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建設計畫,到底跟「不閱讀變傻瓜」有啥關係?

郝廣才說:「閱讀沒做好,全島就會變傻瓜,有再多的軌道,你把傻瓜運來運去,要運去哪裡啊?」不閱讀真的會變傻瓜嗎?跟政府正在推的軌道計畫,有什麼牴觸嗎?

新新聞 第1590期

Profile
米果,住在台北的台南人,寫小說也寫散文。擅長網路生活不利益輸送,愛看主流媒體不擒故縱的風景。


以獎勵出版事業的官辦金鼎獎,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同時也是出版人的郝廣才先生,酸了一下與會的行政院長林全:「閱讀沒做好,全島就會變傻瓜,有再多的軌道,你把傻瓜運來運去,要運去哪裡啊?」

出版人對於台灣閱讀力的逐年滑落,憂心已久,尤其台灣的新書出版速度又特別快,新書在書店平台上架的天數卻愈來愈短,新書一旦被書店下架,曝光的機率就少了。長銷書占總體出版品的比例又非常低,據說超過九成的書都不會再刷,成為庫存之後,為了節省倉庫租金,可能很快就低價促銷,或者燒毀處分掉。

出版界的憂心大致是這樣子,誰都想要做出暢銷書,但是暢銷書的條件到底是什麼?好像沒有一定公式,大家都是埋頭做,然後賭一把。若是編輯被問到,想要做暢銷書?還是想要做能得獎的「好書」?恐怕所有的答案都會是:兩個都要。

至於不閱讀真的會變傻瓜嗎?跟政府正在推的軌道計畫,有什麼牴觸嗎?這或許是郝先生把出版人憂心的部分嵌進時事話題裡。畢竟是頒獎典禮,說者有他的用意,聽者當然也可以表示意見。 台灣平均薪資停滯不前,對多數人來說,除了餵飽自己的基本開銷,另外就是房租或貸款,然後就是3C費用和少量的娛樂支出。至於文字閱讀或資訊瀏覽,在網路環境裡很容易取得。紙本書的購買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就是讀過的書該怎麼處理,這是最近很多人以網路下載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的考量。

新新聞 第1590期
閱讀力衰退和出版規模的大幅崩落,每個國家的出版業大概都很焦慮。以前靠閱讀取得知識,現在上網獲得情報,何況不閱讀的人,也有從生活取得知識的管道。要說那是傻瓜,好像太嚴厲了。至於軌道建設,跟閱讀與傻瓜應該都沒有關係。對我這種沒開車、靠大眾運輸系統移動的人來說,台灣的軌道其實沒有那麼密集,密集的也只是台北都會區而已。尤其人口老化的速度可能比出版衰退的速度還要厲害,軌道建設不只是商業營收的目的而已,還要顧及交通弱勢者的移動權利。

畢竟等我們老了,沒辦法開車,沒有後輩接送,要外出、要就醫、要購物,靠公車雖然也是個方法,但起碼公車到站時間要盡量準確,司機開車不要那麼凶猛,否則對交通弱勢族群來說,又是另一種搭乘障礙···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 第1590期

本文摘錄自‎

【米果專欄】傻瓜與軌道

新新聞

2017/8月 第15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