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拚「買得起房」見效 韓國打房25次完敗

半租半買降首購負擔,奇招讓買房人數創新高

後疫情時代,不只台灣房市一路上漲,全球主要國家房地產也幾乎都在漲。

根據國際房地產諮詢機構萊坊(Knight Frank)統計,去年前三季各國房價年增率,若扣除通膨因素,漲幅第一名是韓國,其他前十大經濟體,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漲幅都超越台灣(見下圖)。
賣方轉嫁成本,韓國房價越打越高

各國也有打房政策,最常見的就是加稅。韓國從二○一七年至今,祭出二十五次打房措施,包括房屋稅提高一倍、擁有多間房屋者買新屋要繳一二%的印花稅(編按:房屋過戶時繳給政府的稅),而一年內短期買賣更課以七○%重稅,但房價就是打不下來,原因之一就在賣家將稅轉嫁給買主。

「加稅只是短期有效,長期來看反而成為墊高房價的因素,」住展研發長何世昌指出。因為賣方最終會把政府加稅的成本轉嫁至買方,導致房價在不斷轉手時,越墊越高。

加稅是「嚇止」民眾賣房、囤房,但可能帶來反效果,因此有的國家轉用其他手段,目的不是一味想打壓房價,而是把焦點擺在「如何讓人人買得起房」。


▲英國房價持續20年上漲,政府思考的不是把房價壓下來,而是「如何讓人民擁有可負擔的住宅?」達志影像

半租半買先擁部分產權,降低頭期款

例如英國就用「半租半買」的辦法,降低購屋門檻。

做法是買方可與賣主簽訂協議,只要付出房價的二五%至七五%不等,就能先擁有部分產權,住進新居,而頭期款最低也只要五%。接著,買房者像付「租金」般,慢慢償還貸款,等未來有能力,再把「房東」手上其他產權買下來。

舉例來說,一棟新台幣兩千萬元的房子,最低只要先貸五百萬元就能買,頭期款更只要二十五萬元。而如果貸款年限為二十年,買房者一開始每個月付的租金只要兩萬元出頭。

這項政策有兩個好處:第一,頭期款較低,年輕人不必先貸一大筆錢,就可以輕鬆踏上「買房階梯」,然後再不斷「升級」,達成買房的願望;第二,每個月房貸負擔壓力也減輕,生活品質不會因買房而打折。

參與「半買半租」政策的原屋主也有好處,一來可加速賣房,二來房子若損壞,買方得負責維修。而且,因為不是一次賣斷,如果未來房價上漲,買方也得用更高的價格付給原屋主。

該政策在二○一七年推出後,加上其他政策搭配,英國買房人數當年便創下過去十年新高。

不過,這項政策有其限制,最初是首購族和偏低收入的家庭才適用,另外也讓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和身體殘疾人士等弱勢族群,都可以用「半買半租」取得房子。
有計畫推動,英社宅占比達兩成

甚至英國也在疫情期間,一手推出「印花稅假期」,減免該項稅負,以活絡房市,也推升房價,另一手由政府出面,提供銀行擔保金,讓各首購族只要拿出五%的頭期款,就能買到房子。

這些政策的推出,不是靈機一動。它是英國政府在二○○五年提出「永續社區:人人有家園」的配套之一,○七年又推動平價、可負擔、更永續的計畫,提供更多平價住宅。根據內政部資料,英國社會住宅的比率約占全體住宅兩成,但反觀台灣,不到一%。

以房價所得比(編按:指住房平均價格除以家庭年收入)來看,根據在線資料庫Numbeo, 英國今年只有九‧四六倍,反觀台灣是二十一‧七八倍,可見台灣房價漲幅雖不見得比英國高,但「買不起房」的憂慮,卻遠比英國深。

也就是說,台灣更需要這類降低買房負擔的辦法。

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說,房價要回到讓人人都買得起的價位,「這目標太難了。」他認為,改善高房價問題,必須從需求面、供給面和制度面著手。換言之,提供便宜的社會住宅,或者如「半租半買」等有創意的購房政策,才能從根本解決台灣高房價問題。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房市制度,沒有一項政策能讓房市問題一勞永逸,但與其只想「把房價打下來」或嚇阻房地產買賣方,政府應該提供更多聰明政策,讓「人人買得起,住得起」,這是最該做得事,也是最重要的目標。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82期

本文摘錄自‎

英國拚買得起房見效 韓國打房25次完敗

商業周刊

2022/第17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