常多外資,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無論到當地工作、投資或生活都有很多機會。」兩個人雖然只在越南短短一年的時間,都不約而同道出胡志明市的都會區如何不斷地讓她們大開眼界。

面對下一屆的學弟妹,徐新雅建議善用學長姐、貿協駐胡志明辦事處及當地臺商的人脈資源,並盡量多結交當地的朋友。「如果在當地只把自己鎖在教室裡,就算語言學得再好也不會開心,要融入當地才會真的快樂。要注意人身安全、食物衛生等細節,也要把握時間,在沒有工作或其他的壓力狀況下督促自己學好語言,肯學習越語的人會有更多機會。」徐新雅道出自己身體力行在越南的生活經驗。

孫孟晴則建議想要到越南工作的人,臺灣人力網站就可以看到很多臺商的職缺,先進入有興趣的產業了解公司運作模式。對於越南的工作簽證,要注意主要申請條件,包括:持有外國機關、組織及企業書面認可的專家;以及持大學或以上學歷,有三年以上相關經驗等規範。

產學合作 海外企業學生雙贏


在全球化的時代,企業透過產學合作的過程,除了可以規劃人才培育制度,解決對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可以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培養具國際實務經驗、跨國文化的專業貿易人才。

文■孫蘭 圖■今立塑膠、大亞電線電纜

來自靜宜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和輔仁大學的15 位學生,參與經濟部「貿易小尖兵新興市場海外實習計畫」,到越南今立塑膠實習。從實習生們的實習成果報告,可以看到他們一早到工廠研究配料、生產排程、材料分析、研發過程與倉庫管理;或是到銷售和財務部門見習,由各部門主管親自指導,多元參與臺商工作環境。課程及實習之餘,公司主管也帶領學生到市區參觀當地景點,深入體驗越南文化、歷史與風俗民情。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今立塑膠讓臺灣學生以越文教越籍員工中文,提供雙方互相學習的機會。

海外實習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今立塑膠實習生由理部經理張昆仁統籌管理,他回想出發前,學生與家長都很擔心工廠環境、飲食、居住等生活上的問題。經過兩個月扎實的訓練,學生改變多年前對越南的印象,並在實習心得中寫道:越南實習讓他們「開闊國際視野、促進文化交流、跨出舒適圈、勇於挑戰自我」等正面回饋。張昆仁也觀察到,學生除了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抗壓性,也因為看到越籍課長和班長都透過英語、華語和臺語溝通,了解語言的必要性,紛紛報考相關測驗,最重要的是:「放下臺灣人的優越感」。

今立塑膠董事長謝明輝指出,海外產學合作實習與就業方案正符合公司所需,吸引的是想到越南發展的人才,並讓學生有機會想好未來願不願意到越南發展,節省栽培新人所需的時間與薪資成本。

此外,今立塑膠也與高雄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系合作超過十年,實習教師每年暑假會到公司向越籍員工分級教授華語,藉由角色模擬的方式,訓練工廠對話、技術用語的能力。公司也利用這段時間鼓勵越籍員工到胡志明經濟文化辦事處報考華語測驗證照,並根據成績調整職務及薪水。

謝明輝希望藉由學生每年到越南的實習經驗分享,漸漸改變臺灣人對越南的刻板印象,促使臺灣與越南緊密的交流,也間接提升臺灣整體競爭力。他建議,未來的實習計畫可以適當給予企業補助,提供實習生更好的學習環境。

大亞(越南)電線電纜也提供課程讓學生每週在不同部門實習,由部門主管親自帶領學生,並安排合作企業的高階主管擔任指導老師。大亞(越南)電線電纜業務協理張宦民認為,學生除了學習一般國貿知識外,也要了解如何在海外建立管道,因此,他帶領實習生至越南、緬甸和柬埔寨拜會廠商、參加商會活動和企業家聯誼會議,多元體驗海外企業幹部業務;另外,也抽空與學生一同拜訪貿協駐胡志明辦事處、越南貿易機構和越南工商部等,擴展學生視野。雖然去年到大亞實習的是輔仁大學非相關科系的學生,但張宦民也按照相同規格的課程教學,並在下班時間親自教導國貿知識。回臺後,這些實習生的實習成果發表皆獲得各界讚賞,也因為這些經驗,學生在畢業後的生涯發展將更加順利。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大亞電線電纜業務協理張宦民帶領學生拜訪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辦事處,並感謝外貿協會對海外臺商與實習學生的協助及付出。

培育人才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味丹(越南)接收的實習生則以食品營養相關科系的學生為主,並依照學生意願分派至相關單位實習,由直屬單位主管密切督導,並由味丹(越南)策略長謝朝煌擔任總指導。謝朝煌說:「公司很重視企業社會責任,非常樂意提供機會給有意願到海外實習的年輕人學習,讓學生發揮所長,並進一步了解越南社會情況,學習海外企業如何經營,培養國際觀。」且透過產學合作的過程,公司可以先從實習生中篩選對到越南發展有高度意願,以及專業與個性層面都適合越南的學生,並等到學生們在工作經驗等條件符合越南政府要求後,再提供職位。

擎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德修也認為,「一個經營者要長期在海外深耕,一定要對臺灣社會給予正面的回饋」,例如提供臺灣青年人才提早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因此他不惜時間與人力成本,已參與產學合作計畫近十年,並與樹德科技大學和國立屏東大學等多校合作。

在擎億實習的學生會先在臺灣高雄總公司的各部門學習ERP作業流程、電子行銷與貿易知識後,再於暑期到越南公司接觸越南文化,「不分國籍」和越籍員工一起擔任行銷員。因為學校有規定實習生的英語程度,因此學生在工作上都能很快進入狀況。

黃德修贊同計畫規定學生每天都要寫報告,可以消化每日所學、累積心得。很多學生到越南後發覺自己的競爭力不如越南人,回臺後更努力栽培自己,「這些經驗是一個轉捩點,對學生往後進入職場有長遠的影響,學生畢業後也較容易找到貿易相關工作,正面影響臺灣年輕世代的競爭力。」

越籍幹部的部分,擎億則與總公司附近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大學的越南班級密切接洽,提供在臺灣修碩士或博士的越南學生實習機會,並提供學生回越南後到公司工作的選擇。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越南的實習活動提早讓臺灣學生體驗職場工作情況,是產業與教育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實習結合就業計畫應符企業所需

昶勇(越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李鎮良指出,透過國貿局、貿協、教育部的實習計畫,公司人資部門可以掌握未來求職者對職場的期待,以及修正職場新鮮人入職培訓,也可增加學生主動接觸公司的機會,並進行初步的人才篩選。他補充道,公司對於計畫的最終目標為「實習」結合「就業」,臺灣的大學海外實習,多為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因此學生實際就業需等待一至兩年後;由於雙方需求與規劃都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復職率有待評估。

相對而言,外貿協會所提供遴選對象較符合企業所需,例如學生已有當地語言培訓和符合條件的英語程度,有較明確的職涯規劃,且皆為已畢業或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實習時間點不偏重於暑假;而且實習期間若學生表現良好,有適合職缺便可洽議轉任正職。

昶勇(越南)企業贊同實習制度,但對象不限於臺灣學生,目前也積極與當地大學接洽,培訓越籍幹部帶領實習生。

越南大綸責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信彰表示,希望透過產學計畫招攬更多年輕人才,達到世代交替的目的。公司傾向直接讓實習生上戰場向各部門主管學習專業知識,學生每週輪流參與業務、資訊科技、生產等不同環節,以培養全面性幹部的規格培育實習生。陳信彰也提到,目前學生畢業後實際回越南的比例並不高。有學生反應不太能適應海外工廠環境,例如染整廠環境溫度高。他希望學生調整心態,走出舒適圈,克服越南生活步調、方式以及環境與臺灣不同的就職情況;此外,外派越南雖然薪資高,但也須具備相當程度的國際觀及語言實力,才不會被競爭國的人才超越···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478期_拓展越南

本文摘錄自‎

封面故事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17/10月 第4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