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工作真的來了!跟臉書、Google學高效5法則

WFH不只是帶筆電在家上班,還要維繫人與人連結


台灣確診個案暴增,許多公司開始分組分流上班,如聯發科更要求臺北、新北員工在家上班。一些去年還沒真正體會過遠距工作的企業,這回也被迫開始體驗。

別以為,遠距不過是讓員工帶著筆電在家上班。事實上,當同事彼此缺乏了實際面對面的機會,而每個人又必須在家裡面對貓咪、小孩、零食與惰性的拉扯,做法與思考,跟在辦公室工作其實很不一樣。

文●蔡靚萱 攝影●郭涵羚


▲在家上班少了通勤運動量,還容易久坐且長盯螢幕,需要建立新習慣來保持健康。

當員工在家上班,以下三類老闆將痛苦不堪:「眼見為憑」型老闆,沒人在眼皮下工作,成天擔心員工有沒偷懶;「臨時即興」型老闆,平日心血來潮想到什麼就找大家開會討論,現在卻難以迅速辦到;「動手狂」老闆:當線上無法有效動員員工,最後乾脆自己下來做。

事實上,北美科技巨頭們,在歷經多輪封城之後,早已摸索出一套應對之道。甚至,去年三月以來,包括推特、臉書、電商開店平臺龍頭Shopify都宣佈讓員工可以永久在家工作,臉書更新增「遠距工作總監」一職,負責優化員工遠距協作的工作效率,而微軟、Google則對員工進行了遠距行為大調查,剖析哪些遠距做法有用、又有哪些坑該小心避開。以下整理遠距工作五招應對方式。

第一招》創造「開始上班」的儀式感

遠距工作,最怕的就是團隊因減少交流,變成一盤散沙,甚至影響效率。這時身為領導者,可以怎麼做?

Shopify二○二○年五月宣佈成為真正的數位公司,全員永久遠距工作,該公司對員工的建議就是,可以上半身穿正裝、開工前到住家附近散步模擬通勤感,或是化好妝,來建立上班的感覺。

而公司也可以透過固定開晨會、午會,或讓員工正式報告工作狀態,或是輕鬆的在群組接力回報近況,集體進行上、下班儀式,暗示大腦該開始或停止工作。

第二招》主管、員工間,加強聯絡頻率

遠距工作很容易就讓公務入侵私人時間。事實上,微軟研究自家遠距工作數據發現,員工平均每週要多上班四小時。

但研究也發現,每週固定與主管一對一線上談話的員工,所增加的工作時數最少。這顯示,遠距工作溝通成本變高,主管若能協助員工安排工作優先順序,就能減少屬下做白工的時間。事實上,因應遠距,管理者得更頻繁的針對員工表現給予回饋,讓員工不會因見不到老闆, 覺得自己「 沒人管」、「不被重視」。

第三招》訂下通訊規矩,避免訊息爆量

遠距工作時另一大問題,則是訊息爆量。微軟統計, 自疫情以來,員工透過工作通訊軟體每人每天平均傳送量暴增了四九%, 其中下午五點到午夜時段成長率高於平均,增加六九%。自疫情發生以來,員工每週排定會議數增加五五%。

微軟的經驗顯示,雖然會議、訊息暴增難以避免,但厲害的團隊已能提高效率縮短會議進行時間。甚至,為了避免被會議淹沒,還有團隊特別將週五設為不開會日,還給大家專心工作的時間。

事實上,Google對五千多名員工進行的遠距工作大調查,就歸納出建議,要各團隊必須對傳訊息討論出規範,例如訊息、電子郵件該需要多久的時間回?希望用什麼方式傳遞哪類的訊息?大家該多頻繁的聯繫?做為成員的依循方針。
第四招》睜眼打仗!拆分目標、數據透明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授陳威如,深入研究過阿裡巴巴、京東等平臺企業的運作方式與他們度過疫情的做法。他建議,遠距比起實際見面較不易對焦,所以必須確保目標夠清楚,大家才能群起攻之。企業領導人可以在列出目標後,再依據層級拆成更小的任務或目標,讓員工在居家辦公時,能清楚知道工作內容,公司上下就只須盯著目標衝刺,如同玩線上遊戲的玩家般能遠端合作打怪。

這時,還必須讓公司的數據更透明化。陳威如舉例,阿裡內部,大家可隨時拿到公司的組織圖,清楚每人的執掌與彙報對象,依職級權限能立即拿到商品或服務的銷售數字,「讓團隊睜開眼睛打仗」,基層更能發動創意,主動在疫情不確定性中提出好方案。

第五招》虛擬聚餐、趣味頻道,降低工作倦怠

哈佛商學院副教授喬杜裡(Prithwiraj Choudhury) 研究發現,除了公事上的交流,公司也必須刻意製造員工非正式交流的機會。遠距時,員工可能感受到孤立,一旦覺得跟同事、公司脫節,往往造成工作倦怠感,他建議,這時公司可以規畫「計畫好的隨機互動」。

就像知名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把洗手間放在辦公室中央,在實體環境中創造員工能巧遇彼此、與跟高層主管非正式互動的機會,在虛擬世界也可以。例如Shopify在遠距協作平臺上,有各種趣味頻道:當日午餐秀、當日穿著秀等等。也有的公司是在每週小組視訊會議上,訂購同樣的披薩一起享受虛擬聚餐的歡樂感。

WFH將變常態優化流程,迎接未來工作新樣貌

其實,歐美企業去年一整年實施遠距上班的體驗是,利大於弊,大有可能成為未來常見的工作方式。
喬杜裡的研究發現,由於少了通勤時間,上班族得以在生活與工作取得更好的平衡,也在居住地選擇上更有彈性,對個人帶來的好處包括:降低大城市生活成本、減輕異地情侶成家必須換工作的痛苦、距離老家更近能提高生活品質與增加家族見面機會、也方便家有長者或小孩的員工依家庭需求時間表做彈性調整。

對於公司,結果是員工生產力提升、流動率下降,例如喬杜裡發現,美國專利商標局開放遠距上班後,每人每月審查專利數量提高了四・四%,同時還省下大量的房租、辦公場所水電等維護成本。

但,要迎接遠距上班成為常態,臉書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心法。「遠距工作必須確保所有員工的體驗是一致的,」臉書負責員工成長的副總裁哈林頓(Brynn Harrington)說。

也就是對於全遠距、部分遠距、少數必須進辦公室的人,能一視同仁,讓他們擁有一致的經驗與機會。你必須讓遠在天邊的、甚至時區也不同的員工,沒有被拋下的感受,對於數位工具不熟悉的員工也務必要提供足夠支援。

例如,開會時有些人遠距用視訊、有些人在辦公室,這時建議仍應該全採視訊,確保參與度不會因遠距而變差。

臉書對「遠距工作總監」工作內容是這樣描述的:一位策略思想家,能理解分散式虛擬團隊的運作,是優異的人際關係建構者、變革推動者。我們理想的候選人要能協作改進遠距人力策略,對體驗設計、流程優化、變革管理敏銳且具有熱情。

是的,遠距工作需要不斷優化流程、做改善,參考科技大廠應對方式之餘,企業還可觀察自家哪些團隊的遠距工作表現出色,並從此規畫出一體適用的做法與情境。這麼一來,不只能攜手一起度過抗疫難關,也能為未來工作新樣貌盡早做好佈局。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49期

本文摘錄自‎

遠距工作真的來了!跟臉書、Google學高效5法則

商業周刊

2021/第17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