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輸不起的疫苗戰爭【封面故事-商業周刊】

進度落後!晚2季開國門,經濟成長將少1.5個百分點

全球防疫成績前段班的台灣,能安穩走完這場抗疫戰的最後一哩路嗎?八月十六日,位於台北捷運昆陽站旁的食品藥物管理署,正如火如荼進行疫苗專家會議。當天的決議,讓台灣自製COVID-19肺炎疫苗往前邁出關鍵的一步:同意讓國光生技的候選疫苗,有條件進入臨床一期。

製作人●田習如 文●蔡靚萱、吳中傑 攝影●駱裕隆 編輯●周盼儀 設計●陳皜
疫情爆發以來,疫苗廠、專家與官員們加班已是常態。

三家將候選疫苗送審的業者,如今週週固定與主管機關食藥署開會。「以前是久久看到問題才叫來,」食藥署長吳秀梅說,現在為了縮短疫苗審查流程,不只組了專案小組,還將過去必須按順序一個接一個進行的查驗,盡量重疊並行,「這從來沒有過,真的是為了這次疫苗。」

容不得絲毫延緩,因為我們參與的,是史上最激烈的國際搶疫苗大戰。以台灣的國際政治處境,必須要有「最後只能靠自己」的準備。

美國川普政府是出手最快、最狠的,在疫苗都還沒上生產線前,就砸下逾一百億美元補助或預付採購了七家藥廠的未來疫苗,所包下的八億劑產能,足夠全美國人口一人打兩劑還有剩。為的是,縱使有疫苗開發失敗,也能供應美國所需。

打這種算盤的還有英國,採購劑量也超過總人口數,而日本、歐盟也都砸大錢圈下疫苗產能。(詳見右頁表)

要知道,全球疫苗廠產能有限,當川普只想到「美國優先」時,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呼籲各國停止疫苗保護主義,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與世衛組織(WHO)號召成立跨國平台COVAX聯盟,以公平分配疫苗產能。
台灣防疫模範生,疫苗進度卻落後
搶不到貨,拚自製明年第二季才能打

只要參加,就應該有疫苗用吧?

該聯盟已經吸引日、韓、新加坡等七十多國出資參與,我國政府也正積極接洽。只是,「這是WHO主導,台灣不太可能分到,」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擔憂,因為一牽涉到世衛組織,台灣就成了國際孤兒。

六月才卸下行政院「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疫苗組召集人的他,曾寄望美國能分點疫苗給台灣;但,一聽到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在八月來台記者會上說,美國多餘疫苗將「公平分給各國」時,蘇益仁失望的說:「白來了!」

自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用口罩加隔離措施,成了全球防疫典範。但還記得嗎?這麼做的一大用意,就是為了爭取時間,在冬天病毒變活躍之前,加快讓解藥與疫苗問世。如今,疫苗問世時程,是一大挑戰。

《紐約時報》追蹤,全球研發中疫苗超過一百六十五支,其中八支進入臨床三期、十三支進入二期。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Jan Hatzius)最近發布報告,樂觀預估今年底以前,將至少有一支疫苗可完成臨床三期,獲美國批准上市,大規模人口接種後將可刺激美國經濟復甦。(詳見六十六頁圖)

台灣呢?若搶不到國際藥廠疫苗,靠自製,國光等三家疫苗業者以最快速度預估,明年四月才可能完成二期臨床。

按食藥署規畫,因台灣並無大規模社區感染、無法進行臨床三期,將可能二、三期合併直接核准疫苗上市。亦即,如衛福部長陳時中八月下旬揭露的規畫:明年第二季才可能量產,供國人大規模施打。

這一來一往,至少差了一季,還是關鍵的冬季,要是願意參與臨床試驗的人數不足,更可能差到半年以上。「你多封半年,就是多半年的經濟損失,」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說,「你就只能看著人家在國際交流,你就關在這邊。」

若以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第二季GDP較去年同期下滑○.七三個百分點,主因是疫情使來台人數急凍,致相關收入劇減來看,疫苗進度慢兩季,恐使台灣明年預估的經濟成長率三.九%少掉一・五個百分點。

台灣疫苗進度為何落後?未來全球產值上看一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元)的COVID-19疫苗商機,有沒有台灣的機會?商周遍訪相關產、官、學代表,提出全面性的台灣COVID-19疫苗關鍵報告。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11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輸不起的疫苗戰爭

商業周刊

2020/第17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