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2030 求職掌握七個關鍵字

疫情成為新常態 哪些工作還能順風順水?

人類社會百年來的巨變,瘟疫時代讓求職環境更嚴峻了,時間快轉至二○三○年,你的職業會被淘汰嗎?哪些職業將逆勢看漲?


▲全球減碳趨勢下電動車抬頭,威脅起步較晚的傳統車廠。如今日本豐田汽車的市值已不到特斯拉的三分之一。

鬱悶的氛圍再次籠罩日本。一月八日,首都圈一都三縣(東京都、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二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其後擴大為十一都府縣。新冠病毒的確診人數一直居高不下,疫情遲遲無法收斂。根據信用調查機構東京商工研究的數據,二○二○年因新冠疫情導致的企業破產(負債千萬日圓以上)達八四三件,東京與大阪等大都會圈尤其多。

因為自主隔離而導致需求消失的商機,是餐飲、服飾這類面對面的生意,以及航空與鐵路、飯店等與交通相關的產業。光是上市公司,二○年就有九十家辦理員工自願優退,創下○八年雷曼兄弟風暴以來的新高。建設公司驪住與Leopalace21等企業,徵求的自願優退人數甚至達千人以上。


▲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日本主要都市進入第二次緊急事態宣言,為降低對經濟影響,並沒有要求商家停業。

病毒帶來的大流行
加速數位轉型、AI發展


新冠病毒的「疫情大流行」, 雖使特定產業大受打擊,但「數位轉型」與宅經濟等相關產業卻是順風順水,像視訊會議系統的業者Zoom,全球每日平均使用人數已破三億人;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的全球會員數,也已逼近兩億人。

沒幾年前, 大家才在討論「AI、機器人」威脅到人類工作的事,經營戰略顧問鈴木貴博在一七年的時候就曾說:「到了二五年或三○年時,計程車司機、當沖客以及律師助理等工作,都會消失。」
左右國本的汽車業
減碳策略搶進電動車市場


「減碳」是突然冒出來的關鍵字。菅義偉在二○年底,發表了「綠色成長戰略」,要在五○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而最大的焦點,就在於占排放量十九%的運輸部門。

具體來說,到三五年之前,要把汽油車的新車銷售降到零。取而代之的交通工具,除了電動車以外,還包括燃料電池車,以及日本車廠擅長製造的油電混合車。然而現況卻是,最受期待的油電混合車,也只占新車銷售的四成不到,輕型車與卡車電動化,也沒什麼進展。

一輛車約有三萬個零件,一旦不用引擎,零件數將會減半,核心零件變成電池或馬達。所以不只是車廠商戰戰兢兢,零件公司也一樣。若再把約四百萬人的運輸業與維修人員加進來,牽涉到汽車產業的就有五百萬人以上,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很大。

目前專攻電動車的特斯拉,截至二一年二月一日,總市值逾七千五百億美元,是豐田汽車的三倍多。蘋果據報導也進軍了電動車,一旦蘋果像智慧型手機iPhone那般,掌握了電動車平台,即使是豐田,都可能淪為純粹的接單生產廠商,現在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不論年資的職場新制
引發零工、休閒經濟爆發


而在日本企業內部,工作型態也出現如地殼變動般的重大變化。自二○年起,大企業相繼導入「職務型雇用」,不論年齡與資歷,而是根據職務說明書,依照職務的達成度來評鑑員工,日立製作所、三菱化學與資生堂等公司,都採用這種方式。

也有不受組織束縛的工作方式,透過網路承接「零工」,這種單次工作的人變多了,在仲介網站上註冊的人數已破七五○萬人。

舉凡寫程式、設計與翻譯等桌上工作,乃至於餐點外送等第一線工作,都是只要自己能調配時間,就可以做的。這也意味著,今後私人與工作的界線將會日趨模糊,每個人面對自己的時間也會增加。

日本微軟前社長成毛真說,二十世紀是那些把時間花在公司內部爭取出人頭地,把工作當休閒的人會成功;但二十一世紀,能把「休閒」當成工作的人,才會成功。沒錯,確實開始出現一些年收入遠超過一般上班族的產業,像是某些YouTuber或電競那樣。

就在日經股價上揚的當下,創業、靠股票上市而成功的故事依然存在,二○年,日本共有九十三家公司的股票新掛牌,是○七年以來最多,但或許只能說貧富差距正持續擴大,藉此,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也能算是一種幸運。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59期

本文摘錄自‎

超前部署2030 求職掌握七個關鍵字

今周刊

2021/第12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