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全球擴散 台灣罩得住嗎?【封面故事-天下雜誌】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黑天鵝來了——武漢肺炎全球蔓延,已勢不可擋。但經濟問題,恐怕比疫情擴散還嚴重:瑞銀已將今年第一季全球成長率預測,從三.二%下調至○.七%,是金融海嘯及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低的預估數字。


武漢肺炎讓台灣餐飲業接取消訂位電話接到手軟,春天急轉為寒冬。(劉國泰攝)

什麼是武漢肺炎?
正式名稱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冠狀病毒為一群有外套膜之RNA病毒,目前已知有7種(包括SARS、MERS)會感染人類。截至2020年2月10日上午,全球已有40510人感染(中國大陸40142人,台灣18人)、910人死亡(2例在中國境外)。WHO在1月30日列為「國57 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

產業因應 對台灣經濟衝擊遠大於SARS


春燕飛了,黑天鵝來了
兩成GDP、兩大產業告急

文—呂國禎、王一芝、康育萍、劉光瑩、吳靜芳、蔡立勳、林倖妃

一月十五日,美國與中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期十八個月的貿易戰可望落幕,台灣業者歡欣鼓舞,以為景氣春燕就要來了,塑膠原料提貨、汽車銷售好轉、餐廳滿座、年菜外帶創新高。不料農曆年間,武漢肺炎爆發,燕子飛了,黑天鵝來了。

《天下》第一時間訪問台灣各產業龍頭,從石化、鋼鐵、紡織、汽車產業到觀光服務業,帶來武漢肺炎衝擊的第一手解讀與解方。

石化業
出口最依賴中國,衝擊第一大

石化是最依賴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產業。台塑集團評估,這一次對台塑衝擊將遠大於二○○三年的SARS,第一季本來預估有機會好轉,情勢逆轉,比去年第四季還低。

原因一是台塑現在對中國依賴度大於當年,當時還沒有浙江寧波廠。其二是中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台塑統計,二○○三年,中國佔全球GDP僅四.三%,但一九年佔比已達一六.三%,為○三年的三.八倍。經濟體愈大,對基礎原物料需求愈大,台塑集團塑膠原料有一半賣往中國,雖然此刻生產一切正常,問題卻是在需求。

台塑、南亞、台化三家公司第一手掌握的資料,中國大陸客戶仍未開工、提料,交通運輸狀況也不明朗。這意味著,疫情讓中國不開工,塑膠原料就沒有人拉貨,接著就會成為庫存,然後從寧波一路回堵到麥寮六輕。

該怎麼辦?台塑石化總經理曹明說,「沒有賣不掉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如果全中國停工時間延長,庫存又堆滿,「目前最壞打算每桶煉油利差低於兩美元,將採取減產因應,跌到這價位,代表賠本生產。」

有最壞的打算,也有突圍的策略,曹明正密切注意中國每日進口的原油量,發現每天少了約兩百多萬桶,意味著中國煉油廠開工率也在下滑。

台塑集團最大的對手是中國的三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如果三中減產、減少出口量,可以趁勢搶三中的外銷市場,例如加強澳洲、紐西蘭、印尼,來抵銷中國市場衰退的衝擊。

汽車業
生產與銷售都受害,衝擊第二大

受衝擊超過SARS的還有汽車相關行業。首先爆發疫情的湖北,是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年產量近二五○萬輛,佔八.八%。武漢更被稱為中國芝加哥。上汽通用、東風本田、吉利等大公司都在這,有五百多家汽車供應鏈企業。

武漢封城讓汽車業損失慘重。「影響很嚴重!」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蕭瑞聖受訪時驚呼。中國研究機構評估,第一季汽車銷量將下滑三○%到三五%,全年將比去年下滑三%到六%。影響至少三個月到半年。
中國大陸汽車業有多慘?一位在大陸外商車企的台籍主管說,預估第一季業績會比去年同期少五成以上,這次絕對比SARS時衝擊更大,「因為當年中國一年賣兩、三百萬輛車,現在一年賣兩、三千萬輛,衝擊是十倍以上,而且全世界的供應鏈又全球化,一定是更慘。」汽車生產與銷售都受害。汽車零件從武漢來,現在都運不出。銷售也慘淡。中國主要城市紛紛封城,經銷商沒開門,銷售停滯,某車商門市平常一天可賣一千多輛,瞬間降到零。蕭瑞聖指出,中國市場佔台灣汽車零組件出口總值五%,在最悲觀的情況下可能變成零。
供應中國大陸電動車零件的台商元創精密車業,受到影響也不小。總經理張明弘受訪表示,因為元創全球營收七成來自中國大陸市場,影響會比較明顯。尤其元創在湖北襄陽、湖南跟河南都有廠,現在開工會在二月十日以後,湖北廠更是最快二月十四日才有可能開工,預期至少會有三到六個月生產受到影響。

張明弘憂心說,去年原本中國車市就比前一年下滑八.二%,年初原本預估會轉好,但現在看來會比去年還差三%至六%。他也坦言還有很多變數,主要還是要看開工後的拉貨狀況,頂多就是調配存貨。

他預期第一、二季的訂單會遞延,全年希望不要差太多,但已有心理準備,最差可能比去年下滑兩到三成。元創這樣的台商為數並不少。

如果是市場在歐美、生產重心在台灣的企業,則影響甚小。以特斯拉供應鏈的和大工業為例,由於主力市場在美國跟歐洲,因此影響有限。和大董事長沈國榮說,目前即使在中國銷售的特斯拉,也都是美國組裝的,在製造上沒有大問題。他也強調,和大有六十天到兩個月的備料,預期三月以後,負面影響會逐漸變小。

鋼鐵業
原料有分散風險,供應鏈不會斷

同樣是基礎原物料,鋼鐵業衝擊則比石化業小,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說,原料大都從澳洲、巴西或加拿大進口,沒有從中國進口,所以原料供應鏈不會斷鏈。至於其他生產需要的備品,雖有些從中國買,但都有替代品,不會造成生產上的問題。

若從下游銷售端來看,中鋼一年生產一千五百萬公噸的粗鋼,其中只有七十萬公噸賣到中國,佔總產量僅四%。未來疫情如果擴大,中鋼會把原本賣到中國的產品,改賣到其他地區。現在評估就等二月十日是否順利開工。

黃建智表示,現在中國需求都被延後或壓縮,二月、三月需求沒辦法很快上來,但長期來看,今年還是喊出GDP保六目標,要實現小康社會。等疫情過去,中國政府還是會祭出刺激經濟的措施,看三月、四月,工廠能不能加快生產。

機械與工具機業
市場已分散佈局,後段會反彈

台灣還有一個重要產業是機械業與工具機行業,反而因為分散佈局,受衝擊比較小。

黃建智評估,中鋼客戶產品賣中國的本來就沒有很多,加上之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工具機賣過去的量已經減少。
台灣工具機業龍頭上銀董事長卓文恒也持同樣看法。卓文恒說,目前尚無法預估武漢肺炎的影響,因為很多客戶還沒有開工,但時間拖愈久影響會愈大。不過,因為之前中美貿易戰,上銀努力分散市場,歐洲市場看起來成長不錯,樂觀地看,卓文恒預估到了疫情後期會緩和,到時候反而會有急單,現在必須開始做好準備。

紡織業
目前利大於弊,但有潛在風險

過去大量依賴中國人口紅利的紡織業,因廠商有分散市場與產能,目前影響是利大於弊,但也有潛在風險。營收有百億的紡織大廠東豐纖維總經理陳裕隆受訪時指出,第一個影響是布料減產,預估未來一、兩個月,中國對紡織布料的需求還要下修。

原因是中國仍是全球最大成衣出口國,佔了三成以上,成衣廠開工恐怕遙遙無期,若遲不開工,對全球成衣業必然有影響。但台灣紡織成衣業者多數已將產能移出中國,陳裕隆說,可以預料的是,紡織產能移出中國,會因為疫情而加速。

台灣成衣業代工龍頭聚陽協理林恆宇說,聚陽九六%產能都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所以即使中國延遲開工,別地的產能可以補回來。過年前大多數都有補庫存,存貨有五十幾天,還沒有看到斷鏈的情形。至於成衣市場,聚陽有七成市場在美國,不僅沒有客戶砍單,甚至有補單,因為美國市場不受疫情影響,甚至今年需求優於原先預估。

不過,聚陽思考的面向還包括聚陽海外廠有陸幹,一是中國大陸籍的員工沒有辦法回到越南廠,但佔比不多,即便是能夠到越南,也需隔離十四天才能進工廠。最壞的狀況還有一個,林恆宇指出,聚陽有一半的布料來自中國,如果疫情再擴大、開工再延,或是物流被影響,或者復工前期可能會出現塞港狀況,這是最壞打算。

台灣農漁業
釋迦、石斑等農漁產影響大

不只企業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灣的農漁產品出口也受波及。

國內的鳳梨釋迦、鳳梨外銷約有九七%銷往中國;石斑魚、午仔魚外銷中國的比例也約有七成。即使現階段還有訂單上門,提出因應對策,勢在必行。

「穩定農產品價格,是現在最主要的措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加碼這四項產品的海外行銷補助,提高外銷誘因。以鳳梨釋迦為例,截至四月底,出口至中國的運費補助,從每公斤三元增加至六元,其他市場的補貼也增加一倍左右。至於原無出口補貼的石斑魚、午仔魚,每公斤加碼補助四十至五十元。這也反映部份農漁產品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因此,農委會陸續在星、馬等東南亞國家,辦理九十場鳳梨釋迦促銷;並與日本、新加坡大型超市合作,舉辦鳳梨、鳳梨釋迦、午仔魚與石斑魚的大型促銷,藉由此次危機,打入新興市場,分散風險。並呼籲產業團體自主配合減產,石斑魚、午仔魚與大宗養殖魚種,進行計劃生產,預計下修年均產量一至兩成,並補助整池消毒及停、疏養,分期及延緩放養,避免集中上市,穩定產銷平衡,將損失減到最小。


六輕產品最終有一半賣往中國,武漢肺炎最壞狀況可能讓六輕塞滿庫存而減產。(台塑南亞提供)

內需影響有多大?
觀光、旅遊、飯店業勒緊褲帶

觀光旅遊業,尤其在去年中國全面暫停來台自由行後,再來如此致命一擊,根本是奄奄一息。

「禁止大陸人來台對我們影響有限,」台灣首家上市旅行社鳳凰旅遊董事長張巍耀坦言,問題是消費者沒意願出國,付完訂金的團體旅遊幾乎都順延,新訂單一張也沒增加,「連出門上館子都興趣缺缺,更何況拖行李去搭飛機。」

不少小旅行社,乾脆拉下大門,暫時休息半年,反正就算開門,也不會有生意上門。張巍耀還不打算跟進放無薪假,他初步判斷,在台灣政府的堅守之下,應該不至於像SARS般嚴重,目前只全面開放員工申請休年假。

不過要是疫情急轉直下,張巍耀也不排除採取比照SARS的應變措施,鼓勵員工請無薪假,甚至調降員工薪資,待之後生意回穩再補上,「我們不能帶頭放無薪假,除非政府有明確指令,或是市場風向明確才會有所行動。」

飯店業也好不到哪去。麗緻餐旅集團從農曆過年至今,客房及餐飲的取消電話接到手軟,「不至於到一半,但似乎也快了,」董事總經理徐儷萍搖頭說,「人不進來,我們無能為力。」只能要求員工,客人取消的訂金一律無條件退還,與其斤斤計較,還不如體諒客人,疫情一過,自然會回來。

眼見不少同業開始做外送增加額外收入,向來堅持餐飲品質的徐儷萍,還是不選擇跟進。她也不輕易宣布放無薪假,因為每個員工背後都要養一個家。況且三、四月本來就是商務客的淡季,因而以關掉部份樓層進行保養例行工作因應。

最慘的時刻還沒到
企業必須做更長期的準備

相較觀光業,內需目前受疫情影響不算太大。旗下有T.G.IFridays和德州鮮切牛排的北軒集團資深營運副總裁李宏智回想,本來還慶幸除夕生意大好,外帶年菜創史上新高,沒想到初三後生意直落,「週末應該坐滿的分店竟然坐不滿,甚至只有一半,」他驚覺事態嚴重,至今業績下滑兩到三成。

最慘的時間還沒到。他調出SARS當年業績與前一年比較,五月業績竟掉了八成,現在非得預做準備不可。他下修未來三個月的預估營業額,並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省錢計劃大作戰。改變排班方式省下人力,再來鼓勵排休假。並決定強攻外送,增加餐廳額外收入。

還有一招終極必殺絕技。他猶記有一家連鎖餐飲業者在SARS發生時,寫信給每個分店的房東,強勢要求共體時艱降房租一○%,迫於當時的氛圍和風向,房東不得不簽下降租協定,而且SARS過後房東也沒調漲回來。

「現在是在挑戰每個企業的現金流夠不夠強,或者如何管理企業的現金流,」李宏智已經準備好度過疫情的策略。武漢肺炎對台灣經濟造成的衝擊,根據國發會評估,將使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降低○.三到○.七一個百分點,後續仍須隨著疫情發展和全球經濟變化做滾動檢討。

不過,危機雖然大,並非沒有轉機。「目前所有的預估,都是以二○○三年的SARS為依據進行評估,」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但十七年後的今天,經濟模式和當年已經有非常大的改變,從電商竄起到外送平台、體驗式觀光興起,都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可能產生新一波的挪移效應。

疫情對台灣衝擊有多大?目前尚難預料,但光看危機,不如思考新商機的可能,唯有掌握機先才是永遠的贏家。

四成出口、兩成進口受中國影響
台灣哪些行業最受傷?


出口告急!化學品、電子零組件首當其衝


進口危機!3C產品與電子業恐缺貨、缺料
疫情影響出門,台灣近兩成GDP、322萬人恐遭衝擊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91期

本文摘錄自‎

武漢病毒全球擴散 台灣罩得住嗎?

天下雜誌

2020/第6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