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影片、一份報告獨家揭露 台灣電力真相

大規模停電將變新常態?

五月二十七日,全台創下了史上用電新高,打破去年七月的用電紀錄。甚至,歷來台灣用電量前十名的日子,就有一半是在今年五月所創下。

文●黃靖萱 攝影●駱裕隆


▲還沒到最熱的7月,就已經兩度輪流大停電! 5月13日大停電長達5小時,影響全台400多萬用戶,民眾被迫摸黑吃飯。

麻煩的是, 距離五月十三、十七日,衝擊數百萬用戶的連續分區輪流大停電才不久,電力仍不斷出問題。即便六月四日北台灣下起大雷雨,天氣轉涼爽,基隆竟發生近四千戶停電,台北市也有多處停電;六月六日,北市中山區又因線路事故,造成一千五百多戶停電。

進入夏天用電旺季,又得宅在家靠電腦遠距工作、學習,大家最擔心的是,「停電會是台灣的新常態嗎?」

為找出解答,讓我們先回到五月十三日下午兩點三十七分。
南台灣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興達電廠,發電機組接連跳機,應滿發的電力,卻顯示著零。台電調度處緊急指示兩部抽蓄水力機組馳援,仍救不回過低的系統頻率,也就是供電量和用電量無法平衡,最後只能緊急分區輪流停電,一直到晚上八點,停電長達五個小時。

奇怪的是,與四年前八一五大停電相比,當時台灣的供電已經來到限電警戒的紅燈,但今年的五一三,台電顯示的備轉容量燈號為綠燈,也就是「供電充裕」。換句話說,這一天的供電量,扣掉最高峰的用電量,還有三百六十萬瓩的電力準備著,可供隨時調度,而且這數字,遠遠超過當天興達電廠跳電機組的供電量。


▲沒想到水情不佳,更沒想到有人為失誤。大停電讓經濟部長王美花(中)兩度鞠躬道歉,台電董座楊偉甫(右2)也自請處分。

大規模停電的那些「沒想到」
從調查影片只看到:台電螺絲鬆了!


明明是綠燈,為什麼還會造成大規模停電?

「所有不利的因素疊加在一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解釋。

沒有預估到才五月,用電的負載就已經和去年七月高峰一樣;沒想到水情不佳,水力發電不夠補位;剛好有五部大型機組都仍在歲修中;沒料到會有人為疏失,造成跳機⋯⋯。

「不是今天停電了,都說沒預期到,備轉容量本來就是拿來應付不能預期的事情啊!」研究電業與能源多年的中經院研究員王京明說。
台灣電力權威、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認為,如果瞬間停了一個機組,就要有能立即運轉補上的機組,才能叫備轉容量。否則,表面上準備再多電,都無法快速反應的話,遇到「萬一」狀況也一定會停電,但這種停電,不代表缺電。

造成這次大停電,表面上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為操作鬆散,誤觸開關。

商周透過管道取得五一三事故調查現場的影片。

操作員(指著開關設備):我應該要操作那個,但不知道為什麼操作到這個。

調查專家問:所以你恍惚了?會不會是睡眠不夠?

操作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按到⋯⋯

這位搞不清自己為何失誤的員工,誤觸開關的背後,明明還有三至五道的防呆機制,這次卻也都失誤。全台大停電,台電須賠償數億元,都是納稅人埋單。
「台電螺絲鬆了。」「很難過,一輩子在台電工作,就是防止大停電。」「好像打敗仗的感覺。」在一個有著許多電力專家,包括台電退休高階主管在內的Line群組裡,湧現一連串的討論。

獨占全台電力供應的台電公司,一旦管理螺絲鬆脫,全民沒有第二選擇。

五月多次停電風波,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探究。商周獨家取得二○一七年八一五大停電之後,政府不願公布的《電力系統總體檢報告》(見六十五頁文),將多年累積的問題,逐一攤開。

供電燈號失真》
黃昏變緊張時段,數據卻停在中午


首先,是早已不合時宜的備轉容量率算法。

現行台電是以一天用電最高峰,也就是正中午時段,當天發電系統所有的供電能力,減去這時間的全國用電量,得到「備轉容量」數值。依此計算下來,五月十三日大停電當天,備轉容量為供電充裕狀態。
然而,台灣目前以太陽光電為主的再生能源,發電量相較四年前,多出兩倍多。在用電最高峰時段,正是太陽能發電量高峰,台電只計算正中午的備轉容量,看起來,當然都會供應無虞。

可是,現在供電最窘迫的時段,已從中午轉為當太陽下山,光電迅速消退的下午三點之後。

「有了太陽光電,情況就不同了,應該還要計算、公布一天內『最壞情況』下的備轉容量才對,」一位台電前高層建議。
問:台灣現在缺電嗎?

沒有。全台的電力裝置容量超過五百億瓦,而每天最尖峰時的用電負載約在三百七十億瓦至三百九十億瓦。近兩年台電陸續新增了三座大型火力機組,所以去年一整年都供電充裕。因此,問題出在管理。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52期

本文摘錄自‎

一段影片、一份報告獨家揭露 台灣電力真相

商業周刊

2021/第17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