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外送終局之戰 UberEats怎麼贏?

專訪UberEats 全球負責人高爾科蒂

餐飲外送終局之戰UberEats怎麼贏?


全球餐點外送行業進入整併期,二月上台的UberEats負責人、年僅三十六歲的法國前銀行家高爾科蒂,怎麼打這場終局之戰?台灣UberEats活躍用戶七月首度破百萬,他怎麼看台灣市場?

文—林佳誼
透過視訊鏡頭望過去,深色木架層板放著一排書、一個足球員公仔和幾個裝飾品。下方同色系木櫃上,擱著一只二○一○年份的波爾多紅酒木箱,如果不是右上還擺了一張高爾科蒂(Pierre-Dimitri Gore-Coty)在阿姆斯特丹辦公室裡與團隊和獎杯的合照,這看來就是個再典型不過的法國日常書房角落。

鏡頭中央金髮碧眼的年輕法國人,正是今年二月剛成為UberEats全球最高負責人的高爾科蒂。

他坐在自家書房接受《天下》獨家專訪,過去幾個月,他幾乎都在這裡居家辦公。「就在疫情爆發前,我調任到UberEats,這對整個公司和我來說,都是很有趣的一步,」他說。

Uber外送業務一夕超越共乘

就在這溫馨的自家書房角落,高爾科蒂經歷了堪稱他加入Uber以來最驚心動魄的時刻之一。

在他接掌UberEats不到一個月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開來,一系列封境、鎖國、旅遊禁令及居家辦公措施,讓Uber旗下的共乘與外送兩大業務,一夕之間上演驚奇大逆轉,外送業務首度超越共乘。(見54頁表1)
一方面,Uber共乘暴跌近七成。但另一方面,各地封鎖卻讓外送需求激增,營收翻倍成長。

根據最新公布的Uber今年第二季財報,外送服務營收年增一○三%,達十二億美元,遠高於共乘的七.九億美元。

高爾科蒂瞬間從帶領集團營收佔比不到兩成的新事業前鋒,變成掌管主要營收來源的主將。

高爾科蒂坦言,提升獲利是當前UberEats明確目標,「我現在專注的是怎麼把Uber從聚焦於成長,轉向聚焦可持續的成長。」

而整個外送市場過去幾年高速擴張,近年行業進入激烈整併潮。荷蘭巨頭Takeaway.com去年宣布與英國龍頭Just Eat合併後,今年又搶下Uber原想收購、美國市佔第三的Grubhub。空腹熊貓(Foodpanda)母公司德國「快遞英雄」(Delivery Hero),也在去年底收購韓國龍頭Woowa Brothers。目前這兩大巨頭全球合併營收均高於UberEats。

這意味外送行業可能已進入最後洗牌的終局之戰,而UberEats還在追趕。

今年才三十六歲的高爾科蒂是Uber最早一批員工之一。他在一二年透過Skype與Uber創始人兼CEO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和Uber第一號員工葛拉夫斯(Ryan Graves)進行面試。面試花了兩個小時,他一度得和兩人激烈辯論,才能講完自己的業務計劃。但最後,兩人離開鏡頭幾分鐘,就立刻回頭錄取了他。

過去幾年Uber高層變動頻仍,連卡拉尼克都與公司難堪分手,如今決策高層中,像高爾科蒂這樣的元老員工已為數不多。
他是金融背景出身、曾待過高盛銀行,「Pierre很sharp(犀利),尤其對數字總是記得很清楚,」今年以來經常與他遠距互動的台灣Uber員工表示。

說話速度飛快的高爾科蒂,快速列舉上任以來UberEats如何掌握疫情商機,並部署後疫情時代成長空間的三大關鍵策略。

策略1:果斷退出不賺錢市場

一方面,UberEats繼去年底撤出印度市場,今年又一口氣宣布關閉捷克、埃及等七個國際市場的服務,停止無勝算的燒錢補貼。

「我們會退出一些Uber不那麼具潛力的市場,」他明快地說,「這樣一來,在一些Uber有很大機會的市場,包含台灣、巴西、英國和美國,就會有更多資源。」

策略2:積極併購獲取市佔

確實如此,UberEats退出七個國家,轉身就大手筆在美國競購標的。七月,在Grubhub被荷蘭Takeaway.com買走後,UberEats立刻宣布斥資二十六.五億美元買下美國第四大外送平台Postmates,鞏固市場老二的位置。

高爾科蒂解釋,外送服務行業的地理分布非常分裂,併購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透過整合力量,我們可以去形塑消費者、餐廳、行業的標準。」

他進一步暗示,Uber也持續物色有助多角化發展的併購標的。

策略3:發展雜貨外送

「Uber正在朝雜貨外送等垂直領域擴張。在這些領域,我們也會不斷檢視有哪些有趣的外部資產,」他說。去年UberEats買下智利雜貨配送平台Cornershop,今年就迅速將該服務推廣到加拿大和南美洲十餘個城市。

進入更多垂直領域,將是Uber-Eats為後疫情時代持續成長所做的重要部署。高爾科蒂說,UberEats未來幾年還會不斷演變。

這些改善獲利的措施似乎已開始展現成效。第二季財報顯示,UberEats無論是與前季或去年同期相比,都是營收擴大,虧損卻相對縮小。(見表2)
高爾科蒂指出,從財報數據可看出外送員效能明顯改善,這說明UberEats正在「關鍵市場同時發揮服務規模和密度的優勢。」

而在台灣市場,UberEats也在疫情助攻下,寫下新里程碑。

台灣活躍用戶首度破百萬

根據UberEats台灣透露,今年七月,台灣月活躍用戶年增逾一倍,首度突破一百萬人大關。同時,UberEats在全台合作餐廳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四倍,達到三千六百多家。「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UberEats台灣區總經理李佳穎振奮地說。

不過,儘管高速成長,UberEats目前仍是台灣市場的老二。

根據資策會上半年最新調查,台灣餐飲外送最常使用的前兩大平台為空腹熊貓(七九.六%)、UberEats(六○.八%)。

比起UberEats,熊貓不只更早進軍台灣,在價格上也更有優勢。一名台北老字號餐廳業者坦言,從餐廳角度來看,抽成還是最大考量,儘管兩大平台檯面上費率差不多,但檯面下,熊貓比Uber「絕對議價空間更大」。而從用戶角度來說,一名南部小吃業者也直說,熊貓促銷活動多,能吸引更多消費者。

高爾科蒂對台灣市場有什麼策略?

「在這個時間點,相較於市場排名第二,我會更從價值的角度來思考……,不會透過短期動作來提高市場排名,」他的語氣似乎變得保守,但話鋒一轉,這個喜歡競爭的法國人仍強調,UberEats將會結構性地強化在台灣的市場位置,「儘管台灣已經是使用率最高的市場之一,但我們相信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小檔案

高爾科蒂(Pierre-Dimitri Gore-Coty)
年齡/36歲
國籍/法國
現職/UberEats全球最高負責人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
經歷/ UberEats外送服務副總裁、Uber共乘業務國際區副總裁、共乘業務EMEA區副總裁、西歐區總經理、法國總經理;Benros資本投資人;高盛集團直接投資部分析師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06期

本文摘錄自‎

餐飲外送終局之戰 UberEats怎麼贏?

天下雜誌

2020/第7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