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亂世求生記

台灣已經連續三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超過3%,相比國外看似風暴不大,但溫和通膨就像「披著羊皮的狼」,飛漲的物價和房價,不僅吃掉中產階級的薪資和購買力,經濟弱勢者更是迅速墜落,面臨殘酷的生存問題。如何讓租屋市場透明化?基本工資該如何制訂?才能讓人民不被通膨和疫情,無情夾殺。

製作人—林倖妃 文—盧沛樺、鄧凱元、李若雯 攝影—黃明堂 編輯—吳廷勻 設計—陳則緯

北漂二寶爸月月透支,緊急還須求助父母

房租六年漲近三成 「人生好難,我們就是撐著」


結婚生子的雙薪上班族黃天生(化名),每天一大清早的例行行程,是從汐止坐火車到南港,先把兩歲的小兒子送到托嬰中心,再花四十分鐘到台北市區的公司上班。

六年前,他原本希望以兩萬元,先在離辦公室近一點的南港租房子,但找到的空間對小家庭而言,不是太小,就是過於老舊,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汐止,租了有兩房的電梯大樓。

他算著,生下老二後,每個月要繳的房租與托嬰費,忽然抬起頭看著來訪的記者苦勸,「人生好難,生小孩要三思。」

受到通膨和租金上漲的影響,他的人生走到今年更是難。四月,房東告訴黃天生,因為央行升息,每個月要付的房貸多了幾千元,必須調漲房租,從兩萬漲到兩萬三。房東還預告,如果央行再升息,明年簽約時,要再次調漲房租。

對比剛搬到汐止時,每個月一萬八的房租,六年來已漲近三成。

黃天生不是沒想過換便宜一點的房子,但打開租屋網,租金對比又漲了一波。


▲北市租金太貴,受薪階級愈搬愈遠。扛著一家大小長途通勤,成了年輕夫妻的日常。


每月繳完開支,四口剩萬元吃飯

和太太都擁有國立大學碩士學位,他們在畢業後曾遠赴中國工作,而後回台灣定居。目前分別擔任軟體工作者,以及學術單位的助理,兩個人加起來月薪九萬多,卻幾乎月月透支。

從南部北漂到台北,黃天生說北漂小家庭對物價感受很深,因為沒有後援,只能把兩個小孩送到托嬰中心,一個送私立幼稚園,一個送到非營利托嬰中心,加起來月費超過兩萬五。

薪水匯進後,每個月繳完房租、網路費、通勤費及雜支等固定開銷,幾乎所剩無幾,「每個月如果有剩一萬多吃飯,就算很多了,」他說。

最近碰到外食費上漲,更是雪上加霜。在南港外食,一家四口吃一餐下來最少五百元起跳,因此他們大多回汐止,拎個便當回家吃。如今連偶爾到餐廳吃燒肉大快朵頤,都會讓他咬緊牙根、狠不下心。

手頭最緊的時候,是每年的一、二月,除了固定支出外,還要負擔兩個小孩近五萬元的保險費,以及兩、三萬元的註冊費。

「那個月要多吐八萬元,我們多半用年終支應,不然就是請父母協助,」他說。原本今年要全家搬回南部,但因為太太的工作還要收尾,只能繼續過著北漂的日子,「我們就是撐著,」他苦笑。

上進的黃天生希望能改變生活,把漫長的通勤當成進修的黃金時光,買了Podcast上的主管養成課程,希望能換到收入更好的公司或晉升主管職,才能擺脫難以喘息的日常。

但即便如此,仍不知苦日子何時才有結束的一天。

單親媽媽疫情下一個月只賺兩千五

買菜錢縮水 「兒子說好久沒吃到肉了」


張翠屏(化名)在十年前離婚後,獨自撫養三名子女。一路以來,她咬著牙要讓孩子飲食營養無虞。

儘管買不起維他命,但她每天一定煮上一盤蛋,幫孩子補充營養。

或許是單親媽媽的心魔,唯恐給不起完整的家、辜負了孩子,因此她更竭盡全力給予加倍的愛。

但最近雞蛋大漲,讓她大感吃不消,「現在只能每兩至三天才吃一次,」張翠屏語帶歉疚地說。

餐桌上消失的還有肉。「兒子跟我說,好久沒吃到肉了,」張翠屏愈講愈小聲,「現在只能給小孩吃豆腐,補充蛋白質。」

她回想,以前買一週的菜錢,有魚、豬、雞大概三千元,現在只夠挑一樣買,如果都買,會超過四千元。

張翠屏最近感受到扛在肩上的生活壓力愈來愈龐大,因為大環境實在太壞了。物價漲,開支節節攀升,當保母的她近來又因為染疫,收入銳減。

在南港租房,家裡除了她跟三個小孩,還有年邁的媽媽及妹妹一家人,九口人擠在二十一坪的小公寓。五月以來,家人一個接一個染疫,她自認做了萬全的防疫措施,卻仍在六月初確診。

原本是全家最後堡壘的她,也不敵難纏的病毒。「很怕身上還有病毒,不敢去帶人家的小孩,」張翠屏苦惱地說,「不斷隔離防疫的結果,算一算,五月只賺兩千五百元。」

儘管有妹妹分擔房租,但每個月的固定開銷,房租加還債就超過兩萬元,還有基本生活花費、小孩上學雜支等。


▲張翠屏原有低收入戶資格,年初因大女兒成年, 少了社會救助。在物價飛漲下,財務壓力罩頂,若沒有食物銀行接濟,全家伙食都成問題。

入不敷出,仍堅持還債

她一邊拿出手機一邊說,「兒子的老師剛剛傳簡訊,國三的講義教材要六千元,比國二貴了一倍,洗髮精也從一百多元變三、四百元,家裡女生多,兩個星期就要用掉一瓶。」

張翠屏的腦袋猶如記帳本,收支明細清清楚楚,全拜生活窘迫所賜。

採訪這天,她才剛結束七天確診隔離,依舊咳個不停。但她沒時間休息,滿腦子都是下一個工作在哪裡。

因為她深知,任何一個意外都會讓全家陷入險境。今年初,她發生兩次車禍,都是趕著上班,延誤就醫,結果傷得比想像中嚴重,不得不請假;雪上加霜的是,兩個女兒開學在即,「繳完學費,戶頭只剩下六元,」張翠屏邊說、邊從口袋掏出單據。

為了扛起一家生計,她已經負債十多年,儘管按時還款,債務怪獸依舊虎視眈眈。律師建議她,生活已入不敷出,債別還了。但張翠屏堅持,她要以身作則告訴小孩,「遇事不要逃避。」

事實上,張翠屏有個開民宿的夢想,她還學了烘焙,想招待落腳民宿的客人。但現實太巨大,夢想還遙遠。最近她考慮要另外租有租金補貼的社會住宅,因為小孩愈來愈大,需要獨立空間,也想跟銀行協商,減少債務還款額度,「這樣我才有機會開始存錢,」張翠屏說。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2/7月 第751期

本文摘錄自‎

通膨亂世求生記

天下雜誌

2022/7月 第7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