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的煩惱 虛幣競賽下該推數位美元?

各國紛推數位貨幣 聯準會被追問研究進度

從巴哈馬到中國,全球央行都在試驗數位化貨幣的解方,這加劇了美國會在此競賽中落後於對手的恐懼。聯準會會急著顛覆現有貨幣體系嗎?

譯者‧黃逸薰
珍娜.斯米亞(Jeanna Smialek)


▲美國聯準會目前仍在研究央行數位貨幣發行的可能。達志

美國聯準會並不急著發行數位貨幣,但它正面臨愈來愈迫切的社會壓力,要它交出有關數位貨幣的機制與潛力的基礎研究成績單。

然而,關於央行數位貨幣的質疑沒有停過。像是「這能解決什麼問題?」「它到底能怎麼運作?」對此,美國現任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早已表明,雖然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但聯準會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美元的管理者,在未經國會批准之前,不會發行數位美元。

誰喜歡這個想法,誰又不喜歡?

銀行並不特別欣賞數位貨幣這個想法。他們認為,這項技術會破壞銀行的商業模式,卻無法提出現有支付系統不能提供的好處。

產業組織「銀行政策研究所」的執行長貝爾(Gregory Baer)在四月時就主張,銀行未來將不能像借貸客戶存款那樣,以客戶持有的央行數位現金進行借貸。他提及,這將削弱銀行賺錢的能力,最終,銀行需要收取更多費用來執行日常的銀行業務。

對研究人員來說,他們也意識到全盤崩潰的可能性,但某些人則熱情不減。

在現金已即將過氣的現在,一些央行將數位貨幣作為確保大眾能向央行取得資金的一種方式。此外,數位貨幣誕生,還可能增加許多支付系統的機會,讓金融服務更普及。像是,讓沒有傳統銀行帳戶的人,也能以數位貨幣匯款與收款。

數位貨幣也能有政策上的應用,讓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更容易將現金直接存入消費者的帳戶。中國便一直在藉由數位貨幣的實驗,來實現這種經濟上的目的。聯準會的研究進展到哪了?

鮑爾曾表示,研究數位貨幣是聯準會的優先事項,而立法者也一直在對此施壓。

在眾議院和參議院民主黨員去年提出的法案中,曾提到要聯準會替大眾創建帳戶,並可在其中存入央行的數位貨幣,以作為新冠病毒救濟措施的一環。雖然,這個議案最終沒有通過,但是這個議案、加上中國數位人民幣的發展,以及如臉書等私人企業的努力,都加速了聯準會研究數位貨幣的決心。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正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共同研發實驗性的數位貨幣程式碼。聯邦儲備委員會也正在研究該技術及其對金融穩定的影響。聯準會則已經與國際清算銀行(BIS)等國際機構合作,要制定數位貨幣設計的原則。

聯準會理事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去年指出,決定發行數位美元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後,鮑爾曾表示,國會也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目前為止,對數位貨幣的研究「旨在確保我們充分瞭解其潛力、相關風險與可能的意外後果。」布蘭納德說。

美國在與中國競爭嗎?

有些新興市場已成了最早採用央行數位貨幣的國家。巴哈馬推出一種名為「沙錢」的零售支付數位貨幣,可以在iOS和安卓系統上使用。而泰國正在研究與嘗試跨銀行與國境的支付系統,也算走得很遠。

但是,在全球央行的競爭間,贏得最多注目的莫過於中國。

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一直不斷嘗試實驗性的數位人民幣,包括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將少量數位人民幣存入消費者帳戶,讓民眾進行消費。
資誠(PwC)研究員在四月初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數位人民幣有可能取代流通中的現金,「目前認為,中國正準備在北京二○二二年冬季奧運期間,在中國境內廣泛使用。」

問題是,這項嶄新的技術發展,是否會使人民幣相較其他貨幣,變成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選項?中國央行官員曾表示,這不是為了取代美元。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Martin Chorzempa說,數位化不會解決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缺乏吸引力的問題,比如說資本管制,這意味著你不能隨時都能進行匯兌。

比特幣是衝著美元而誕生的嗎?

其他人則擔心,如果央行沒有跟上像是比特幣或「穩定幣」,這類型的私人企業創新技術時,這些虛擬貨幣比起政府創造的現金而言,就會是更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鮑爾曾主張,比特幣比美元更像黃金。比特幣有價值,因為它的稀缺性,人們因此想要持有。所以,比特幣甚至在某些時候,可以換取其他商品和服務,但比特幣不是政府擔保的貨幣。

如果由科技公司來主導支付系統,可能會造成隱私和穩定性的問題。事實上,中國推動數位元人民幣的部分原因,是因應私部門數位支付平臺崛起,像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因此,一個更快或更即時的支付系統,如美國央行正在進行研發的即時支付系統FedNow,可以讓聯準會先跟上腳步,而不像數位貨幣那樣具有系統顛覆性。但對數位美元的支持者來說,關鍵是要為未來做準備,而未來可能是中央銀行的數位貨幣。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72期

本文摘錄自‎

鮑爾的煩惱 虛幣競賽下該推數位美元?

今周刊

2021/第12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