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名字再闖關!戳破三大「假活化蚊子館」手法【封面故事-今周刊】

全民打蚊運動下,表面上看似全台已出現遍地活化榮景,實則是衍生出另一套主管單位「衝KPI、避列管」的假活化策略。

  撰文‧林奇伯

近年,台灣掀起一波蚊子館活化潮,幾乎每個月都有閒置空間剪綵重新開幕,似是榮景處處,遍地開花,但仔細逐一盤點,在風光重生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假活化」的案例。

在輿論與監管單位壓力之下,各縣市政府為了規避審計部糾正、遭行政院扣統籌分配款,衍生出一套衝高活化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對策,令多數空間陷入「閒置—活化—再閒置」輪迴。

本刊與學者姚瑞中合作,踏查全台眾多閒置空間,以大資料庫方式,歸納出三種假活化類型,解開各種急就章與方便門的荒謬手段,戳破活化潮假面。

手法一〉表面工夫

改招牌再推出,一開幕就閒置


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港遊客中心興建於二○○○年,○二年在前縣長蘇嘉全任內以「海口港候船室」名稱隆重啟用,一年後就長期閒置,遭到審計部關切。一○年,屏東縣政府直接更名為「海口港遊客中心」再推出,倉卒之間,只印製一些旅遊簡介擺在現場,並配置一位解說員,連當地民眾都不知道。

如今,這棟外觀亮麗的建築大門緊閉,從側門入內探看,一樓大廳空蕩無物,地板灰塵遍布,昔日牆上觀光海報已掉落地面。二樓辦公室連門把都已鏽蝕,天花板剝落,廢棄的救生圈、籐椅等雜物胡亂堆積。更危險的是,有一個瓦斯桶就擺放在旁邊,形成無人聞問的公安死角。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改名稱、換招牌、轉換用途名目,完全沒做好人潮評估和營運規畫,表面上是委外經營或嶄新推出,實則還是缺乏管理的蚊子館。

這類案例處處可見,基隆和平島公園遊客服務中心、新竹縣橫山民俗文物館等,都用過這個路數,換過好幾次招,卻不釋出給民間團體活用。

今周刊 第1097期

手法二〉私相授受

公共空間淪為封閉辦公室


位在台北市黃金地段的西門地下街,因市政府消極處理,從○二年啟用後就沒做過一天商場用途。即使走出捷運六號出口方向,刷票閘口左轉即可連通,但市民鮮少知道有此一商圈存在。

全長一八二公尺的通道,兩側長年鐵捲門拉上,在捷運設施特有的明亮燈光下,環境十分詭異,透露出「冷酷異境」般的異次元氛圍,彷彿怎麼也走不到盡頭。晚間在此地街訪來往女性民眾,她們都紛紛表示,只敢快速通過,若沒有親友同行,連一旁的洗手間都不敢單獨進去。

詢問台北市財政局局長陳志銘,他堅稱是因該商圈設計規畫不當,才會長年招租乏人問津,現在是勉強作為台北市捷運公司辦公室使用,絕無閒置情事。在本刊強烈要求下,捷運公司將隱密的鋼製拉門一一打開,確實全都是辦公室。

本刊在此地街訪二十位來往民眾,詢問:「地下街公共商圈轉當封閉性辦公室使用,是否妥當?是否算是閒置?」二十位受訪者答案幾乎完全一致:「感覺怪怪的,好像不是閒置,又好像是,感覺剝奪了市民的使用權利。」

立委吳思瑤分析,這類假活化的取巧之處,就在於「似是而非」,一般民眾無法明確指出弔詭之處,剝奪感卻真實存在。因為,商圈是屬於公共空間,「公共性在民主社會是至為崇高的價值,絕不能封閉起來私相授受,難怪民眾會觀感不佳。如果商圈真的做不起來,就應該誠實面對,釋放為藝文、托育、社福、創業基地等用途。」吳思瑤說。

本刊再詢問台北市捷運公司商管中心,才得知,這裡並未「長年招租」,其實他們早從○五年起就與台北市政府簽約,明訂作為「辦公室使用」,根本沒有要像東區與中山地下街,大舉招商進駐。這類使用名義與原目的不符的封閉式活化,普遍存在於政府機關內部,他們把大眾空間直接挪為儲藏室、檔案室,並不恰當。

手法三〉消極處理

鑑定為「失去使用價值」,直接拆除


一六年遭到拆除的台北市建成圓環,從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後,這裡便是台北的「味覺地標」,南北觀光客都愛到此朝聖,品嘗庶民小吃。九○年代經歷兩次大火,二○○二年在前台北市長馬英九政策下,斥資二億多元興建「建成圓環美食館」,電視節目主持人于美人也接手過,命名為「保庇館」。一六年委外租約到期後,市長柯文哲斷然拆除,夷平為公園。

「現在好了,揭發台灣國土破碎真相的電影導演齊柏林墜機過世後,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拜託市長設置『齊柏林紀念館』,市府卻胡亂塞了個陽明山上的二十幾坪舊美軍宿舍,每月租金還要價二十幾萬元。」姚瑞中說,二億元打造的建成圓環美食館,若轉型成紀念館、博物館,應該會更具文化意義,但為時已晚。 建築也是一個生命體,並非牢不可破的永恆,基於惜物的概念,拆掉當然會覺得很可惜,但非不得已時,也必須放下執念。

然而,閒置空間也不能被當作身體腫瘤,像手術般斷然切除,必須仔細評估其歷史意義與實用價值,盤點營運戰略,轉換方向,視狀況開放給民間「以維護代替租金」,有效永續利用,否則就會消耗國庫再繼續濫建。

今周刊 第1097期

拆解假活化迷思

3個積極的解決根本之道


台灣充斥假活化思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關鍵在於執政者長期自我綑綁在見樹不見林的迷思之中。

因為規避扣款,縣市政府就力拚KPI,便宜行事;只擔心審計單位糾舉,未真正面向民眾需求,打開空間利用想像力。官員和議員都特別強調表面的金錢活化報酬率,以致未能理解國際間早就流行「以維護代替租金」的永續利用竅門。

此外,台灣社會近年來力倡的「使用者付費」原則,更讓閒置空間端著「以市價計費」的高姿態,寧願外包給沒有商業運營能力的廠商,也不願用低於市價,租給民間團體當作公益用途。殊不知,代為公益營運者,其實就像是政府請來的專業經理人,是政府在「使用」他們的專業,讓蚊子館活化,而非他們在使用政府的空間圖利自己。

為避免蚊子館假活化,陷入再閒置的輪迴,造成資源二度浪費,本刊綜合專家學者意見,提出呼籲:

一、立法院總動員,從各大領域特別法中,打通閒置空間活用規則。


目前一般團體活用閒置,多是基於內政部的《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權宜解決地目使用問題,難以長期租用,也由於辦法簡略,造成各地標準不一。目前立法院已陸續修改「個別專法」進行解套,讓長期照護、身心障礙者團體得以突破,各類日照和安置服務因低廉成本而快速推行開來。

基於當前台灣亟需幼兒托育、青年創業基地及培植藝文團體等,立法院應積極主動進行後續相關法規鬆綁,或修訂個別專法,廣納民間活力,用管理、修繕、社區回饋等方式抵免租金,達到效益最大化的願景。

「動作要快,否則許多閒置停車場、校舍、活動中心,都已遭到拾荒者拆解電線和管線當作廢鐵變賣,淪為水泥空殼後,要再活用就更耗費資源了,」立委吳玉琴辦公室主任孫一信說。

今周刊 第1097期

二、明定修繕和回饋代替租金的實際量化計算方法,讓遊戲規則透明化。


台灣已有部分閒置空間開放給藝術家和表演團體進駐,彩繪出美麗的氛圍,變身文創觀光亮點。

可惜的是,這些藝文使用者在耗費心力修繕後,因吸引了參觀人潮,就又被所有機關收回,企圖轉為商業用途,接著馬上發生委外營運困難,收攤閒置的情形。

會陷入如此困局,乃因「非租金」回饋方式並無統一的量化計算標準,審計單位無法據以計算利用效率,每當議員質疑或商業團體有意競逐時,財政局常藉審計函釋以「雞毛當令箭」,讓執政首長有藉口進行資源再分配,徒然消耗民間成果。因此,立法院和主管機關有必要設計出一套具體可量化的遊戲規則,讓民間活力有長期扎根的機會。

三、組織國內外法律與營運專家巡講團,複製可行成功模式。


空間營運成功模式需要經過推廣,才能有效複製。長照、社福、托育、青創、藝文等主管部會,有義務組織海內外法律與營運專家下鄉巡講,傳遞知識與經驗,讓公務人員打開視野,「有所本」才能創造積極作為。

「有效活化的經驗複製開來後,蚊子館便能擺脫燙手山芋的命運,激發民間團體踴躍參與的活力。」建築師黃謙智說,政府力有未逮的部分就交給民間專家發揮,當橫阻在官民之間的圍牆打破,以台灣的多元創意與堅強生命力,必能開創美好新局···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097期

本文摘錄自‎

換個名字再闖關!戳破三大「假活化」手法

今周刊

2017/12月 第10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