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國、以色列 柯P預習總統課?

二月西行取經學創新,三月訪美練「國際再平衡」

訪美國、以色列柯P預習總統課?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二、三月間,將分別訪問以色列和美國雙向取經。以色列是創新大國,創新被柯P認為是台灣唯一出路;至於小國在強敵環伺下的求生術,也是柯要學習的重要「心法」。

《西遊記》中唐三藏至西天取經修成正果。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有兩條取經路線,一條是向西,於二月二十三日啟程前往以色列,參加全球市長會議;一條是向東,於三月十六日展開訪美行程。他將開始架構台美中三角關係與「國際再平衡」藍圖。
柯文哲定義訪外行程為學習之旅。

柯P出訪以色列,是由以國駐台代表游亞旭(Asher Yarden)主動提出邀請。柯陣營方面認為此行對於兩岸關係有兩個值得借鏡的重點。

首先,市府定位這趟行程為「科技、產業、城市交流」學習之旅。

赴以色列學小國生存之道

柯P 曾多次提及, 一九九○ 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占中國的四三%,到一八年只剩下四.六%,「台灣要自立自強、經濟維持一定水準、國防力量要維持。」

要如何自立自強?他從自然科學視角,認為兩岸同文同種,又競爭相同的「食物」和「棲地」,要力抗中國「磁吸效應」與「生態競爭」,台灣就必須加速突變,「創新是唯一的出路」。
而以色列正是全球創新大國,例如英特爾(Intel)於一七年以一五三億美元(當時約四七三二億元新台幣),收購以色列的「自駕車之眼」(Mobileye)公司,就排入參訪行程中。

第二個重點就是,柯P想瞭解在如此惡劣環境下,小國生存的祕訣。此行雖然沒有安排相關議程,但市府稱柯市長應會在政經人士交流時,學習如何面對威脅和生存的重要「心法」。

幕僚解釋,在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強鄰環伺,乃至土耳其、俄羅斯與美國多方博弈下,以色列仍是賽局中一個不可被忽視的角色,遠比兩岸、美、日、韓五邊關係更為複雜,相當值得台灣學習。

至於向東的取經路線,則是三月訪問美國。據轉述,柯P相當尊重且喜歡美國民主制度,也瞭解美國歷經南北內戰等重大挑戰,發展成世界第一強國絕非偶然。外界更關注的是,他此行將如何論述台美中三角關係。

台灣不能只想等大國救援

在三角關係架構下,柯P提醒,美中貿易大戰已經走進新崛起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但是台灣更要研究的是「米洛斯對話」(Melian Dialogue)。
米洛斯是夾在斯巴達與雅典之間的小國,當雅典大軍壓境,米洛斯訴諸國際正義與上帝,寄望斯巴達伸援,結果在被滅國一年後,斯巴達才來趕走雅典。「台灣應當借鏡以爭取時間。」幕僚認為,一方面要提升執政效率,強化經濟發展,一方面讓中國有更多機會逐步「質變」。柯P就務實地稱,以巴衝突三百多年了也沒解決,現階段讓台灣人民生活得快快樂樂就好了。

從古希臘回到現實, 小英「 撿到槍」,多次高分貝力嗆習大大,民調跟著水漲船高。柯營對此稱,台海和平是台美中三方共識,而柯P的底線是,確保台灣主權與主體性,以及民主自由制度,但也不用天天去挑釁中國,否則對我方反而不利。

「兩岸與社會需要的不是挑釁型路線。」柯營稱,不應讓急統或急獨主張,左右台灣命運與未來發展方向。

只是在歡樂春節期間,解放軍發布《我的戰鷹繞著寶島飛》挑釁影片,國防部回敬雄三飛彈等操演影片,網友更嗆「你的小鳥轉眼燒成灰」。

想化解敵意螺旋上升,柯P希望走中間路線,短期穩步前進,中期不失分,長期有利台灣生存發展。

拉大格局來看,柯P以「國際再平衡」理念,持續與歐洲、以色列、法國、美國等商會交流,協助開設雙語聯合專櫃,排除投資與生活障礙,要化解外界認為他過於傾向中國的立場。

二○二○? 等藍綠結果決定

在此理念下,柯P將啟動雙向取經,被視為準備投入二○二○年大選重要一步。他以機率論中的貝氏定理(Bayes’ Theorem)回應,也就是藍綠人選出來後,會影響他參(當)選機率,一切等六月藍綠陣營提名等各項變數底定後再決定。

阿北如果出馬,想要突破藍綠政治板塊夾擊,難度恐不亞於西天取經,能否真如他常掛在嘴上的“We can do something impossible”(我們可以做一些不可能的事),會是有趣且持續發燒的政治議題。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667期

本文摘錄自‎

訪美國、以色列柯P預習總統課?

新新聞

2019/2月第16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