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運動員練習法則:每個動作投入百分百精力

每天上下班通勤,無論是搭捷運或是騎車,都有可能會有很「順」的時候。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人,在轉乘公車或捷運時完全不需等待;騎車上班的人,可能會有意識地計算時間,讓自己在每天經過的路線中,完全不必等待紅燈,一路暢通。

整理‧撰文 / 林庭安 編輯 / 邵蓓宣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Keith Allison/Wikimedia
這樣的流暢感,給人帶來愉悅,和多數體會過心流的人的感受一樣。明確一點地說,是身體感受到的心流,就像是打籃球時「手感」很好,不管什麼位置、角度,怎麼投都進籃。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心流》指出,身體能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帶來樂趣的潛力,但很多人卻忽略它,從來不探索身體。

每一個動作都有意識,「走路」也能創造心流

我們的身體能執行的事很多,包括看、聽、觸摸、 跑步、游泳、爬山等,每種功能都有機會體驗到心流。

當身體沒被開發,我們的感官提供大腦的資訊是混亂的。比方說,沒有受過訓練的身體做起動作笨手笨腳,不會像專業舞者動作如此流暢;感覺遲鈍的眼睛看東西都是醜陋無趣的,在觀看電影或戲劇時,沒辦法像劇評、影評家看出導演想傳達的訊息;不懂欣賞的耳朵只會聽到噪音,無法感受創作者想透過音樂傳達的情緒⋯⋯。

這些身體功能如果放著不用,就會開始退化,也會讓我們喪失很多提升生活品質或精神生活的契機。不過,如果只是身體無意識、每天做一樣的動作,也沒辦法創造心流,大腦與心智必須同時投入其中。把簡單的身體動作轉換成心流、為生活帶來樂趣,必須先經過刻意練習:

1.建立一個概括性目標,以及幾個實際可行的小目標。

2.根據目標,找出可以評估進度的方法。

3.專注在所做的事情上,不斷將挑戰做更精細的區分。

4.發展達成目標需要的技能。

5.一旦活動變得無趣,就把難度再提高。

以「走路」這個簡單的行為來說,它可以設定的目標就上百種。關於路線,我們可以設定想走去哪、選哪條路、途中要在什麼地方停留等;關於效率,用各種不同姿勢走路,看哪種最省力;又或者登山時的走路,必須決定下一步腳要踩在哪裡,才能獲得最好的支撐。

契克森米哈伊表示,這些樂趣必須刻意培養,不會發生在那些沒有規畫、只是隨意走路的人身上。除非為自己設立目標、發展相關的技能,否則走路就只是一件無聊的事。

契克森米哈伊曾訪問上百位專家,想知道他們狀態最好時候的感受,涵蓋了花式滑冰、交響樂團指揮等,他們都用類似字眼描述:「我的手感覺不是自己的,我和當下發生的事情毫無關聯,只是站在那邊(指揮),音樂就流洩而出」「我完全不必思考,一切就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微精通、微改變,讓每次練習充滿樂趣

然而,一定要成為專業運動員,或某個領域的專家,才有辦法體會生理上的心流嗎?

其實「微精通」(micromastery)就可以做到。它指的是種學習心態和方法,在有限範圍內做一件事,你可以選擇精通原本那件事,也可擴大範圍、觸類旁通。它的特點是,不必死板地只用一種方式做,可以反覆、隨心所欲地試驗。換句話說,它能重複做,又不會每次都一模一樣,提供了進入心流狀態的元素,但結果都會讓你愈做愈好。
《微精通》指出,每一種動作、技能都可以進一步拆解,做到微精通。你可以從以下4個方法做起:

1.找到上手訣竅:任何事物都有進入門檻,但如果你能找到或問到上手訣竅,就可以快速掌握技能。比方說,在寫毛筆時,筆的握法會影響手的穩定度,進而影響成果;煎歐姆蛋前,一定要把蛋黃、蛋白分開⋯⋯,上手訣竅可以讓我們順利入門,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得更好。

2.移除「矛盾技能障礙」:許多技能雖然可以拆解步驟,但這些步驟有時會互相牴觸,稱之為「矛盾技能障礙」(countervailing skill barrier)。舉例來說,拋接球雜耍雙手幾乎同時要拋、接球,剛開始會歷經手忙腳亂的情況,但當大腦習慣後,就有機會變成自動駕駛模式。

3.讓自己永遠有獎勵: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想讓自己一做再做不厭煩,不只要讓它有點挑戰,也要設定獎勵:只要做到哪件事,就代表自己成功了。

4.無窮盡地實驗可能性:實驗可以增加重複做的樂趣,也可以讓人獲得突如其來地開竅。獨木舟有個「J型划槳」(J-stroke),代表從上方看下去,槳划過水面會呈現J字型,但很多時候,就連奧運輕艇選手都不一定能做到。但不管書上怎麼寫,即便做不到,重點是多嘗試、讓自己獲得樂趣,有時候反而會真正學到東西。

練習是「準備」進入狀況,心流是「已沉浸」的純熟狀態

雖然進入心流似乎和熟練某項技能有關,但還是有差異。《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曾研究刻意練習和心流,她發現,刻意練習是一種行為,心流是一種體驗,它們不太會同時發生。

刻意練習的動機是為了精進技能,處於「解決問題」模式,分析你做的一切,只為了更接近理想狀態。相反地,體驗心流的動機完全不同,你在感受到愉悅的當下,不會在乎自己是否精進了某個技能,你不是在分析你做的事,而是自然而然地享受著你熱愛的事。

當你處於心流狀態時,一切都感覺毫不費力。換句話說,刻意練習是為了「準備」進入狀態,心流則已經「沉浸」在狀態中。達克沃斯以自己練習TED演講為例,她為了上台演講做了許多練習,每次都收到許多回饋,到了正式演講當天,她已經熟練到處於心流狀態。

先在心理排練扭轉負面經驗,排除壓力帶來的生理障礙

擁有足夠的技巧與練習,更有機會達到心流。不過,就如同契克森米哈伊所說,身心都要投入才有辦法達到心流。

要讓身心都投入,就得讓身心都準備好。《學矽谷人做身體駭客,保持體能巔峰》裡提及,要讓大腦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必須先擁有足夠、高品質的睡眠,睡眠是記憶穩固、身體修復、成長等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

再來,做心理排練,以調整次感元的方式操作過去或未來事件。次感元是由感官系統構成,透過五感,大腦會自動把情況視為正面、負面或中性的。透過心理排練,可以建立新的神經路徑,讓你在面對同件事情時,感覺能從負面轉為正面或中性。

當你對於某件事或某個人的感覺是負面的,先回想它,再為心裡的不適感打分數(0∼10分)。接著,盡可能地把事件或人完整呈現出來,還原你看到、聽到、嘗到什麼,當它讓你感覺十分不自在時,就可以操作次感元遊戲,改變你對它的感覺。

1.把腦中的畫面變成黑白、模糊化,再把它縮小到拇指大小。

2.播放你最愛的歌曲,把音量開大。

3.在空氣中噴你最愛的味道,想像嘴裡咬著喜歡的食物。

4.把這幅微小又模糊的黑白畫面替代成讓你開心的事情。

全部走完一次後,再回想那個讓你不快的事件或人,再為它打分數。這樣的方式就如同《哈利波特》裡用「叱叱,荒唐」的魔咒對付可怕的幻形怪,用想像把害怕的事物變成爆笑的事,就有可能消除那件事對你帶來的壓力,獲得更正面的表現。

發掘身體機能、製造心流並不難,你不需要花大把錢,只要找一兩個之前被忽略的生理機能,加以探索、訓練,就可以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第187期

本文摘錄自‎

頂尖運動員練習法則:每個動作投入百分百精力

經理人月刊

2020/第1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