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上的違章工廠 「歷史共業」如何解套? 【封面故事-今周刊】

全台高達六萬七千公頃的農地被違法占用,一連串的汙染問題層出不窮,中央決心想出面解決這個問題。但農工交雜已然是歷史共業,想斬草除根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何解決?考驗政府的智慧。
▲北彰化的頂番婆聚落,從高處看下,農田上滿布違章工廠。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提供

看問題》帶來就業與產值 卻也嚴重汙染土地


八月中,農委會提出的農地資源調查盤點報告拋出了震撼彈,報告指出全台高達六萬七千公頃的農地被違法占用,其中一萬三千公頃農地上蓋起了工廠。農委會也推估,這一萬三千公頃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以下稱「違章工廠」)數量,高達十三萬家。

客廳變身工廠 曾為地方帶來經濟繁榮


違章工廠的數字多年來從未精準的計算過,根據經濟部工業局二○一三年的「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方案」中計算,全台違章工廠約有三萬家;但以二○一一年的工商普查計算,扣除已登記、免登記和申請臨時工廠登記的製造業家數後,違章工廠預估高達七萬家。如今農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違章工廠已成長至十三萬家,短短幾年內數字翻倍成長。

「歷史共業」已到了非處理不可的時刻,七月行政院宣示拆除去年出現的新增違建,農委會也在十八日公布第一波拆除的違章工廠名單。只是拆除家數從原本的三十四家降到十七家,也讓外界質疑「雷聲大雨點小」,對此農委會解釋首波名單減半,因為部分建物在建照與建造時點還得清查。

只是中央雷厲風行,但彰化縣政府卻直接與中央唱反調。首波名單中八家違章工廠就坐落在彰化,但彰化縣政府強調要以《工廠管理輔導法》來協助廠商轉為合法。只要沒有汙染與公安疑慮,就不會拆除。
多年來農地上的違章工廠林立,其中又以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台南和高雄最為嚴重,沉痾已久的「歷史共業」早已不是一句違法與否說得清。以頂番婆為例,日治時期聚落裡便開始興起五金加工,到了一九六○、七○年代,隨著國家在政策上鼓勵產業發展,農地上種工廠變得更加普遍。從客廳發展起的輕工業逐步擴大,甚至西進中國。全台灣各地的違章工廠聚落,也有著相似的特性:大工廠裡面的老師傅自己出來開設中、小型工廠,承包前雇主的訂單。這模式成了社會學筆下的「黑手變頭家」。

這些工廠為地方帶來就業機會與產值,像是彰化頂番婆地區的水五金產業,一年產值推估六百億元;高雄岡山的「螺絲窟」,從業人員約一萬五千名,年出口產值超過五百億元。

業者偷排毒水 農地重金屬含量超標


但另一方面,違章工廠坐落於管制區之外,相關的汙染問題也因此層出不窮,二○一三年,新北市政府便破獲樹林柑園區一家違章工廠偷排強鹼(pH12.22)廢水,導致嚴重汙染。而去年桃園平鎮區則有違章工廠業者將有毒溶劑直接倒入排水溝或土壤裡。農委會這次的調查中也發現,光是頂番婆聚落,就有二一○公頃的農地已存在七種重金屬(砷、鎘、鋅、鎳……)含量超標,這些農地幾乎是宣告無法繼續農業用途。

違章工廠的問題涵蓋了國土規畫與產業結構,過去工業局雖推出《工廠管理輔導法》,試圖輔導違章工廠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證」(以下簡稱「臨登」),再逐步走向合法化,但「臨登」制度即將在二○二○年到期,卻僅高雄一間工廠依此路徑拿到合法建照。臨登即將失效,不少地方政府,譬如台中市,也以增設或擴大工業區用地,提供誘因與輔導辦法,讓違章工廠願意走向合法。只是,違章工廠的比例還在逐年攀升,究竟這背後還隱藏著什麼問題?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083期

本文摘錄自‎

農地上的違章工廠 「歷史共業」如何解套?

今周刊

2017/9月 第3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