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創新高,發展自身特色最重要!

台灣雖小,但很強大,不需要用別人的觀點看自己,更不需要用別人的優勢來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些老是看不到台灣優點的人,我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後悔。
台股近來頻創新高,加權指數已經突破1萬2千點,直逼30年前創下的台股最高點12,682。台股創高的關鍵在於電子科技產業抬頭,由台積電帶領的電子權值股發揮推升大盤的力量,讓台股隔了30年後又有再度創高的機會。

對比30年前,當時台灣以石化、紡織等傳統產業為主,但如今,電子科技業已是經濟發展的主軸,台灣的「科技矽島」美名也是世界聞名;在美中貿易戰當下,多年前,外媒形容半導體產業是台灣堅實的國防,這個矽屏障(Silicon Shield)比飛機大砲還要重要,確實是說對了。

不過,談到這裡,我們也不能不回顧一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是相當寂寞的,尤其是美中兩國網路巨擘如Google、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微信當紅時,很多人都批評台灣沒有跟上全球網路產業的風口,也錯失移動互聯網的大商機,是台灣很大的挫敗。

台灣錯過網路商機的難言之隱

這種批判有一段時間相當普遍,其中又以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為代表。李開復曾說,「台灣錯失了軟體、互聯網、搜尋引擎、社交網路4波重大變革,台灣在PC時代雖擁有硬體優勢,但在著重軟硬整合的AI時代,已明顯落後。」

李開復也認為,台灣除了少數幾家大廠如台積電、鴻海仍保有競爭力,但是在軟體及創業機會上,台灣缺乏軟實力,他大膽預期,台灣沒有任何AI創業的機會,如果年輕人對AI有興趣,想創業,還是要往大市場如中國、美國發展。

李開復的說法,某種程度是對的。台灣確實是錯過了幾波大機會,但仔細想一想,台灣沒有跟上這些重大趨勢,恐怕有不少是非戰之罪,我還是想為這段歷史說幾句話。

其實,台灣在2000年以前網路蓬勃發展時,早期網路公司並不少,技術也不錯,但初期網路應用在台灣沒有快速普及,我覺得確實是整個社會的觀念無法很快改變,但台灣地方小、便利商店林立,信用卡又普及,城鄉差距也不像中國那麼大,因此網路的應用發展確實受限。

此外,台灣市場一向沒有對外來企業卡關設限,政策上鼓勵競爭,並未獨厚本地企業,國際大廠都可以進台灣發展,因此當Facebook、Google等公司切入台灣市場後,本地網路業者當然就很難與這些大廠競爭。
不僅如此,對岸中國更是一個封閉市場,早年台灣網路公司想進軍中國,但中國築起高牆,限制外商(也包括台商)的發展,把外來競爭者阻擋在外。

台灣網路公司在台灣本地及同文同種的中國市場都難以施展拳腳,這是台灣沒有抓住網路商機的主因。

了解自身特色,發展強項站穩全球市場

不過,若以此否定台灣電子科技業的價值,我覺得其實大可不必。政府用法令及行政障礙來限制競爭,也並非在每個行業都能奏效,中國可以限制網路公司競爭,但卻限制不了半導體,也限制不住光學鏡頭等關鍵零組件,這種需要靠真槍實彈的實力產業,台灣做得很好,如今也是對岸及全球都要倚重的供應鏈。

更進一步說,即使台灣沒有阿里巴巴、騰訊或百度,但對岸網路普及後用到的各種技術與產品,從5G基地台、智慧手機、網路基礎設備到數據資料中心等,台灣業者都是關鍵且不可或缺的供應商。台灣雖然不是現身舞台的要角,卻是幕後關鍵的影武者,這種角色讓美、中兩國貿易戰開打後,台灣仍然可以穩居世界各大廠背後的供應鏈成員。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也認為,台灣不需要用別人的觀點看自己,更不需要用別人的優勢來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台灣有專精的強項,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台灣也不應該偏離自己的特色與能耐,只要集中精力在最有貢獻的地方,自然會有好表現。

此外,我也觀察到,台灣在硬體產業持續不斷精進,尤其是醫療器材領域,這種需要整合生醫與電子(Bio-ICT)兩大產業的新市場,台灣做得相當好。

不管是精密醫材的益安、鐿鈦、台生材,再到搶下全球7%市占的眼底照相機廠明達醫學、手持式超音波產品的超象科技等,這些少量多樣的創新應用將一個個冒出頭,形成一個擋不住的趨勢,也是台灣卡位全球舞台的下一波主流產業。

當然,產業競爭永無止境,台灣不必太得意於現有的成就,走在潮流前端,後面追兵永遠不缺,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台灣自然可以持續進步。至於加權指數有沒有突破高點其實不重要,台灣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方向,才是產業發展最關鍵的一件事。

身為網路科技巨擘的背後要角,台灣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仍可穩居世界大廠背後不可或缺的供應鏈成員。

閱讀完整內容
數位時代308期

本文摘錄自‎

台股創新高,發展自身特色最重要!

數位時代

2020/第3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