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檢疫、心經都能翻 阿中部長背後的手語神翻譯

台大法律系畢業不當律師,寧走一條孤獨的路

總是在新聞畫面右下角小圓框裡,不起眼的角色,也會有發出光芒的時刻。三月初,因為BBC記者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上用英文提問,手語翻譯員李振輝現場無縫接軌翻譯,立刻在網路上暴紅。

文●楊倩蓉 攝影●程思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BBC記者英文提問,現場沒口譯人員,站在陳時中部長背後的李振輝(左2),照樣同步手語翻譯。

被網友稱為神級翻譯員的他,從建中念到台大法律系,又拿到碩士學位,為什麼不當律師、法官,寧願走一條孤獨的路?

採訪李振輝當天,正好發生史上第二次美股熔斷新聞,我們請他比比看「美股熔斷」這句新出爐的話,他想都不想,當場比出手語,讓人再度見識到他的神力。

雖然因為工作性質,他永遠在台上扮演配角,不過,在手語翻譯界,他卻是大家口中的「國寶級」,擁有許多聽障者粉絲。

「 誰會想到BBC臨時出英文問題呢?如果不是他平常努力充實自己,是沒辦法做到的。」在手語翻譯界資歷逾四十年,創全台第一間手語補習班的丁立芬說。

丁立芬從李振輝念建中二年級就認識他了,她回憶,當年李振輝一下課就穿著制服、揹著書包到聾人協會裡來玩,人很熱心,從未透露要把手語翻譯當職業,「因為他是台大法律系又是碩士,沒想到竟然放棄這些大好前途。」

就連李振輝自己也沒想過會走上這一途。

一開始,他只是因為同學在建中成立手語社、招不到社員,所以跟幾個同學一起加入。後來在聾人協會交了一群啟聰學校的朋友,假日一起出去玩,這發現跟他們溝通有障礙,才決定認真拜師學藝。

穿建中制服比手語卻引來大家鄙視側目

民國七十年代,李振輝在公車上穿著建中制服跟啟聰學校學生比手語,引來不少側目。「大家訝異的不是你會比手語,而是,你為什麼要比手語?帶著鄙視的心態。」他說。

因為聾人協會關係,李振輝認識來自美國、被稱為台灣手語教父的史文漢,這位美國人曾義務幫台灣聽障者編寫第一套手語教材。有次他來台借住李振輝家,「他跟我母親說,手語翻譯在美國是不錯的行業,台灣需要有這樣的人才。」

李振輝的母親當然沒答應,因為他是台大、碩士高材生,全家寄予厚望。但,與聽障朋友們的交往讓他決心從事專業手語工作,「他們的需求長期被社會忽視。」李振輝說。

碩士畢業時,正好台北市社會局首次開出兩個手語翻譯職缺,他去應徵,成為公部門第一位手語翻譯員。「我跟母親說,我在台北市政府上班,她聽到是公部門就安心了。」他笑說。

公部門首位手語翻譯立志把台灣認證建起來!

決心進公部門,還有一個原因:「過去民間推廣手語靠志工,但沒有專業認證,進到公部門可以把系統建立起來。」於是他協助建立一套完整手語翻譯人才資料庫,從培訓、認證到派用。至今取得手語丙級證照者已經達四百多位,乙級證照者有五十三位。

這些年來,社會風氣轉變,帶動許多人學手語,但相較於口譯員,手譯員收入始終不高。由於一個手譯員平均服務一千位聽障者,以目前全台共十二萬聽障者,還有七百人的缺口。

「 可以靠它吃飯, 但不容易。」李振輝解釋,口譯員有商業活動支持,鐘點費從五千元到二萬五千元都有;手譯員多是公家需求, 鐘點費最高一千五百元、最低五百元。收費最高端的乙級證照,主要是法院、警察局等司法事務及國家重大政策宣布;第二類是對大眾宣傳及演講,頻率最多;收費最低的是聽障朋友到公部門辦理證件等的臨櫃服務。

「看起來單次收費不低,但如果一週只有一次活動,收入就很少,」丁立芬說,手語不好學,起碼一、二十年功力才能上台擔任翻譯。
李振輝是這行佼佼者,離開市府自由接案後,因為翻譯能力強,北中南有活動都會找他,一週平均可接五到六場活動。他也帶出一個十四人團隊,接政府委託案。

BBC的英文提問,對英文能力強的李振輝不算挑戰,真正讓他覺得困難的是醫學名稱,尤其剛得知新名詞時。例如病毒檢疫「一採陰,二採陽」,他苦笑:「長官用簡稱來表達,但我們就必須立刻懂得是什麼意思,更要完整表達出來,不能也跟著用簡稱。」又或者「間隔序列」這種指基因排序的名詞,第一次聽會愣住,只好回家搞清楚它的意思,下次再出現就會比了。

最讓他難忘的一次經驗,是二十年前南下參加聽障朋友與加拿大人的婚禮,出席的聽障者跨台、外籍。「我要比中文、台語、英文,還要比美國系統的手語(編按:台灣系統來自日本),」不諳美系的他陷入手忙腳亂,最後還是新娘出來解圍、幫忙比。

「從那次之後,我就了解一件事,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隨便接任務。」他說。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李振輝極為用功,靠大量閱讀資料累積臨場應變能力。

他小時候家境不好,沒錢買書,靠強記來吸收知識,「我養成只要聽過訊息,停留在腦中比別人久一點。」

手語給他的最大成就感,來自挑戰像政見發表會這類突發狀況多的場合,「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政治人物下一句話會說出什麼,」他笑著說。

最大挑戰是政見會有次參選人還當場念心經

這些政治人物有時忽然唱起歌來,從台語到英文,甚至俄羅斯民謠、西班牙歌曲都來,一般手譯員碰到這個狀況,只能比「他正在唱歌」。李振輝能比英文歌曲,連有次金門候選人臨時在台上念心經,他也不改其色同步翻譯,驚呆現場所有人。

「他的涉獵極廣,記憶力又超強。」他的學生,在疾管署擔任手譯員的丘安說。

手譯員的市場小,有活動,大家會先找經驗豐富的人, 為此,李振輝正努力推遠距視訊手譯,打破地域限制,為資淺者開啟更多市場可能。同時,他把晚間和假日多拿來教學、推廣,「比較對不住我太太。」他無奈的說。
學手譯到底有什麼門檻?李振輝說,手語單字其實只有六千字,碰到新的名詞出現,就得靠個人功力解釋,「手語是表意不表字,表形不表音,也就是靠視覺呈現, 不是聽覺。」他舉例,「舉案齊眉」的案,指的是小桌子;「案牘勞形」的案,指的是文件;「專案」的案,指的是案件,三個比起來大不同。

因此手譯員最怕碰到形而上的名詞,例如心經與佛學都是不具象的描述,很難翻譯到位。他總結,門檻第一是對中文理解力要強,第二是視覺解析力,能在短時間內拆成手語結構,第三就是不斷大量吸收新知。

隨著媒體曝光,他的知名度開始變高,原本母親反對他走上這條路,如今則覺得與有榮焉。「連隔壁眼鏡行的老闆都傳簡訊給我說,李先生,你好厲害。」

但國寶級光環背後,也有讓他沮喪的事情。與認識多年高官有次再合作時,保安人員趕他到另一邊去比手語,不准站在高官身旁。雖知是安全考量,他仍感慨「做這一行,我們還是希望能獲得尊重。」

李振輝

出生:1966年
學歷: 台大法律系,淡江歐研所法學碩士
經歷: 台北市社會局手語翻譯員、行政院、立法院專屬手譯員
現職: 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手語翻譯專業督導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688期

本文摘錄自‎

病毒檢疫、心經都能翻 阿中部長背後的手語神翻譯

商業周刊

2020/第16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