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登台!銀行業搶破頭的背後真相

評價兩極的Apple Pay終於在台上線了! 七家合作銀行為何破天荒祭出史上最大優惠、配合嚴苛的招親條件,還把既有卡友拚命送給蘋果,看似不划算的交易,背後有何盤算?
銀行卯足全力配合Apple Pay上線,國泰世華少主蔡宗翰甚至親自出馬搶版面。

三月二十九日,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蔡宗翰拿著手機,在咖啡店前完成指紋感應支付,他笑容滿面地對店員說了聲「謝謝」,影片旁白最後以「蔡宗翰對Apple Pay 很滿意」作結。短短十三秒影片,令外界印象深刻,這是破天荒頭一遭,蔡宗翰親自上陣「擔綱」男主角,表面是親自督導、實測手機支付的流暢度,實為對外宣示打贏這場仗的企圖心。

影片中,蔡宗翰在手機只綁定了好市多(Costco)聯名卡,也就是他先前親自領軍、從強勁對手中信銀手中搶下發行權的代表作;如今,國泰世華雖一路拚到國內信用卡支付龍頭,但他仍不敢掉以輕心。

蘋果跨金融 一路過關斬將


因為,令傳統銀行既愛又怕、欲拒還迎的手機錢包大戰,真的來了!而令這場戰役白熱化的最關鍵催化劑,就是蘋果支付ApplePay,Apple Pay 的上線,也成為今年台灣第一季最受矚目的金融圈大事。

台灣感應式刷卡交易金額,高居亞洲第二大,目前專用讀卡機高達十三萬台。Apple Pay 雖然剛起步,但它無可取代的優勢有二個,第一是「含金量」高的大批忠實果粉群,第二是它向來自豪的生態圈體系,也因此,在蘋果跨界到金融領域後,Apple Pay 一路過關斬將,和全球十五個市場、三千五百家金融機構合作。

根據市調機構IDC統計,台灣光去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八七四萬支,蘋果手機市占率僅次三星,達二○%,加上蘋果擅長的用戶體驗和生態系,把蘋果作為信仰的客戶忠誠度高、貢獻度高。也因此,對蘋果嚴苛的招親條件,大多數發卡銀行仍使出渾身解數配合,幾乎是傾盡既有的資源和通路打促刷戰。

目前, 國內首批和Apple Pay 合作的七家銀行,幾乎囊括市場大半江山,包括中信、國泰世華、玉山、台新、富邦、聯邦和渣打銀行,發卡數和簽帳金額都是前段班。

除了高額權利金、銀行相關宣傳資源配合,甚至要求合作銀行「謹言慎行」,連銀行發布新聞稿,遣詞用字和段落的細節都管很大,不只一位合作銀行高層坦承,「和蘋果之間有約定的KPI(績效指標),在行銷上有不少壓力。」

Apple Pay 亞洲區總經理廖光宇待過Paypal、Visa國際組織,對金流與新興支付相當熟稔。據透露,包括發卡數、品牌機構形象、資安和技術能力、合作通路規模等等,他都制定超高標準,「最在意的,還是安全性,」一家銀行高層說。

只是,對銀行來說,接上Apple Pay 究竟是不是划算的生意,恐怕還很難說。Apple Pay 和其他電子錢包相較,強調易用、安全和隱私,用戶只要輕輕一觸,就能透過指紋認證,使用內建錢包付款,線上線下都無礙,且卡號不會被店家記錄,避免被盜刷;然而對銀行來說,無法更直接掌握客戶消費喜好和交易明細。

Apple Pay 銀行流血撒優惠


銀行只能看得到加值紀錄,卻無法精確掌握客戶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蹤跡。

例如在澳洲,ApplePay 遭受澳洲四家銀行抵制,原因就在於蘋果不願開放NFC系統給銀行電子錢包App 使用,這四家銀行的市占率約七五%,後因蘋果提出反壟斷敗訴,但此舉也凸顯出全球金融業和Apple Pay 微妙的競合關係。

表面上,銀行撒優惠,吸引蘋果用戶的青睞,爭取在行動支付的先機;然而,最殘酷的長期隱憂是,銀行都是把既有的卡友奉送給Apple Pay,還要被剝一層抽佣費,更遑論為了吸引客戶綁卡,必須大編行銷預算倒貼回饋金,怎麼算,都不是划算交易,究竟它們背後有何盤算?

因為,競爭的規則改變了! Apple Pay 整合的不只是實體手機支付,更重要是,目前一堆App 和電商網站接入後,消費者不怕盜刷問題,銀行雖然在收單和支付都必須被剝一層皮,但面對消費者的變心,唯一的獲利管道,只能是想盡辦法和客戶維持既有互動,甚或擴大使用量。

圍繞生活場景的行動支付已成決勝新戰場。

在Apple Pay 上,空間只有八張卡,從戰略上,各大銀行各有主場。國泰世華信用卡暨新興金融總管理處副總經理鄭有欽說,國泰世華現階段的六百萬卡友中,約有一八○萬名、三成為蘋果iPhone 用戶,希望藉此提供打造便利、安全行動支付體驗,包括國泰人壽實體櫃台也已接入;玉山銀行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副總經理林榮華則是和三千個家樂福量販通路合作;台新則和全家超商簽獨家專約至八月底,希望一舉衝刺行動刷卡額。

另外,大砸銀彈做行銷宣傳,用高回饋現金率吸引用戶。按慣例,現金回饋超過一.三%,銀行就沒賺頭,然而各家銀行爭相祭出前所未有、令同業咋舌的優惠,甚至還打出二五%到三○%的回饋,為的就是讓卡友超有感,雖然為原本就殺到見骨的消金支付市場丟下震撼彈,但在這場電子錢包戰中,惟快不破,先被客戶綁定,至少能鞏固使用習慣。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說,為了推動Apple Pay 在台上線,一年多來,不斷陪同蘋果和主管機關、第三方支付業者溝通,對銀行來說,無論技術難易、甚至被批疊床架屋,但消費者體驗才是未來勝出關鍵,他也強調銀行自身還是要開發平台,讓用戶在任何生活場景中都能互轉支付,覺得方便好用。

抓緊消費者 遊戲規則改變


有趣的是,不少中信卡友在Apple Pay 上綁定的是Line Pay 聯名卡,正因它回饋率高、定位相符,也意外促成兩大類型行動支付業者聯手,搶占蘋果用戶手機錢包的經典案例。

只是畢竟現階段,Apple Pay 的本質仍是數位信用卡,台灣爾本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中華民國購物中心協會副理事長馬文炳指出,當大家都帶手機不帶錢包出門,對零售業來說充滿想像空間,預料未來幾年通路陸續會有換機潮,而從前因鋪設刷卡機門檻太高,而被拒於門外的小微型商家,也有機會搭上這股行動支付熱潮,造成行業質變。他也說,未來商場百貨要經營熟客,必須要轉變思維,不能只是靠發聯名卡或會員卡來吸引顧客。

對大型發卡銀行來說,雖然在行動支付上搶先圈地,占有大者恆大的優勢,然而,和特定店家、通路發行聯名卡的時代已過去;但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食衣住行育樂場景圍繞的生活形態卡,將蔚為風潮,未來銀行不能再以多卡別,多卡量取勝,而是必須集中火力,推出最厲害的一張招牌卡來打天下。

換句話說,Apple Pay在台醞釀一年來,終於上路的最大啟示,就是最終決勝點在於客戶的體驗和意願,Apple Pay 上線首三日已吸引近六十萬名用戶綁定,發揮後發先至的品牌優勢,至於未來會如何與發卡銀行共創雙贏,恐怕還得經過一番磨合…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
趁廝殺搶優惠!3問答、2張表一次搞懂行動支付
Apple Pay使用祕笈,買養樂多賺350元?
財訊雙週刊526期

本文摘錄自‎

財訊雙週刊

Apple Pay登台 銀行業搶破頭的背後

2017/4月 第5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