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值如何聰明用?必懂11件事!

隨著新台幣對各國貨幣「看回不回」的幾波升勢,用台幣換外幣快成了新興全民運動,但也出現大量台幣買歐元最終無法「攤平」的慘例,原因就是少了對新台幣價位的新觀念。

根據主計總處在四月底公布的最新「國富調查」,在二○一五年底,台灣的國富淨額、也就是國家整體財富達到一九八兆元,平均每人擁有四○五萬元。你可能沒想到,就算從一五年底到現在這些財富都沒有增加,但若換算成美元,台灣總財富竟然還是能成長近一○%。

原因很簡單,就是新台幣變大了。

自一五年底至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將近一○%,只要把新台幣換算成美元,帳面上的財富數字當然跟著膨脹。事實上,在過去一年,新台幣不但是對美元升值六.九%,對歐元、日圓、人民幣,更是瘋狂升值了九%以上,無怪乎有人說,雖然鈔票上面還是印著一樣的圖案花色,但是,在過去一年堪稱「世界最強」的新台幣,真的讓人感覺不一樣了。


而在專家眼中,只是「感覺不一樣」還不夠,面對一個全新格局的新台幣,你還得要丟掉兩個過去習以為常的舊腦袋,才能聰明善用手中的「新」台幣。

換掉舊腦袋 做好「不會貶回來」的準備

 

首先,是要丟掉「新台幣絕對會貶回原位」的舊觀念。

的確,過去十多年來,新台幣匯率多數時間都維持在三十到三十二元之間;但這一回,升值力道主要來自於美國自九○年代後期以來的最強逼升壓力,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短期來說,雖然外資可能隨著台股漲多匯出,造成新台幣短暫回貶,但就長期來看,只要台灣的出超金額居高不下,來自美方的壓力就不會減少。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去年十一月的估算,新台幣的實質有效匯率「低估」了二六%之多,而從去年十一月至今,新台幣的實質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僅約三%……。雖然彼得森研究所提出的低估數字只是學理研究結果,但這足以說明,新台幣仍然存在著沉甸甸的長期升值壓力。

近期,隨著新台幣對各國貨幣「看回不回」的幾波升勢,用新台幣換外幣幾乎像是國人的新興全民運動,但也出現這樣一個小小悲哀的實際案例,某位退休族,從去年第三季開始分三批將大量新台幣換為歐元,準備套取短期匯兌收益,沒想到歐元兌新台幣卻仍持續貶值,造成帳面出現不少損失,可惜,這時她手邊已經沒有更多新台幣可「攤平」。

「新台幣是有可能維持強勢的」,建立這個新觀念,才能避免因為錯誤的價位印象,見獵心喜地一次重壓外幣資產。


第二個要丟掉的舊腦袋,則是「新台幣永遠不會大幅波動」。

新台幣匯率過去之所以穩若泰山,外界認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央行常態性的出手干預,但在美國壓力之下,未來的干預手筆恐怕會明顯縮小,因此不少學者認為,新台幣匯率無論未來是否走升,可以確定的是,波動幅度必然加劇。

「但,一直以來,台灣投資人很少詢問有特別進行匯率避險的基金。」一位曾任職香港資產管理業、目前在國內前三大投信業服務的銷售人員,提出他的觀察,由於認定新台幣匯率不可能大漲大跌,所以台灣的投資人,幾乎不會關心自己的基金如何避開匯率風險,也不了解所謂的「避險級別基金」究竟是什麼,「這和國外情況不太一樣,他們比較有匯率風險意識。」


不僅如此,因為認清「匯率會波動」,所以國外投資人在挑選理財商品時,多半也會有較高的「匯率風險貼水」概念,意思是,對報酬率的要求會更高,也不會輕易滿足於僅能提供低利報酬的儲蓄型或配息型商品。這正是在新台幣走入高波動風險新格局之下,國人必須建立的新觀念。


整體來說,新台幣升值的根本意義,就是「用同樣的新台幣,可以買到更多的外國貨」,所謂外國貨,當然包括海外的貨幣、資產、理財工具及其他消費品。接下來,就從基金、定存、保險、消費等四大面向的關鍵QA,進一步搞懂強台幣時代的因應對策與爽快消費提案吧!


基金教戰

直接用外幣投資 匯差、利差兩頭賺

 

Q1 新台幣狂升,我的基金計價幣別是不是都該換成新台幣?


只要在一段時間內,有某個貨幣表現特別突出,投資人就會提出相似問題;例如,過去兩年美元走勢強勁,就有人會想把所有基金計價幣別換成美元,認為這樣可賺到匯兌收益,提高投資「附加價值」。但忽略一件事,匯兌損益取決於「投資所在國」的當地匯率強弱, 想要真正賺到匯差,關鍵在基金轉換成新台幣的那個時間點,當地貨幣兌新台幣是否大幅升值。

計價幣別的意思又是什麼?舉例來說,投資人長期布局歐洲基金,一般資產管理公司至少會提供美元計價,或歐元計價兩種選擇。如果選的是美元計價的歐洲基金,那麼資產管理公司就會將該基金淨值先轉換成美元,計算出投資人買到的單位數總額;而資產管理公司在拿到投資人付出的美元後,該歐洲基金經理人會再將美元換成歐元,到市場上交易買賣。


若歐洲基金表現不錯,投資人想獲利了結時,資產管理公司也會將該基金淨值,再計算成美元,依照投資人想贖回的部位,計算出一個總額。一直到這裡,該基金都是以美元形式持有。


另一種情況是,投資人選擇以歐元計價的歐洲基金,那麼在投資作業流程上,就比較單純、不須經過「兩道工」,只要將新台幣換成歐元,就可直接進行投資。但同樣道理,只有在「新台幣兌歐元升值」時,買進歐元計價的歐洲基金,並在「新台幣兌歐元貶值」時賣出,才是真的吃到匯兌收益。


事實上,投資海外基金若想匯差、利差兩頭賺,最好方式,是直接開一個外幣帳戶, 要買歐元資產的基金,就趁歐元疲弱時,多換一點歐元;要買美元資產的基金,就趁美元貶值時,多換美元。以低成本匯價投資,是賺到匯差的第一步。




基金教母蕭碧燕主張,投資海外基金,要避開匯率干擾,甚至賺到匯差,唯一方式就是用外幣投資,但那必須是一筆閒錢,否則熬不過長時間等待,專注匯率波動就沒太大意義。「買賣海外基金,不只有匯率因素要考量,還有市場趨勢,及其他政經變數須判斷。若你很聰明地在歐元低點大量換匯,但歐洲經濟復甦緩慢,幾年後便宜的歐元都用光了,歐洲基金獲利卻不明顯,此時你還是得被迫用新台幣買進較高價的歐元,持續投入歐洲市場。這樣一來一回間,匯兌利益也會被抵銷。」

因此,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當新台幣走勢強勁時,海外基金投資人應趁機多換一些美元,以相對低的美元成本,加碼投資標的。


但在此之前,投資人最好先有一個外幣帳戶、也就是直接用外幣投資;因為投資標的表現,未必與新台幣走勢一致,當基金因獲利贖回,新台幣走勢相對強勁時,就可先將贖回後的美元資金放在外幣帳戶,等到新台幣走貶時,再伺機將美元轉換成新台幣,才有可能因此賺到匯差。

 

Q2 何謂「避險級別」基金?同一檔基金會因避險級別,績效差很多嗎?

 

投資海外基金,不論任何計價幣別,都一定有匯率風險;除非你買到的是「避險」或「對沖」級別的基金,經理人才會從基金淨值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向銀行買進遠期外匯合約,或在期貨市場上交易外匯選擇權。這樣做的用意,就是將匯率波動控制在一定區間,避免基金因幣值升貶,影響獲利表現;更直接講,即 投資標的的匯率表現與基金報酬無太大關聯。

「避險級別,簡單講,就是能將匯率風險避掉的基金。」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說,像美國基金有歐元避險級別,就是指經理人以避險操作,將美元與歐元間的匯率,鎖定在某個區間,使投資標的表現不受匯率波動干擾。

他解釋,所謂匯率避險,是指避掉投資標的與基金計價幣別間的匯兌風險。由於各家基金公司對避險策略考量不同,包括 避險成本、工具、時間長短等因素,都會對基金績效造成些許影響。 就算同樣是澳幣、南非幣或其他貨幣避險級別,基金表現好壞也有落差。不過,基於投資專業考量, 理論上有避險級別的基金表現,應會比沒有避險級別的績效來得好。


像摩根歐洲動力基金,就有澳幣對沖與美元對沖等匯率避險級別;以過去一年新台幣報酬率來看,同一檔基金,澳幣對沖獲利達一九.二四%,美元對沖達一八%,沒有進行匯率避險操作的報酬率僅八.九六%,差距相當大。


若將時間拉長至三年來看,澳幣對沖級別基金,獲利只剩六.四%,美元對沖級別則高達二八.四%,至於非避險級別則為○.三七%,顯示過去美元兌歐元走勢波動較大,以美元投資歐洲卻沒有相關避險部位,三年下來獲利就差了近三成。又如富達歐洲基金,近一年美元避險級別績效達一七.三三%,三年達三一.八四%,相同基金若未避險,就須承擔歐元貶值風險,近一年報酬率僅八.七%,三年累計報酬率更只有五%。就算基金經理人選到的股票上漲,也可能因匯率貶值關係,基金獲利回吐大半。

要注意的是,在歐元走勢相對疲弱時,跑去買歐元計價的避險基金,須慎選換回新台幣的時間點,否則績效差異會更大。像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一年績效五.二九%,歐元避險級別則是負一.三一%;拉至三年來看,沒避險部分累積報酬率一○.五八%,但歐元避險級別卻虧損一四.六五%,差距高達二五%,這都是因為過去幾年歐元相較美元及新台幣都更弱勢的原因。

Q3 在川普壓力下,接下來還有哪些國家有股匯雙漲的可能?

 

未來股匯有機會雙漲的國家,未必是因為「川普壓力」而使貨幣升值、進而帶動股市上漲,更重要應是哪個市場相對便宜,具有投資價值。


「川普主張企業重返美國,藉此帶動就業市場,目前美國就業數字,算是相當亮麗,資金回流美國熱度也開始降溫。現在要吸引國際資金持續投入,關鍵應在哪個市場較便宜。顯然, 具基本面題材的亞洲國家仍是首選,其中又以中國股市、人民幣表現最具想像空間。」 朱挺豪說。


他認為,中國股匯市表現已沉寂一段時間,在經濟轉型持續進行,且逐步看到成果下,未來最具爆發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MSCI新興市場指數 納入中國A股機會大,一旦正式公布,A股勢必會有一波慶祝行情,中長線來看,中國股市榮景可望再起。」


一位外匯交易長達二十年的前外銀主管則指出,從技術指標觀察,歐元剛突破三年以來的下降趨勢,「這個自二○一四年五月以來的長線下降壓力線,在法國總統選舉親歐派第一輪勝選後,即跳空突破,再以日線觀察,此次跳空缺口的下沿平行線位置在一.八八五○附近,此點位即為目前重要的中線多空界線。」他表示,配合四月以來,歐洲主要國家在就業表現,以及製造業相關數字頻創新高下,歐元中線支撐強勁,「這次轉向頗有水到渠成的味道。」建議歐元兌美元在…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065期 歡迎!強台幣時代》精華版

本文摘錄自‎

聰明用「新」台幣必懂11 件事

今周刊

2017/5月 第10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