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追湖景宅 小心畢生心血被水淹

捧著錢買到的可能是地勢低窪與易淹水的危險性

strong>湖景宅身價高漲的現象,全台灣都一個樣。然而,所謂的滯洪池,功能就是容納洪水之用,當滯洪池變成湖,景致幽美的滯洪池公園讓人忘了地勢低窪與易淹水的危險性,民眾反而還捧著更多錢去周邊買房,也算是另類的台灣奇蹟吧!

◎馬斯克


▲滯洪池經過綠美化之後被當成湖,如大台北地區三大湖之一的碧湖。

今年中國長江流域出現近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洪災,安徽省數個鄉鎮「被主動」成為「蓄洪區」,逾二十萬人的家園遭洪水淹沒,連首府合肥也泡在水中。中國官媒以「犧牲二十萬人救一億人」、「捨小家保大家」來做歌頌式的報導,因而引起安徽民眾的不滿。

綠美化滯洪池易讓民眾失去戒心

現實是殘酷的,為了保住人口稠密區與富庶區,相對落後且低窪區就會成為決策下的犧牲品。專家指出,台灣早年也有類似措施,最著名的是士林的社子島。早年基隆河淹水問題嚴重,一九六三年葛樂禮颱風襲擊北台灣,天降暴雨,加上海水倒灌造成台北大淹水,超過二.四萬棟房屋全倒或半倒,政壇為之驚動。

翌年,台北市府不得不在社子地區新建堤防,但卻把福安、中洲、富安等三個里劃出堤防外做為「滯洪區」。七○年,經濟部制定「台北地區防洪計畫」,把社子島劃為「限制發展區的洪水氾濫區」。說白了,就是寧可犧牲社子島被水淹,來保住台北市其他地區。
隨著水利工程建設的精進和防災思維的改變,滯洪區已成為歷史。近代興起不少防洪設施,比如抽水站、分洪道、滯洪池等,其中又以抽水站與滯洪池為數最多。但如果說到影響民眾買房意願的部分,則以滯洪池為最。

所謂的滯洪池,功能就是容納洪水之用,分為乾式、濕式兩種類型。多數滯洪池只有容納洪水的功能,水若蓄滿就會往周圍氾濫,只有極少數新建的滯洪池有增設溢流的設施。

水利專家表示,滯洪池雖然本質上是為了容納洪水之用,但政治人物或許為了討好民眾,抑或是增加環境質感,通常會進行綠、美化工程,甚至加蓋休憩設施,把滯洪池妝點得漂漂亮亮。此舉除了可能會降低滯洪池功效外,也容易讓民眾錯以為「滯洪池是個湖」,以至於失去戒心。

湖景宅可能暗藏淹水危機

事實上,大台北地區三大湖──汐止的金龍湖、內湖的大湖和碧湖,名字雖然叫做湖,可實際上都是人工挖掘的滯洪池。

有趣的是,上述滯洪池經過綠美化之後被當成湖,甚至被開闢為公園,樹木鬱鬱蔥蔥、綠草如茵,幽美的環境讓周邊房價水漲船高。房仲業者指出,湖景第一排的景觀住宅,因為擁有廣闊的視野景觀,房價比一般沒湖景的住宅少則貴一到二成,多則可以貴到五成以上,顯示湖景宅的身價不俗。

例如大湖公園第一排的新豪宅建案,最高成交價高達一六二萬元/坪,創下內湖史上最高價的紀錄,大幅超越原本內湖豪宅王「文心AIT」所寫下的一三四.七萬元/坪舊紀錄,顯示湖景宅的魅力,完全打趴美國在台協會。

湖景宅身價高漲的現象,全台灣都一個樣。如高雄市「文山特區」寶業里滯洪池公園,第一排新房子每坪成交均價約二十六萬至二十七萬元左右,甫推出的新建案每坪開價更衝到三十二萬元,但看不到湖景的社區每坪成交價僅約二十一萬至二十三萬元。

然而,景致幽美的滯洪池公園,會讓民眾失去什麼戒心呢?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駱尚廉說:「蓋滯洪池的地方,它的地勢一定比較低窪,洪水與逕流才會往滯洪池集中。但蓄滿洪水的時候,如果該滯洪池沒有溢流設施,那麼水就會往外淹,因此滯洪池周圍淹水情況會比其他地方嚴重。」

駱尚廉並非危言聳聽。以內湖大湖公園來說,一九九七年溫妮颱風、二○○一年納莉颱風,都因湖水溢流造成洪水淹掉大湖山莊街,造成嚴重死傷。更近的案例則是去年高雄的「七一九水災」,數個滯洪池周邊淹得慘兮兮,因此引發「滯洪池無用論」的爭辯。

當滯洪池變成湖,美景讓人忘了地勢低窪與易淹水的危險性,民眾反而還捧著更多錢去周邊買房,也算是另類的台灣奇蹟吧!

買房前做好功課,別把錢砸進水裡

除了滯洪池周邊,其他地區也會有淹水的問題。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大台北地勢低窪區域不少,但淹水狀況因區域和當時狀況而異,某些區域往往一淹再淹,可以透過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的潛勢圖查詢,也可以在新聞上找出常常淹水的黑名單以趨吉避凶。而某些區域雖然以前是黑名單,但因為排水改善之後不再淹水,房價也能回升,倒也不失為是另類潛力股。

所以如果要花一輩子的血汗錢買房子,在購買之前最好做好功課,別把錢砸進水裡了。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43期

本文摘錄自‎

高價追湖景宅 小心畢生心血被水淹

新新聞

2020/第17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