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之王殞落【封面故事-商業周刊】

友訊》台灣之光變雜牌啟示錄

一家真正的台灣之光是怎麼殞落的?它,曾比華為還強,擁有全球三成的消費性網通市場占有率。它,比宏碁還更全球化,在五十五個國家布局, 多國第一, 生意做到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堪稱日不落企業。

製作人●劉佩修 文●黃靖萱、林喬慧 研究員●李大任 攝影●駱裕隆 編輯●潘思辰 設計●李佳靜
美國《商業週刊》曾定位它是全球一百大資訊科技公司,台灣網路通訊產業自它起始,它衍生出明泰、友勁等友家軍,轉投資晶片廠九暘電、雷凌及濾波器廠帛漢,它在全球拚品牌,成為台灣網通代工等供應鏈的火車頭。

但今日,它九年換掉六任董事長、五任總經理,在疫情與網通最熱的時刻,竟然處於虧損狀態。

是誰,背信忘義?

「這次經營權紛擾,我被貼叛將標籤,紛爭導引為奪權,我更不能同意!」

友訊(D-Link),為何會落到連合夥創辦人與前總經理、獨立董事都要連結外行人台鋼,一起入主撤換掉董事長的局面?

最常與其相提並論的智邦,如今已是5G產品與技術的大贏家,市值是友訊的十四倍,更別提中磊、智易等後生晚輩,也都超車友訊。

透過兩封信,我們開始追溯,這個曾是台灣最具希望的品牌,何以致此?

五月四日,李中旺寫下這封信,他是友訊共同創辦人,也是友訊轉投資公司明泰的董事長,因為名字赫然出現在市場派台鋼提名的董事候選人名單,引發友訊董事長胡雪稱他為「叛將」。他因而先被拔掉明泰董事長一職,五月又解任友訊副董事長。

被業界人評價為「好好先生、毫無霸氣」的他,寫下三千三百字的公開信,他痛陳,「我多年來支持胡雪女士擔任友訊董事長,做為創業夥伴及個人大股東,本期望她要有所作為,但多年下來,只見人事傾軋鬥爭,未見企業經營有所改善……。」

時間回到一九八六年,高次軒和六位志同道合好友,共同創辦友訊,命名緣起是:好朋友一起搞通訊,顯見情誼之厚。

創業同一年,友訊就進入美國市場,並以品牌名D-link打江山,一九九四年,友訊掛牌,成為台灣第一家進入資本市場的網通公司。上市當天,股價即衝破百元,同年生產的集線器出貨量更拿下全球第一,無限風光。

但,就在前一年,高次軒發現自己罹患舌癌。
這場病痛,種下了悲劇種子。

過去,高次軒身兼董事長、執行長,也是大股東、創辦人,他直接管理七人小組,包含美國、歐洲、中國和國際區的四名業務負責人,加上財務長、技術長和總經理。

高次軒從小喜歡打籃球,曾是建中、交大籃球校隊的他,相信團隊合作,而且更相信授權。已退休的前執行長魏美玲就曾說,高次軒對專業經理人絕對放手:「他讓每位員工覺得是在經營自己的事業。」

他深信,放手,才能讓大家靈活打仗。前總經理廖志誠受訪時曾說,對於海外分公司,友訊最高宗旨是不管人、不管事。海外分公司對產品、策略甚至價格,都有選擇空間,台北總部僅扮演協調溝通的後援角色。

「溫良恭儉讓」、深信團隊可一起共治打仗的精神,讓高次軒在發病到去世的十五年間,未曾指定明確接班人,並進行培養。也或許是因為,當年的友訊正處於高度起飛期,創業第十年,營收就做到四十億元,到了二○○六年,還超過四百億元。

老虎不見了,猴子都想稱王

「友訊這些年在損益中擺盪,最重要問題是總部與分公司的互動。」

然而,企業因人而聚,也會因人而散。二○○八年,高次軒去世,強人死後,加上金融海嘯發生,雙重變數開始發生。

高次軒去世後,李中旺緊急接任董事長,他選了海外大將曹安邦任執行長,還表示會栽培高的兒子,他的主張是,專業經理人跟所有權要徹底切割, 高家雖然持有不到一○%股權,但遺孀胡雪就是大股東。

理論上,這是好的安排,但卻很快受到挑戰。一場金融海嘯,讓友訊營收、獲利都下滑,獲利衰退六五%。該公司開始思考降低成本的策略,才發現,強人死後,大家已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696期

本文摘錄自‎

網通之王殞落

商業周刊

2020/第16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