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啟示錄 現代金融世界的新戰爭型態

全球金融市場的高度整合,將使得金融制裁更快速產生效果,金融戰的威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西方國家正透過金融制裁打擊俄羅斯,俄羅斯盧布重貶、銀行擠兌,金融系統瀕臨崩潰,然而身在台灣,我們也無法置身事外,不能忽略現代金融世界的新戰爭型態可怕之處。

俄羅斯與烏克蘭一戰, 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然而這次西方國家透過金融制裁來打擊俄羅斯,現代「金融戰爭」( Financial Warfar)正在發生。因現今跨國金融網絡越來越綿密,全球金融市場高度整合,金融戰的威力比以往任何時刻都來得更強大。


▲因科技與大數據發展,讓金融戰爭對敵方關鍵的人或機構可採取更為精確到位的打擊。(圖/達志影像)

「核彈級制裁」重襲俄國!貨幣成子彈 央行成金融戰司令官

若是金融戰被當作「新核武」用來懲罰國際壞蛋,那「貨幣」可能就會是子彈,而一個國家的央行可能就會是金融戰的司令官,如同這次美國等針對俄羅斯祭出金融制裁,想要透過金融手段來削弱俄羅斯的戰力,不過俄羅斯央行也立刻提高利率避免資金外逃,雙方戰術你來我往,但打金融戰就跟一般戰爭一樣,傷敵一千也會損己七百,而遠在台灣的我們「也可能被流彈打到」。

傳統的金融系統原本大多是處理本國貨幣利率存款和信貸,但在現代金融系統中,因跨國網絡越來越綿密,全球金融市場已高度整合,因此如果有心要針對一國央行的制裁,可能就會引發匯率危機與銀行擠兌,並癱瘓央行提供金融機構與市場流動性的能力,進而引爆全面性的金融崩潰,這種不見血的金融戰超現實。

國際資金的流動性越來越頻繁,因全球化貿易的交易變多,美元又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貨幣,因此國際資金流動大多是以美元來計價,而世界上的金融流動量有多大,一個可參考的指標,根據國際銀行支付結算系統(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 H I PS)的資料,每日國際間貨幣流動已經超過2.5兆美元。

觀察到俄羅斯央行這幾年似乎有預先做好戰術沙盤推演,他們的策略是「去美元化」以及幣別與存放地點多元化,及時提供所需的流動性,只不過目前看來許多歐美國家都加入金融制裁的行列,有志一同要打擊俄羅斯,只剩下中國還未明確表態,仍有機會支援俄羅斯央行急需的流動性。


▲因戰爭,盧布匯率暴跌4成,甚至有俄羅斯人在商場上狂撒盧布都沒人撿,貨幣價值遭受嚴重打擊。(圖/達志影像)

中立國也加入戰局 創未有先例

由俄烏戰爭衍生的「金融戰」發展至今,當中令人意外的情節是瑞士放棄中立原則、大力制裁俄羅斯,鑑於俄羅斯對歐洲主權國家進行史無前例的軍事攻擊,瑞士決定加入對俄國制裁行列,包括即時凍結俄羅斯總統普丁、外長拉夫羅夫等300多人及相關企業資產,禁止俄方利用瑞士金融系統規避制裁,同時與其他歐洲國家一起對俄國航機關閉領空。

瑞士總統卡西斯提到5個與普丁關係密切、同時與瑞士「有緊密經濟聯繫」的俄國寡頭富豪,宣布禁止他們入境。不難想像這5人都是瑞士銀行業「大戶」,今遭到制裁,他們存放在瑞士的巨額資產恐怕有風險。但卡西斯明言,瑞士準備為捍衛自由和民主付出代價,藉此施加壓力,希望促使克里姆林宮改變心意,下令俄軍撤出烏克蘭。

隨著瑞士選擇與民主陣線連成一線,過往擅長「美中兩邊不得罪」的新加坡,居然也「選邊站」,看來「新金融戰」格局儼然成形,在傳統國際金融中心之中,似乎只剩下香港尚未參與制裁俄羅斯。

烏俄戰爭除了實體的地緣戰爭格局,金融業界觀察,這場金融戰也可能改寫全球金融中心版圖。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陣營的富豪和官員們,向來私底下喜歡把資產配置到西方陣營市場,除了倫敦和紐約,亦喜愛瑞士及新加坡這些相對中立地區。現在眼見俄羅斯政府及富豪受到嚴厲制裁,其海外財產遭凍結甚至充公,金融戰若引火上身,富豪們擔心財富會「煙消雲散」,資產也將重新調度布局。
金融戰不見血 但雙方都將付出代價

美國與歐盟這次對俄羅斯祭出金融制裁,這樣的金融戰雖不見血,但與一般戰爭一樣,傷敵一千也會自損七百,對歐盟來說,要投下這枚金融核彈並不好受。原因在於俄羅斯是歐盟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光是想要恢復受疫情重創的經濟就不簡單了,如今在天然氣、石油等能源領域,歐盟更是仰賴俄羅斯的出口。國際油價、天然氣價格就接連飆升,其他包括小麥、玉米、鋼鐵等原物料商品導致歐盟內部通貨膨脹嚴重,制裁的結果若無法小心處理對歐盟勢必也有傷害。

另外, 這次金融戰對金融機構也有不少「折損」,因盧布匯率一度暴跌最多達7成,購買俄羅斯債權的金融機構都非常擔憂對方不兌現,違約風險遽增,沒想到俄羅斯總統普丁卻又自行簽署法令,說要用盧布償還外國債權人,有購買俄羅斯債券的金融機構仍深感「流彈打到」,折損不少。而經過這次金融戰,金融機構未來承接業務,勢必會更謹慎研究「地緣政治風險有多高」,也應檢視手上現有的投資組合是否有高風險,以避免踩雷。

金融戰爭型態並不是全新的。早在1956年,能掌握加薩走廊經濟命脈的蘇伊士運河爆發危機,埃及打算將其國有化,而英法聯軍登陸打算介入,當時美國為防止運河被奪走,總統艾森豪想向倫敦施壓,要求取消這次襲擊,但美國不能對北約盟國採取直接軍事行動。因此,艾森豪轉向金融戰,他命令財政部門在國際市場上傾銷英鎊,英鎊瞬間貶值15%,而壓低了英鎊的價值,導致儲備短缺,且無力支付進口費用。而此財務狀況持續更長時間,會增加英國的通貨膨脹,倫敦選擇退出。蘇伊士運河危機讓英國經濟毀了大半,顯見當時金融戰的威力就不小。

而過往打擊國際恐怖份子,比較常見的制裁是屬於經濟制裁,包括禁運、封鎖物資等,避免將戰略資源提供給敵人的方式,比較像是「地毯式轟炸」;相較現代金融戰爭是比傳統經濟制裁更精確,就像武器中的「精準打擊」技術一樣。金融戰爭作為軍事行動的補充或搭配策略,具有逐步升級(Escalation)的特性,而科技與大數據發展,讓金融戰爭對敵方關鍵的人或機構可採取更為精確到位的打擊。

要狙擊恐怖組織,除了軍事戰,搭配上金融制裁,效果更佳,而這次看到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甚至瑞士等對俄羅斯祭出制裁,讓其難以利用全球金融體系、信用證和貿易融資以及支付匯款系統,特別是國際銀行支付結算系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 FT)或美國聯邦儲備清算系統(F e d w i re)這一類的網絡,但是用切斷俄羅斯部分銀行和SWI FT的關聯,將會促進俄羅斯進一步尋找SWI FT系統替代方案的發展,恐會侵蝕由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也擔心俄羅斯可能會找上中國,中俄貿易以人民幣盧布結算,這些戰術運用都必須密切觀察。 閱讀完整內容
台灣銀行家雜誌2022/4月 第148期

本文摘錄自‎

現代金融世界的新戰爭型態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2/4月 第1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