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建深澳衝刺天然氣,配套準備好了?

能源集中風險高、接收站不足、成本波動大

本月十二日行政院長賴清德拋出二項重大政策震撼彈:一是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若順利興建,可考慮評估停建深澳電廠;二是台中二座新天然氣機組若順利上場,老舊的一到四號燃煤機組可退場做緊急使用。

賴揆能源新政策一部分呼應了《今周刊》今年七月出版的封面故事「○.一的電力抉擇——其實,我們可以不要深澳電廠」,減煤已是國際能源趨勢,如果政府順利推動天然氣發電、衝刺再生能源、全民響應節電,也許台灣不需要一座「深澳電廠」。

一旦能源政策如此調整,根據經濟部推估,二○二五年全台天然氣發電占比將超過五○%,而燃煤發電可能下降至二七%左右。政府朝乾淨的天空、非核家園又邁進一步。不過仍有幾項重大挑戰必須克服,「台灣天然氣發電占比三五%,未來要提升至五○%以上,比日本三八%、德國一○%都還要高,能源過度集中,勢必存在供電風險。」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提醒。換言之,攸關燃氣供電穩定的種種配套,未來務須步步到位。

首先,當天然氣成為發電主力後,安全存量就不能只有現在的七天。一名台電退休高層表示,運輸天然氣的LNG船(液化天然氣載運船)進港時,風速、浪高都有嚴格的限制, 遇到颱風, 船就不能進港,所以安全存量一定要夠。
而天然氣接收站也須補齊,台灣目前一年天然氣進口量約一六五○萬公噸,但接收站只有台中與高雄永安兩座,利用率高達一○三%;對照韓國,天然氣進口量約三七一七萬公噸,接收站六座,利用率僅三七%;台灣勢必要新增接收站,分散輸氣負擔與風險。

對此,除新建觀塘第三接收站外,台電也將在台中港、基隆港新建接收站,以因應未來天然氣占比。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林全能說,「二五年全台接收站共有五座,供氣量達二六二○萬公噸,安全存量可提升至十四天,符合國際標準。」

另方面, 天然氣有成本貴且波動高的問題,根據台電網站,核能發電一度電成本為一.二四元,天然氣為二.三五元,且天然氣會隨國際油價調高而波動,因此當天然氣發電比例拉高,但電價持續凍漲,對累積虧損約一三一九億元的台電,恐更吃不消。

強化天然氣基礎建設勢在必行,電價調整機制也有思考空間;嚴肅面對、克服提高燃氣發電規畫後的種種難關,並時時檢視能源政策,才能穩步走在能源轉型之路上。

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過關,環團研議提起行政訴訟,未來能否順利興建仍有變數。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139期

本文摘錄自‎

停建深澳衝刺天然氣,配套準備好了?

今周刊

2018/10月號第11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