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遭批劫貧濟富?拆解暴利背後真相

救命疫苗 卻讓拜登的全球稅改更添正當性


莫德納高價賣疫苗給各國政府,少數富豪與高管攫取股價大漲的暴利,而獲得「免費疫苗」的升斗小民其實繳了巨額的「疫苗稅」,讓社會不公的鴻溝更加難以彌平。

撰文‧乾隆來
台灣人搶著打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是這波全球疫苗大搶購的大贏家。

美國藥廠莫德納在五月七日舉行法說會,公布今年第一季交貨一. ○ 二億劑,為公司創造十七億美元的營收。不過,這只是剛剛開始,公司執行長班賽爾(Stéphane Bancel)發布驚人的數字:今年全年將會交貨八億至十億劑,預期營收金額將高達一九二億美元;他更進一步加碼發布利多,「因為各國政府需求強勁,二○二二年我們準備供應全球三十億劑!」

班賽爾所稱今年將要「交貨八億至十億劑」, 是根據公司與各國政府簽訂的「 預購合約」(Advance Purchase Agreements,APAs),其中也包括二月簽約、銷售給台灣的五○五萬劑。

莫德納在一九年只有六千萬美元的營收,全年虧損五.一四億美元,而光是今年第一季,營收就已來到十九億美元(其中新冠疫苗貢獻十七億美元),稅後淨利高達十二億美元,全年營收更上看二百億美元。另外,在那斯達克上市的股價,則從二○年年初的近十九美元暴漲十四倍,到七月十六日以二八六.四三美元收盤,總市值一一四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二兆元)。

莫德納大發瘟疫財
拿補貼研發 又高價賣回政府


不過, 賺了大錢的莫德納, 已引起高度爭議。設立於一九七三年、長期觀察跨國企業運作的非營利組織「跨國企業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SOMO),在七月十三日發布了一份針對莫德納的研究報告,引用藥物造成腎臟衰竭的「三重打擊」(triple whammy)來描述莫德納對社會公平造成的傷害。

SOMO指稱,莫德納獲得美國與歐盟政府巨大的「財政補貼」研發疫苗,其後將疫苗「高價賣回政府」、並進行「避稅」,是對政府財政的三重剝削,雖然是大型跨國企業常見的模式,但是因為疫情的急迫性,三重操作的巨大爭議,在莫德納身上引爆。

SOMO的報告指稱莫德納正在進行「租稅規畫」,非常可能將巨額獲利計入只收一三%公司營利所得稅的瑞士,另外有七八○項專利,則全數登記在對無形資產免稅的美國德拉瓦州子公司。

SOMO的報告說,莫德納的巨額獲利,最終將會隱藏在免稅天堂裡,各國政府收不到稅,對社會公平帶來巨大的傷害。

莫德納從美國政府獲得的補貼金額極為驚人,至去年十二月為止,美國衛生部累計補貼給莫德納四十一億美元,然後再從莫德納購買七十五億美元的疫苗,一家公司就從美國聯邦政府拿走一一六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二五○億元。至於歐盟政府,則先預付莫德納三.六億美元的訂金,以每劑二十二.五美元取得優先供貨一千六百萬劑,另外三千六百萬劑售價降至每劑十八美元,歐盟總共付給莫德納也超過十億美元。

而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國家,則必須以每劑三十二至三十七美元的價格,也就是約高於美國與歐盟一倍的買價,才能取得莫德納疫苗。各國政府在「搶疫苗」的恐慌下,擔憂政權維繫與社會安定,不計代價耗用天文數字的政府預算向莫德納申購疫苗,自然也不可能開口要收稅。

BNT不遑多讓
分層定價 聲稱依國際行情


莫德納當然不是唯一「劫貧濟富」的案例,銷售新冠疫苗的全球冠軍是輝瑞與Bio NTech(簡稱BNT),今年第一季全球疫苗銷售五十八.三三億美元,疫苗營收是莫德納的三倍多,這個德國與美國的聯盟預計今年銷售十八億劑,德國BNT全年營收一五一億美元,七月中旬公司總市值五三四億美元,約為莫德納的一半。

BNT與輝瑞同樣獲得美國與歐盟的巨額財政補貼,也與莫德納相近,公司財務長必須運用所有的工具,來讓獲利極大化,當然包括積極運用避稅機制。

BNT是歐洲政府大力支持的疫苗廠,在疫情第一波高峰的去年六月,歐盟政府在第一時間緊急提供一.二二億美元的貸款給BNT做疫苗先期發展,接著九月德國政府加碼貸款四.五八億美元。

歐盟與德國合計給BNT約五.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六二億元)的政策貸款只是零頭,歐盟執委會與BNT簽署的採購合約,一出手就是兩億劑,外加一億劑的優先承購權。至於疫苗購買的價格,根據去年十二月一位比利時官員發送推特、隨即自行刪除,隨後又被歐美主流媒體引用的資料顯示,歐盟購買BNT疫苗平均每劑十四.七六美元,兩億劑加上一億劑的加碼合約,總共花掉歐盟四十五億美元的財政支出。

BNT曾經對外說明,因為採取分層定價(tiered pricing)策略,加上運輸費用的差異,因此對各國政府的銷售單價會有差異。根據《 華盛頓郵報》揭露的價格比較表,BNT拿了歐盟巨額的補貼, 又賣給歐盟三億劑的巨量,因此每劑十四.七六美元是全球最低,美國政府的採購數量是歐盟的一半,每劑增為十九. 五美元。

至於台積電與鴻海的買價, 根據台灣媒體「引用知情人士」的報導,一劑約三十二美元,「是國際行情」。


▲全體觀眾在溫布頓網球賽起立鼓掌,向AZ疫苗發明人吉伯特(Sarah Gilbert)致敬,她將巨額權利金捐給社會,AZ則承諾不賺疫苗財,以成本價供應疫苗給全球有需要的國家。

AZ以公益為出發點
科學家棄專利 僅收成本價


相較於發大財的莫德納與BNT,英國AZ(阿斯特捷利康藥廠)採取不從新冠疫苗獲利的公益政策。研發疫苗的英國牛津大學疫苗科學家吉伯特(Sarah Gilbert)也放棄權利金,AZ每劑售價僅收成本費三至五美元(依據運送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沒有劫貧濟富、發死亡財的爭議。

如莫德納這種拿政府巨額財政補貼、生產的疫苗,再高價出售給政府攫取巨額利潤,公司財務部門更進一步將獲利隱藏在免稅天堂的作法,一方面讓股價暴漲、少數持有股權的股東與公司高管瞬間暴富;另方面,獲得莫德納疫苗「保護」的庶民大眾,表面上雖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其實形同被無形的「疫苗稅」徹底剝削。
被稱為「三重打擊」的行為,正好是跨國企業劫貧濟富的最佳例證,但是不論政府補貼或是高價銷售疫苗,一切都在商業合約的保護下,符合各國現行法律的規定,更何況各國疫情再起,現貨疫苗供不應求,探討疫苗暴利的劫貧濟富,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不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與七大工業國(G7)正在力推的「 全球最低企業稅」(Global Minimum Tax,GMT),可以稍微扭轉跨國企業賺錢不繳稅的行為。

GMT堪稱是經濟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稅制革命,目標是全球所有國家一同參與,對包括跨國企業徵收最低十五%的營利所得稅,徹底摧毀逃避稅負的免稅天堂。而且建立「合理繳稅系統」(fairer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the taxation rights),依照實際營運在當地繳稅,杜絕各國慣用的「企業營運總部優惠稅率」的財政補貼漏洞。

這個各國政府與財政學界探討數十年,卻難以落實的目標,在拜登總統、葉倫財政部長上任後,突然取得飛快的進展。今年六月五日在G7財長會議確認;六月十三日,寫入G7領袖高峰會的公報;七月一日,葉倫宣布已獲得一三○個國家支持;七月十日,進一步在維也納由二十大工業國(G20)的財政部長共同簽署。

葉倫高舉社會正義大旗
推動「15%全球最低企業稅」


接下來,G20財長們將回國推動稅法修改,預訂在今年十月的G20領袖峰會中正式確認,並且從二○二三年會計年度全球施行。


▲葉倫(右)與歐洲攜手推動「全球最低企業稅」,她強調:「全球化不可以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不公義,這就是全球最低企業稅的精神所在。」(左為愛爾蘭財政部長杜諾荷)

推動全球一致、十五%的企業最低所得稅率,當然還面臨諸多障礙,已經排除的重大障礙之一,是歐洲政府推動十年的數位稅(Digital Tax)。這是針對亞馬遜、谷歌、臉書等科技巨頭所設計的跨國企業稅,雖然獲得歐盟各國的同意,但一方面有針對美國企業的歧視問題,另方面,與全球企業最低稅也有重複競合的困難,因此在G20維也納財長會議中,葉倫成功說服歐盟經濟部長及歐盟各國財政部長,暫緩推動數位稅,將目標簡化、專注在GMT的推動。

另外, 就是媒體大量報導的愛爾蘭、匈牙利等仰賴優惠稅率吸引外資的國家。葉倫在七月十三日特別飛到布魯塞爾,與愛爾蘭財政部長杜諾荷(Paschal Donohoe)舉行會談,葉倫設法說服杜諾荷,愛爾蘭目前課徵十二.五%的企業所得稅,就算升至十五%,也比美國對企業海外所得課徵二一%的稅率還低,愛爾蘭仍然維持吸引外資的稅率優惠。

葉倫同時宣示GMT是推動社會正義的重要里程碑,她對杜諾荷說:「全球化,不可以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不公義,這就是全球最低企業稅的精神所在。」這次會談顯然有所進展,杜諾荷表達將會繼續參與葉倫的會議,並且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

另外,就是新稅制必須獲得各國國會的支持,在G20財長簽約連署、一三○國表達支持後,各國財政部長必須推動國內企業所得稅法的修法,停止補貼行為或是制定新法,這在各國內部當然會引發不同的討論與黨派鬥爭,而GMT必須所有國家都同時行動,才能堵掉免稅漏洞。

就算是帶頭推動的拜登政府,同樣面臨參眾兩院紛亂吵雜的意見,要在今年秋天的會期通過GMT稅制改革,肯定是一場硬仗。

葉倫對「社會正義」的理念倒是極為堅持,她在國會聽證、以及歐洲各場會議都表達:「成功企業逃避應繳的所得稅是不對的,我們的社會需要投資勞工、加強研發,更要建立穩固的社會安全網,而稅收是一切的基礎。」

至於葉倫對於莫德納劫貧濟富的看法,可能以後有機會再問她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83期

本文摘錄自‎

莫德納遭批劫貧濟富?拆解暴利背後真相

今周刊

2021/第12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