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災後告白》我們不怕漲電價,怕不穩定!

「損失事小,我們擔心的,是會不會又來下一次?」因八一五停電受損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南茂,其財務長陳壽康在受訪時道出了台灣所有企業的心聲。

商業周刊 第1554期

封測廠南茂財務長:

這影響的不只商譽,而是「國譽」!


他表示,八月十五日竹北二廠和南科廠停電,從董事長到作業員全嚇一跳,當下大家只能放下手邊工作,趕忙「避難」,中途又因為台南廠被列入分區限電名單中,直到十六日凌晨快三點,供電才恢復正常,停電時間整整超過十小時,損失金額達數千萬元。

因中油人為疏失而導致的全台無預警停電,雖然據經濟部初步統計,轄下工業區總計逾四百家企業因停電受害,已知的直接、間接損失共約新台幣八千七百萬元,金額看似不大,卻暴露企業長期以來對台灣缺電問題的危機感和無力感。

「這影響的已經不只是企業商譽,而是『國譽』!」陳壽康說,停電事件後他收到不只一位國外客戶、投資人來信,問的都是,「台灣怎麼會發生這種事,狀況還好嗎?」沒想到,一場停電讓他花最多時間的,除了善後,還要安撫客戶對未來的信心。

華貴牌絲襪總座:

無風無雨都會停電,大家早習以為常


「以前務農是看天吃飯,現在我們是看政府吃飯……,」在彰化社頭以織襪聞名的魏家第三代、經營「華貴牌」絲襪品牌的金福隆實業及福助針織總經理魏平祺無奈的笑說。

攤開經濟部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統計年報﹀可知,去年全台紡織業用電量逾五十一億度,與電機、化學材料等產業,同為工業用電量前十大產業(見圖)。

過去十年來,紡織業雖然因為工廠外移,用電量大減二五%,但還留在台灣的廠商,高達九成都是對停電應變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這幾年,只要颱風或下雷陣雨,社頭地區的紡織工廠就常停電,每次重新啟動機器耗費的電量、浪費的產能,總令業者束手無策。

「無風無雨都會停電……,有次(停電)台電說是因為松鼠卡到樹枝……,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也只能逆來順受啦,」魏平祺直言。談起因八一五停電造成的近兩千萬元損失,本業上半年已在虧損狀態的太陽能矽晶圓廠昱成光能董事長林榮盛也感嘆,當初會把公司設在苗栗市,就是因為鄰近台電變電所,想說供電可能比較穩定,沒想到還是難逃一劫,成為當地損失最嚴重的業者。

商業周刊 第1554期

面板廠友達董座:

停得很嚴重,好幾個月都被影響


即便擁有不斷電系統的大企業,也承受不起不穩定的供電環境。

面板大廠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解釋,停電時,公司只能依據機台的重要順序搶救,讓自有電力維持住無塵室的運轉,「有時候只停一小時啊,但你可能要花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夠恢復生產,如果停得很嚴重,連無塵室都沒辦法運轉,外面(污染)都跑進來,設備產品全部污染,你清都清不掉,好幾個月都被影響。」

製造業對停電的承受力,是許多民生用電消費者難以想像的。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曾公開表示,停電是台積電在台投資的最大隱憂。

「未來如果要擴產,一定會把電的問題考慮進去,」一位也是八一五停電受災戶的傳產大廠高層說,現在企業只能設法自救,添購不斷電系統或發電機組,降低缺電造成的損失,但這麼做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若政府無法滿足企業基本需求,業者還寧願付高一點的電費,到能穩定供電的國家投資。

在新電廠進度延宕,電力供應吃緊下,「以價制量」,調漲電價以抑制需求的選項,再度浮上檯面。

「我們不怕貴,是怕不穩定,」魏平祺說,企業重視的其實是電力「價、量、質」三方面供應穩定,價格並非唯一考量因素。

以紡織業下游的染整、成衣廠為例,電費僅占總成本一成以下,比起占大宗的人力費用,電費不見得是影響成本的關鍵,但電力供應若不穩定,威脅的將是企業生存命脈。

商業周刊 第1554期

太陽能業者昱成光能董座:

得讓人知道怎麼漲價,才有時間因應


林榮盛也說,雖然很難接受漲價,但為了有穩定的電可用,「(政府)至少要讓業者知道為什麼漲、要怎麼漲,大家才有時間因應,評估能不能再做下去,真的不能做的(企業),也只好收掉。」他只希望政府能有一套明確的能源政策,不要同時承諾不漲電價,又保證不會缺電,結果卻淪為今天的下場。

「企業經營也得拿出五年、十年規畫,現在我們只看到政府有方向(指推動綠能),卻看不到每年的進程和具體做法。」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也說。

整體缺電危機,終究還是要靠政府面對問題、拿出解方,但在缺電問題未解之前,現階段,業者只能從提升自身風險意識與應變能力做起。如何將損失控制到最小,恐怕成為台灣企業未來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用愛發不了電……

節能模範生台達電、友達,用電梯、屋頂發電


十大工業用電產業中,第一名正是台灣引以為傲的電機業。也因耗電量大,科技大廠對於缺電問題最是繃緊神經。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就曾說,「台灣要解決電的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節電。」 這些大廠們,有何節能之道?

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說,二○○九年台達電便開始盤點各廠區用電狀況,加裝能源管理系統,分析不同部門、不同時段的用電量,從小地方節能。

例如安裝電梯回生系統,讓電梯運作時也能一邊發電,光台達電內湖總部五年就省下四○%的電,「企業因為不懂或沒動力,不知道該從哪做起,但其實以我們的經驗,光在玻璃上貼隔熱紙,就可以省下一○%的空調用電。」

友達為了往高階產品布局,也設法提升用電效率。如台中后里廠八.五代廠,連無塵室底部的回風道都有特殊設計,以減少用電量,宿舍屋頂上還有太陽能板,每年自行發電量可供應近三百二十個家庭的日常用電。

「台灣的電價很便宜,便宜到沒有錢改善供電系統,變成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平時就靠自己節電。」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說。去年,友達每單位面積的製程用電量比起二○一二年減少快一成。

對年營收動輒數千億元的科技大廠而言,運用聰明的方式節電,不只是為了因應眼前的缺電危機,更關乎長遠的競爭力···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554期

本文摘錄自‎

我們不怕漲電價,怕不穩定!

商業周刊

2017/8月 第1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