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阿里、谷哥自研晶片 這支台灣奇兵最受惠

國際大廠撈過界,對台為何是利大於弊?

蘋果、Google、特斯拉,還有阿里巴巴, 這群國際巨頭, 產業不盡相同, 卻都正在做同一件事:自己研發設計晶片。此舉背後, 顛覆了全球半導體業的邏輯,可能也是台廠的新機會。

文●馬自明


▲ 蘋果自研晶片,是英特爾PC晶片等營收下滑主因之一,但是對台積電等公司則是利多。法新社

十月十八日,蘋果推出最新筆電, 全球焦點, 都在裡面的那顆晶片。它不是外包給電腦晶片王者英特爾,是由蘋果自己研發,效能高,卻更省電,足以號稱該公司史上最強晶片,甚至已衝擊英特爾營收。

無獨有偶,蘋果發布會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內,Google、阿里巴巴旗下公司宣布推出自研晶片,分別使用在手機、伺服器上。

科技大咖鞏固生態圈
台廠由間接合作變直接合作


「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不是商業上的合理選項,外包給其他專業公司,一來不必多聘員工,降低成本,二來若找對供應商,品質更穩定。為何國際巨頭竟要自己「養乳牛」,跨足晶片研發呢?

首先, 軟硬整合。蘋果iPhone一支最貴超過新台幣六萬元,幾乎達天花板,靠音樂、App抽成等軟體收入,才是未來營收主力,然而,硬體需和軟體搭配,才可達到高效能,各大廠因此一把抓。

「軟硬整合是趨勢,」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表示,主晶片掌控數據運算,是最重要的零組件,雖然研發一顆晶片不便宜,但蘋果、特斯拉這類國際大廠,市值近兆美元,均有資源可自行研發。

其次,產品差異化。「跳出來設計自己晶片的公司,產品大多不只一種,」拓墣產業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姚嘉洋指出,自研晶片有助不同產品整合,建構生態系,墊高競爭門檻。

國際大廠紛紛搖身成為「晶片設計公司」時,身為半導體重鎮的台灣,是利還是弊呢?

答案是,利大於弊。
「台灣半導體產業成功,在於分工,」陳慧明表示,初步來看,大廠自研晶片不外包,可能使台灣訂單失分,但他認為,台灣半導體業地位不可取代,反而因晶片需求增加,有更多機會。

舉例來說,國際大廠雖然能設計晶片,但要把晶片製造出來,還是需要晶圓代工,例如龍頭台積電。

晶圓代工的資本投入,動輒數百億美元,技術難度又高,國際大廠也不易進軍,而晶圓代工廠,從與國際大廠「間接合作」,現在可跳過其他晶片廠,變成「直接合作」,地位更形重要。
應用增加,晶片設計僅輕傷
矽智財廠,通吃中、美需求


那對聯發科這類晶片設計廠會衝擊嗎?陳慧明認為,可能對晶片設計業有些負面影響,需要觀察。不過,晶片設計難度高,其他多數廠商仍得靠晶片設計業者服務;再者,衛星通訊等各種應用增加,晶片設計舞台反而更大。

另外一支半導體業的奇兵是矽智財。矽智財如同晶圓廠、IC設計廠的「軍火庫」,提供相關專利等,收取權利金或授權金,協助縮短晶片設計的時間,或者整合各種應用、提高效能。

過去一年來,矽智財代表公司力旺,股價就上漲二.五倍。台灣矽智財廠暴紅,還有兩大因素,一是市場競爭,二是中美貿易戰。

「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中國手機廠商得加速整合各種應用,吸引消費者,也更需要矽智財廠,」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指出。

尤其,中美貿易戰後,中國業者,如OPPO或小米,相關供應鏈要「去美化」,減少和美國矽智財廠商合作,他們就改找上台灣矽智財廠商。

而且,力旺、M31等廠主要客戶是台積電,台積電準備向客戶漲價,他們是主要受惠公司。此外,力旺發明的新技術,可保護物聯網裝置晶片,使數據不易被竊取,搭上物聯網資安趨勢,未來成長可期,本益比也高達百倍。

元大投顧指出,M31則是小而美的矽智財公司,手上大客戶除台積電,另外兩大客戶分別是中國半導體華虹集團、美國半導體大廠高通,中、美通吃。而且,該公司主力產品與高速傳輸介面相關,符合5G或車用等潮流,中長期看好。

國際大廠從「買牛奶」到「養乳牛」,在產業將掀起旋風,而台灣半導體業必須保持「最會養牛」的地位,這會是乘風而上的契機。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72期

本文摘錄自‎

蘋果、阿里、谷哥自研晶片 這支台灣奇兵最受惠

商業周刊

2021/第17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