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為何呼籲別再捐錢給孤兒院?

整理‧吳怡靜 照片‧AFP 提供 二○一七,不少「二十週年」值得紀念:香港回歸、亞洲金融風暴、黛妃與德蕾莎修女過世……。當然,今年也是《哈利波特》問世二十週年。

就像魔法般,一本童書,讓一個領救濟金過活的單親媽,翻身成比英女王還有錢的億萬富婆。羅琳早已是這個時代的傳奇。

她不但為兒童而寫作,也關心兒童福祉。多年前一張鐵絲網男孩的照片,深深觸動了她,激發她在二○○五年成立慈善組織,為活在黑暗中的弱勢兒童發聲。

一○年,她擴大成立基金會,特別挑選《哈利波特》書中的魔法:照亮咒,將基金會取名「路摸思」(Lumos),致力於幫助全球生活在孤兒院和收容所的數百萬兒童。

「我喜歡這個咒語的意象,」她引用霍格華茲校長鄧不利多的名言,「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只要我們記得點亮一盞燈,也能找到幸福。」

以下是羅琳近期受訪,和去年底在紐約一場對談的重點整理:
天下雜誌第627期_JK羅琳
這段時間以來,我並沒有忙著寫下一本《哈利波特》。

我一直認為,永遠別說絕對不會(Never say never),所以我不會說我絕對不會再寫,因為沒有必要這麼說,這(哈利波特)是我的世界,我可以選擇重返。而某種程度,我也在重返這個世界,寫出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等劇本,所以這扇門永遠對我開放。

是否還會寫《哈利波特》第八部,再去寫哈利、榮恩和妙麗後來的遭遇?我認為不會。但我肯定會再次為孩子們寫作,因為我喜歡為他們而寫,所以這是一定會發生的。

一張照片觸動了我


讓我起心動念,決定成立慈善基金會的關鍵,是報紙上的一張照片。

那時我懷著身孕,有個週日在翻閱報紙時,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被關在鐵絲籠裡的報導。他只有七歲,那張照片裡,他雙手抓住鐵絲網,聲嘶力竭大叫。

男孩的影像深深震撼了我,因為看不下去,我把報紙翻到了下頁,但隨即感到很慚愧,心中想的是:不行,你必須回頭把它讀完,如果男孩真的像報導講得那麼悲慘,那你一定要採取行動。

於是,我把報導看完,內容講的是捷克有個收容所,把小孩子安置在很不人道的環境。我把那篇文章撕了下來,第二天就開始寫信給每個我可以想到的人:英國議員、歐洲議會議員、捷克總統……,也因此結識了這個領域的許多專家,並在後來成立路摸思基金會。

「路摸思」是我在《哈利波特》小說裡創造的,一個會使魔杖頂端發光、照亮黑暗的咒語。取這個名字有兩層意義,第一,是讓現況曝光,揭發收容所和孤兒院的問題,讓世界看到這些機構如何對待小孩,如何傷害了孩子們情感、身體和心理的發展。

第二,我喜歡這個咒語的意象:在黑暗中帶來一道亮光。哈利波特也是個孤兒,我生平最怕的東西,一是無力,一是狹小空間,所以當我想到這個小男孩被關在籠子裡,完全無能為力,沒有人替他發聲……,我們都會遇上某個觸及內心深處的東西,而我覺得這件事觸動了我。

全世界有八百萬兒童住在收容機構,這還只是查得到的數字。我最早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時,簡直無法相信有這麼多小孩被收容、被藏了起來,而世人都不知道?八百萬可能是保守估計,還有更多兒童從家裡被帶走。

收容所沒說的真相


很多西方人可能認為,孤兒院這種機構都很有善心,沒有它們收容的話,小孩就要流落街頭。而且我們天真地以為孤兒院也可以過得很有趣,就像歌舞劇電影《安妮》那樣。這不是真相,即使是經營良好的收容機構,也會對小孩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孩子從出生就需要愛的滋養,才能促進腦部發展。收容機構裡的孩子常有發展遲緩問題,身材比較矮小,往往有心理創傷等。我們本來就不該把小孩集中起來看管,不給予個別的愛和關懷。

我們會跟兒童發展領域的科學家一起做過研究,從腦部的電腦掃描就可看出,在收容所長大的小孩和正常家庭長大的小孩,有多麼不同。

最近還有一項大型研究顯示,跟一般小孩相比,住在收容機構的小孩遭到虐待的機率,超出六倍;賣淫的機率超過十倍;犯罪的機率超過四十倍;自殺的機率更超過了五百倍。

事實上,全世界住在收容機構裡的八百萬個小孩,很多根本不是孤兒:高達八○%的孩子至少有一方的父母仍然在世。父母親怎麼會讓自己的孩子住進收容所?有三個原因。

最大的原因是「貧窮」。當你已經走投無路,別人告訴你,「你可以讓孩子活活餓死,或者讓我們把他帶進收容所,供吃供住。」你會怎麼選擇?你當然希望孩子能活下來,不是嗎。

第二個原因是「殘疾」。基金會在東歐做了很多工作,我們發現,殘障的孩子往往得不到需要的協助,同樣的,父母親被迫做出選擇,「想讓小孩獲得醫療、接受教育,你必須放棄小孩。」

第三個原因是「天災」。這也是收容機構讓人詬病的地方,很多孤兒院都被當成搖錢樹,因為慷慨的西方人會捐錢,小孩就被用來販賣獲利。不幸的是,有些非常不道德的人會利用災難,到處收集小孩,用來騙取捐款。例如,二○一○年海地大地震以來,當地收容機構的兒童人數就增加了七倍。

讓小孩重回家庭和社區


這是個巨大的難題,解決辦法很複雜。但是,我要給大家帶來希望!

這是一個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儘管艱鉅,但我們知道要怎麼做:分成兩個部份,首先,我們需要拯救那些生活在非常糟糕的收容環境裡的小孩。

第二,我們必須阻止兒童進入這些收容機構。路摸思基金會的願景——我們相信可以實現——是在二○五○年之前,關閉全世界的孤兒院。


這當然是個大工程,第一件要做的,是建立在地的照護體系。收容所是一種非常燒錢的機構,如果能把流入收容所的資金轉到社區照護體系,就可以讓這些體系做得更好。

另外,我們也與各國推動收容制度改革的專家合作,他們知道這個制度有弊端,但是缺乏經費和影響力來改變現況,這時,基金會就可以進來幫忙。

首要目標,是盡量讓小孩重回家庭,與父母親團聚。這是可行的,因為讓小孩回到家庭,即使有特殊需求,花費的成本都會比讓小孩進入收容所便宜十倍。

這些家庭會需要日托,所以我們要把收容所改建成社區的日托中心,讓孩子每天晚上都可以回自己的家。
收容所原來的雇員,可以重新培訓成護士或社工。

別再捐錢給孤兒院


目前為止,基金會已經在三十 四個國家重新培訓了三萬名專業人員,並且幫助一萬八千名兒童離開收容機構。有些孩子因為是無家可歸的孤兒,我們會考量他們的家族:是否可以協助祖母或阿姨來帶孩子?

所以,你們能做些什麼?第一,為我們的目標募款,我將永遠感恩。第二,往後當你要捐款,或你的朋友要捐款時,不要再捐給孤兒院。如果你想要幫助開發中國家的小孩,就捐款給當地「以社區為主」(community-based)的服務,幫助孩子們回歸家庭··· 返回商管雜誌網頁
天下雜誌第627期_JK羅琳

本文摘錄自‎

但願有一天,關閉全世界的孤兒院

天下雜誌

2017/7月 第6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