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座椅最凶險 新冠病毒埋伏6雷區

新冠肺炎感染源不明的案例日益增加,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潛伏在你我身邊,甚至引發大規模社區傳染。為協助民眾有效防疫,本刊特別訪問了感染科醫師,整理出6大公共雷區,其中,捷運座椅最易沾附病毒!

報導:張雅淳 攝影:馬景平、趙世勳、宋岱融、林勝發、鄭清元 圖片:中國時報系 設計:張偉崧 編輯:鄭薇心 ▲愈來愈多確診案例感染源不明,顯示無症狀感染者正潛伏在人群之中,感染科醫師特別分析出6大危險的公共物品,最容易讓人感染病毒。
台灣雖然已經禁止外國人入境與轉機,但隨著大批留學生返台「避難」, 讓境外移入案例大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言「進入最關鍵時期」,因為感染人數增加,代表社區感染風險攀升,而政府規定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如捷運、台鐵、高鐵,民眾皆須戴上口罩,就是為了預防大規模感染。


境外移入成為防疫第二波的關鍵,隨著第三次的武漢包機,大批返台人潮也增加社區感染風險。

附塑膠上 可長達三天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根據各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資料分析,大約有兩成以上是無症狀感染者,且檢測這些患者的口咽部,竟然發現病毒量不一定低,有些甚至很高,這顯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確具有一定的傳染力,而當這些病毒進入公共區域後,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感染,但又找不出感染源頭,便進而引發大規模社區感染。

談起無症狀者傳播病毒的風險時,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感染科醫師崔可忠直言「密閉空間最危險」, 「研究顯示,病毒附著於塑膠的存活時間,最長可達三天,所以坐捷運座椅的時候,要多加小心。」


國泰醫院感染科醫師崔可忠認為密閉空間最危險,冷氣出風口容易成為病毒傳送的通道,應盡量避開。

接著,崔可忠進一步解釋,新冠病毒多少都會產生「氣溶膠傳播」,即病毒會依附在患者噴出的懸浮液體中, 飄散出去,在陽光下可能會蒸發,但如果在密閉空間內,就有極大機率附著於物體上,而「捷運座椅是最明顯的目標」,但他也表示,捷運局目前應該都有定期消毒座椅,所以不必過度憂心,民眾也可以在乘坐前, 先以酒精擦拭椅面。


針對鑽石公主號案例的最新研究顯示,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病毒可以存活17天,相當驚人。

此外,由於新冠病毒至少能在空氣中存活三小時,若民眾處在密閉空間內,冷氣出風口也是一個危險位置,「病毒可能隨著空調傳送到其他空間。」崔可忠說。


醫師建議出入公共場所時,看見公用酒精噴劑,就可拿來消毒雙手,降低沾染病毒的機會。

然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醫師則認為,目前尚未有足夠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能夠透過空氣傳播,「如果新冠病毒真能經由空氣傳播, 那與確診患者同飛機的乘客,應該會全部被感染,無一倖免,但結果並非如此,所以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偏低。」


台北捷運局表示,目前車廂每8小時消毒一次,但隨時會因應疫情需求增加頻率。

冰櫃門把 比手推車髒

話雖如此,空氣是否流通的確與感染風險相關。張凱音表示,根據鑽石公主號的例子,病毒竟然可以存在長達十七天,「原因包括空氣不流通、溫度穩定、船上物品未被清潔,病毒因此能持續存活。」她說,新冠病毒的傳播以飛沫為主,因此密閉空間內及人潮眾多的場合最危險,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都相當危險,除了一定要戴口罩,一離開之後也要立即洗手。」

另一個須格外注意的公共區域就是電梯,大陸傳染病專家鍾南山曾公開表示,電梯屬於狹小的密閉空間,搭乘時一定要戴上口罩、避免彼此交談,若觸摸按鍵之後也一定要消毒雙手。


為了避免飛沫傳染病毒,許多餐廳都設置隔板,讓客人吃得更安心。

「還有大賣場,大家忙著搶物資的時候,也要記得避開病毒!」崔可忠提醒,手推車握把、冷凍櫃門把都是大眾共同觸摸的地方,要特別小心。胸腔重症醫師黃軒也在個人臉書上表示,大賣場最髒的地方,就是溫度最低的地方,再加上顧客選購食材時會開關冷凍櫃,所以研究發現冷凍櫃的門把其實比手推車更髒。


即日起,高鐵、台鐵、捷運乘客需戴口罩,體溫超過37.5度則禁止搭乘,出入口也都設置紅外線體溫儀偵測。

除此之外,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呼籲年輕人別成為「防疫破口」,因年輕人常在咖啡廳群聚,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讓他相當憂心。張文宏也指出,當人們聚集在桌前吃東西、喝咖啡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不可能戴口罩,會增加飛沫傳染的機率,而病毒大部分會隨著飛沫掉落桌面,咖啡廳桌面就成了病毒的溫床,因此盡量不要多人共用一個桌子。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量不一定比較低,有些患者的病毒量甚至很高。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在疫苗尚未出現之前,若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盡量待在家減少外出,預防病毒的效果會比『封城』更好。」張凱音表示,由於近期境外移入確診數增加,許多民眾希望能「封城」,但他認為如果做不到強力的防堵,封城之後民眾反而容易失去警覺,開始在城市中隨意移動,「這時候萬一有破口讓病毒竄入,反而會一發不可收拾。相較之下,讓每個人至少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減少外出更有效。」

保持距離 口罩擋病毒

「全民也要全程戴口罩!」崔可忠說, 如果進入大規模社區感染階段,就要加強宣導民眾戴口罩,因為就算是無症狀感染者,飛濺出去的病毒也能被口罩攔截,如此就能降低公共區域沾附病毒的機率。

崔可忠也提醒,只要進出公共場合,都要以肥皂徹底清洗雙手,並盡量使用公用的酒精消毒噴劑,「畢竟有太多容易忽略的細節可能會沾附病毒!」

在大陸治療過相當多新冠肺炎患者的張文宏則建議,如果要觸摸任何公共物品,例如按鈕、門把時,可以墊著一張衛生紙避免沾染病毒,平時如果想摸眼、口、鼻時,也建議使用衛生紙,不要直接用手觸摸。

雖然新冠病毒難纏,張文宏認為不必過度恐慌,「我認為戴口罩是預防無症狀感染者最好的方法,另外, 盡量避免觸摸公共使用的物品,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同時多清洗雙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就能降低感染機率。」

空氣傳播 一般口罩防不住


張上淳教授說,某些條件下新冠病毒會經由氣溶膠傳播,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它會空氣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表示,不排除新冠病毒可經由「氣溶膠傳播」。所謂氣溶膠(Aerosol),是一種懸浮微粒,也稱為氣膠、煙霧質,而香菸燃燒散發的煙霧,就是一種典型的氣溶膠,例如在密閉環境下抽菸,經過一段時間後,依然會聞得到菸味。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不排除新冠病毒可經由「氣溶膠傳播」,但這個說法仍有許多專家不贊同,引起兩派爭論。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透露,患者進行氣霧治療時會產生「氣溶膠」,顆粒比咳嗽的飛沫更細微,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比飛沫更長,目前已禁止醫護人員使用會製造「氣溶膠」的照護方式。但他也表示,「氣溶膠傳播」和「空氣傳播」有所差異,空氣傳播疾病如肺結核,至今在台灣仍持續傳播,難以斷絕。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則說,如果新冠病毒真能經由空氣傳播,代表一般口罩阻隔病毒的效果更有限,「那就真的麻煩大了!」

閱讀完整內容
時報周刊No.2199+周刊王No.313

本文摘錄自‎

捷運座椅最凶險 新冠病毒埋伏6雷區

時報周刊

2020/第21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