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還沒過就先花 政府狂發券合理嗎?

半年舉債四千億,史上最快!

從振興三倍券到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大家領券領得很開心, 但這些錢都是政府舉債來的。半年內,政府將舉債逾四千億,規模比九二一、SARS、莫拉克風災都要大。錢花得有理嗎?

文—盧沛樺 攝影—邱劍英


▲政府發振興三倍券,在郵局吸引長長的領取人龍。但這筆預算其實立法院還沒通過。

行政院七月二十三日公布紓困3.0特別預算,再追加舉債兩千一百億。如果立法院通過,這是中華民國政府史上最快的舉債。半年舉債四千兩百億,速度遠遠快於二○○八年金融海嘯,分三年編列的特別預算五千億。九二一災後重建,特別預算規模不過一千億。

事實上,國內疫情趨緩,內需服務業已逐漸復甦,有些地方甚至呈現「報復式消費」。為何需要追加預算的金額,還跟四月疫情最嚴重時的一樣?

《天下》追蹤五個部會的紓困預算發現,紓困3.0非編不可,原因在沒有編預算的情況下,錢早就花掉了。政府先開支票,急難紓困、現金補貼、振興方案,錢都撒出去,才發現錢不夠。

非編不可,因為錢已先花掉了

首先是勞動部,原本發給無固定雇主、自營工作者的預算是三百億,結果超支三十九億,現由勞動部預算代墊。

其次,農委會原本只補貼弱勢漁民每人三萬;五月初,行政院宣布擴大紓困,廣發農漁民每人一萬,共發出逾一八○億,因為來不及編進紓困2.0特別預算,目前由農村再生基金代墊。

另外,經濟部的振興三倍券、交通部的安心旅遊補助,錢也都不夠用。《天下》先前請教各部會,得到的答案都是要向行政院爭取紓困3.0預算解套。

缺這麼多錢,就是政府不得不再舉債的原因。

據行政院最新公布紓困3.0的內容,光用於補已經花掉的錢,高達一二三五億,超過總預算的一半。經濟部就拿九百多億,其中三八二億是補三倍券的洞。農委會也拿到一八六億。(表1)
值得注意的是,《天下》發現,各部會追加的抵用券,像農委會農遊券、教育部動滋券,都先編在特種基金,但紓困預算卻沒回補,等於要基金自行吸收。

國民兩黨聯手,大開後門

農委會官員告訴《天下》,一開始只給弱勢漁民補助,因為漁民也保勞保,錢是要勞動部出,沒想到勞動部不夠用,才變成農委會要自己想辦法。加上後來擴大補貼,原本農委會沒編預算,只好先用農村再生基金的錢,現在一定得爭取紓困3.0預算。

錢都花了,才要追加預算,代表政府舉債沒有得到授權,這樣做可以嗎?

熟知紓困2.0預算審議流程的立院人士透露,四月底,立院三讀通過紓困2.0特別預算修正案時,國民黨主張發現金,金額比民進黨要求的高。民進黨順勢通過「政府可視情況再追加一次兩千一百億」。這等於開後門,允許總舉債額度提高至四千兩百億,讓急難紓困變成濫發、加碼。

這些錢到底有沒有花對地方?
《天下》盤點紓困1.0、2.0的預算使用,經濟部拿最多,佔總預算近一半。主要是補貼年營收成長率腰斬的產業,補貼員工四成薪資和營運資金。營運資金係按員工人數乘上一萬,目標是保就業。

從分布看,製造及技術服務業拿最多,觀光產業居次。(表2)
進一步細分產業,金屬機電拿到四十.四億最多,受惠員工十五.八萬人。觀光產業拿到六十九.五億。以旅宿業佔大宗,受惠薪資補貼的員工約六.五萬人。這些都是無薪假通報人數最高的業別,顯然錢的確花到刀口上。

從個人角度來看,計程車司機能拿最多錢;在日月潭開船的載客小船駕駛及助手,每人能拿六萬;自營業者則拿三萬。(表3)
用現金紓困個人,正是紓困2.0透支主因之一。以勞動部預算短缺三十九億為例,政府擴大補貼雖有排富條款,但地下經濟盛行,政府無法掌握所得資料;職業工會快速成長,不少人長期低報投保薪資。因此今年再現○八年民眾開賓士車拿補貼的現象。

前國發會主委、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直言,國外也發放現金,目的是所得補充,擔心民眾活不下去。但台灣長期存在所得資料不精準的問題,譬如,政府並不清楚自營業者收入,更難證明他到底有沒有受疫情影響,結果補貼到不該補貼的對象。

勞動部預估,符合請領資格有一三三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約十分之一,代表全台每十個工作人口,就有一人能領到三萬。

需要追加預算的三倍券,中研院預估對今年總體經濟的拉抬,約增○.二∼○.三個百分點。研究員周雨田用中研院研究○九年消費券數字估算,由於三倍券預算較少,台灣GDP比當時大,因此振興效果不如○九年。

先不管有沒有用,陳添枝認為,台灣還不需大規模的內需刺激政策。一來,台灣第一季GDP正成長,民間消費沒掉很多,政府發錢刺激景氣的效果很有限;二來,台灣經濟仰賴出口,受歐美疫情影響的出口業者,一點都吃不到內需刺激方案的甜頭。

台灣的確存在需要繼續紓困的對象。從製造業生產指數和外銷訂單,傳產不只未走出疫情幽谷,狀況還在惡化。包括紡織、成衣、橡膠製品、機械設備、汽車及零件業等,生產指數都呈現年減兩成至三成。

陳添枝建議,紓困除了救濟勞工、幫產業周轉,還要幫企業找生意。他以成衣業為例,原本國內廠商都做大型運動品牌,現在實體門市關門,消費行為移往線上,政府應輔導產業去接觸線上品牌,甚至去做居家服飾。

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花的每一毛錢,都要從人民身上拿回來。政府防疫固然要超前部署,但舉債振興,不可不慎。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03期

本文摘錄自‎

預算還沒過就先花 政府狂發券合理嗎?

天下雜誌

2020/第7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