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腦向上爬以前,你檢視自己目標了嗎?

對發現原理的人來說,要在靈感來襲時精準掌握,常有些困難。彼得原理並非瞬間的靈光乍現,而是多年來對適任情形的關注而產生的覺察。因此,我認為應該要讓讀者知道發現彼得原理的過程。
一個蘿蔔一個坑
雖然有些人很稱職,但我也發現有些人逾越了自己的適任等級,開始頻頻辦事不力、幫同事找麻煩、拖累組織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論,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升遷夠多次,他終究會到達那個職位!

我關注的並不是工作疏失、不小心說溜嘴、或者是失言失禮這種讓當事人感到難堪的偶發行為。每個人都會犯錯,歷史上最有能力的人也曾有過失誤。相反的,不適任者有時也會不小心做對事情。我想找尋的原理,必須能夠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重要的職位,都會被無法善盡職責的人所占據。

腐爛就從高層開始
我第一次公開說明彼得原理,是在一九六○年九月的一場研討會上,對象是一群聯邦教育研究計畫的主任。他們寫了很棒的提案,因此榮升研究計畫主任以茲獎勵。有些人是真的擅長研究,但這也與他獲得的職位無關;有些人不太會做研究,只是在絕望下持續複製貼上頻繁出現的統計數字而已。

當我發現他們的研究計畫,是用時間和納稅人的錢來重新探討輪子時,我就決定要介紹彼得原理給他們,讓他們了解自己所處的困境。聽完我的演講後,他們充滿敵意又忍不住笑意。其中一位年輕的統計員笑得前俯後仰,還從椅子上跌下來。後來他告訴我,他會笑成這樣,是因為我的想法十分瘋狂,演講非常幽默。除此之外,還因為聽演講時,他看到分區研究計畫主任的臉先是脹紅,接著轉為紫色。

滿臉諷刺的冷面笑匠
即使所有案例資料屬實,編寫過程也要求精確,但我仍決定只用諷刺手法來呈現彼得原理。因此,我在一九六○~一九六四年做的演講,及後續出版的文章當中,皆使用非常幽默的案例和杜撰的假名,以保護當事人。

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我在舞臺劇中場休息時間向雷蒙德.霍爾解釋,為什麼在這場糟糕的演出中,男主角會背對觀眾唸臺詞和擺姿勢。這個演員先前非常稱職,但後來因為試圖成為演員兼導演兼製作人,而踏上不適任等級。霍爾先生認為,如果我只把彼得原理介紹給可能會來聽我演講的少數幾個人,這對彼得原理並不公平,他堅持應該要出版成書並向全世界發揚光大。接著他又說,若是沒有出版,也沒有版權,那可能會有人將我的發現占為己有。於是我們決定合作。一九六五年的春天,這本書的稿件全數完成。
彼得原理的受害者
我們將完稿寄給一些大型出版社。第一個退稿的編輯表示:「我們看不到此作品的商業潛力,也不建議您繼續嘗試。即使是跨部門銷售,也不保證此作品能夠出版。」另一位編輯寫道:「這麼嚴肅的主題,不該用如此輕盈的口吻撰寫。」一位編輯建議:「如果你寫的是喜劇,就不應該放那麼多悲慘的案例。」還有一位編輯說:「請下定決心,要不改寫成幽默搞笑的書籍,要不就寫成正經的管理學書籍,這樣的話我會重新考慮。」耗時兩年,被拒絕十四次後,我開始懷疑,這世界是否還沒準備好接收我的新發現。
一步一步來
如果出版界還沒準備好幫彼得原理出書,那麼我們也許應該以短篇文章的方式,循序漸進介紹彼得原理。一九六六年十二月,霍爾先生為《君子》(Esquire)雜誌寫了一篇文章;接著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七日,我為《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西方副刊》(West Magazine)撰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帶來的迴響令人瞠目結舌,幾個月以來,我們收到超過四百封的郵件,演講和撰文的請求不斷湧入,我們也盡可能的回應。

一九六八年,《彼得原理》出售
一九六八年三月,威廉莫羅出版社的總編輯詢問是否能出版彼得原理,於是我將塵封已久的稿件找出,並交給他們。一九六九年二月,《彼得原理》上市後,一路攀升到非科幻書籍類排行榜第一名,且持續了二十週。此書停留在暢銷榜超過一年,並翻譯成十四種語言。它現在是許多大學課程的指定讀物,也成為許多研討會的討論主題。這本書也讓許多研究此原理的行為研究計畫應運而生,而每個計畫都在在證明,我的觀察是正確的。

進度落後時,就放棄吧
自從出版了這本書後,我就有很多機會,可以大步一跨就到達自己的不適任等級。我拒絕了很多邀約,包括請我擔任管理顧問,或是為商管工作者舉辦研討會等。但即使我拒絕這些邀約,還是逃不過彼得原理。最近有個商學院邀請我去演講,在我演講時,他們在多達五間教室同時播放我的影像;有個企業工程師與系統專家協會,邀請我在大會上演講,但他們給我的日期、時間以及地點資訊全是錯的;我買的家電到現在還是不能用,要不然就是用三十分鐘就壞掉;我的車從車廠送回來的時候,莫名多了許多神祕的問題;政府受自身繁文縟節纏身的時候,還持續增列規定,影響我的生活。

死亡是大自然發出的警告:該慢下腳步了
以個人來說,我們都會想爬上自己的不適任等級,認為似乎爬得越高、越多階級就越好,但放眼四周,眼前所見卻全都是盲目晉升的悲慘受害者。

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都在生活的倉鼠輪上無意識的跑著,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人類升級武器而殺戮過多人口;提升能源和產品的產出,同時卻污染環境,並讓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平衡遭到破壞。

如果人類想從忍無可忍的未來自救,那就必須知道盲目的升遷會將人類帶往何處。人類必須檢視自己的目標,並了解到,真正的進展是往前創造更好的生活,而非往上到達生命的完全不適任等級。人類必須了解,擁有高品質的體驗,比擁有無用的加工品還更重要。人類必須重新衡量生命的意義,並下定決心,是要將自己的智慧和科技,運用在永續生存和人文發展,還是要繼續憑著自己的假性潛力一步步晉升,走向巨大的死亡陷阱中。

人偶爾會瞥見自己在鏡中的模樣,一時之間認不出鏡中人是誰,便笑了出來,直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為止。這就是理解發生的時刻,而這本書,就是希望能成為那面鏡子。

勞倫斯.J.彼得
一九七○年六月


閱讀完整內容
彼得原理

本文摘錄自‎

彼得原理

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

由 樂金文化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