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學術級台灣百科 向世界細說寶島故事

荷蘭出版商主動提議「正名」 四百位學者無償供稿


第四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今年首度移師北美洲,在美國西雅圖舉辦。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將今年主題定為「成形塑造中的台灣」,並在會中公開發表即將完成的「台灣研究百科全書」。

撰文‧朱姵慈

「早安西雅圖!我們要出四大冊台灣研究百科全書,今年底就會釋出電子版的部分內容。」六月二十八日,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新煌在第四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上,以英語線上演講,振奮地向全球台灣研究的學者談起精粹三年的百科全書。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新煌接到博睿出版社的邀請,號召國內外約400位學者無償供稿,為台灣研究出百科全書。攝影 陳睿緯

《Profile》台灣百科全書
出版社:博睿(Brill)
總編輯:蕭新煌
條 目:國際關係、政治、社會學、歷史、原住民、語言、文學、紀錄片、性別、宗教、媒體研究、考古、電影、音樂等14個領域

時間回到二○二○年春天,蕭新煌接到荷蘭學術出版社博睿(Brill)出版總監尤里(Uri Tadmor)的邀請, 希望出版關於台灣的百科全書,由於書名不再是「Republic ofChina」,而是「Taiwan」,有為台灣學術研究正名的意義,因此他不假思索答應,並號召國內外約四百位學者無償供稿,告訴世界專屬於台灣的故事。

一六八三年成立的博睿,是學術界聲譽卓著的出版商,每年出版二七五種學術刊物,聚焦人文、社會科學、法律等領域,也曾出版過中國、伊朗、日本木版畫等百科全書。

博睿與台灣的淵源很深,一五年負責《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英文年報》自第三十一卷起出版的發行工作,一八年出版《台灣研究國際學刊》,隨後曾嘗試委託中研院出版十本台灣研究手冊,但並未完成。兩年前,再次找上深耕「台灣研究」領域多年的蕭新煌合作。

對於百科全書涵蓋領域,博睿並未預設立場,僅提供寫作格式指南,如作者應以美式英文書寫,提供具有權威性、客觀性與最新的文章內容,避免使用技術術語。首次提及的專有名詞必須有中文拼音與中文,如zhongguo yinsu(中國因素),超過一千五百字的文章可細分為章節、下精簡標題,文末也可以提供參考書目。

因此,接下總編輯任務的蕭新煌,首要課題是如何在包山包海的台灣故事中,界定百科全書涵蓋的領域。

橫跨14 領域 邀稿工程浩大

早年,台灣研究多聚焦在政治、社會與文化領域,近年則將觸角擴及人類學、國際關係、教育及電影等。於是,蕭新煌規畫國際關係、政治、社會學、電影及音樂等十四個領域,不過即使他在學術圈人脈深厚,仍耗時兩個月才找齊合適的副主編群。

「我們的副主編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決定條目與寫條目的專家,編輯工作是半義務、半樂捐,大家都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蕭新煌所言不假,副主編們不但要構思個別領域的條目,還得扛下邀稿、催稿與修稿責任,且整個計畫僅支領一萬五千元工作費,這還是透過蕭新煌擔任董事長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才爭取到的經費。

負責社會學領域的副主編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一個人編列包括社區營造、勞工運動、食安、公民科技等五十七則條目,並自行聯絡五十多位學者邀稿。何明修初審稿件後,若須修改,也必須逐一整理、回覆,完稿後再做校對。為管理文章,甚至做Excel檔分類條目,詳列作者姓名、電郵信箱、字數及交稿日等,經常半夜還在聯繫,終於在去年八月交出五十七則條目,今年持續與博睿編輯線上精修稿件。

何明修回憶,有學者或許對稿件要求過高,在截稿前夕神隱,還得要「總編輯」蕭新煌親自寫信提醒對方交稿。

撰寫「勞工運動」條目的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邱毓斌,是準時交稿的學者之一,即使熟稔台灣勞運史,但要在一千字內完整陳述整件事,下筆前仍讓他苦惱三周,之後又花一周才完稿。「要追好幾篇的進度,工程一定很浩大,我真佩服他們兩個(蕭新煌與何明修)!」邱毓斌說。
不限台灣人 廣發英雄帖徵稿

相較歷史領域編纂的波折,何明修主責的社會學其實還算順利。

歷史副主編、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所長張隆志坦言,自去年四月借調擔任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後,因辦理組織升格而無法全心投入,規畫的五十則條目,目前僅完成約三十條。也因為部分必要條目在第一階段截稿日尚未到位,百科全書剩下條目將在今年九月完成第二階段截稿。

為追趕進度並兼顧品質,張隆志另邀請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康培德幫忙,加速檢視稿件,甚至重新招募時間能配合的青壯年學者,開放以中文書寫,張隆志亦向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申請十萬元來補助英譯中文稿件。

主責電影的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蔡明燁則認為,撰稿人不一定非得是台灣人,因此從二○年十月起,選擇透過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等管道向全球公開徵稿,範圍包括台語電影、瓊瑤、侯孝賢、李安、蔡明亮等。「一定還有很多我不認識,但研究成果優良的學者。」

蔡明燁廣發英雄帖的舉動,效果出乎意料得好。不少國際學者認為,讓所學登上台灣百科全書相當光榮,而積極回應,且交稿非常迅速,如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電影系知名教授裴開瑞(Chris Berry)撰寫「台語片」條目;投稿「蔡明亮」的是巴西聖保羅大學電影學院副主任梅洛(CecIliaMello);「台灣後新電影」的作者則是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副教授克漢東(Corrado Neri)。

儘管電影條目不到二十則,但求好心切的蔡明燁為了加強翻譯準確度與可讀性,還另找歐洲台灣研究學會贊助,聘請以英文為母語的編輯協助審稿、給意見。

台灣研究百科全書的封面已出爐,今年底至少有三百則條目的網路版,預計明年底將完成六百則條目後出版實體書籍——四大冊台灣研究百科全書。誠如蔡明燁所言,儘管工作到沒有喘息餘地,但能把台灣研究集結成百科全書,是一件極富成就感的大事。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2/7月 第1333期

本文摘錄自‎

首部學術級台灣百科 向世界細說寶島故事

今周刊

2022/7月 第1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