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終極之鑰就是持之以恆

勇於當個說「不」的人。
隨波逐流,不會有什麼偉大的成就。

《複利效應》這本書,揭露了我的成功「祕訣」。我是「複利效應」的忠實信仰者,我父親鞭策我天天實踐,直到我再也無法用其他方式生活,即便我想嘗試,也行不通。

但如果你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應該就不是「複利效應」的忠實信仰者。這不奇怪,有很多原因可以理解,可能你並未獲得同樣的訓練,身邊也一直未曾出現過類似的榜樣,或是尚未體驗到複利效應的好處。

我們的社會整體,顯然容易遭受欺騙。很多行銷話術會催眠我們,讓你相信自己有一些問題(其實你沒有),這樣他們才能對你銷售可立即「矯正」這些問題的解方。我們有時過度社會化,天真相信電影和小說中的童話結局,忽視「持之以恆努力」的優良傳統價值。接下來,就讓我們逐一檢視你可能遭遇過的一些阻礙。

你還沒有體驗過複利效應的好處

「複利效應」指的是: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對我來說,這個過程最有趣的一點是,儘管成效巨大,但在行動的當下,並不會覺得那些行動舉足輕重,不論你使用這項策略來改善健康、人際關係、財務或其他層面,改變都很細微,可能幾乎沒有察覺。而且,這些小小的改變,並不會產生什麼立即性的效果,你不會大有斬獲,立刻獲得那種「看吧!我沒騙你」的明顯回報。那麼,為什麼還要白費功夫?

就因為複利效應的概念很簡單,絕大多數的人卻未能有效掌握。舉個最常見的例子來說,你可能跑步八天之後,就半途而廢了,因為你的體重還是過重。或者,你練鋼琴半年就停止了,因為你最會彈的還是〈筷子〉(“Chopsticks”)那首小曲。再不然,就是幾年後,你就停止提撥部分所得到個人退休帳戶了,因為那些錢可以拿來花用,反正那個帳戶累積了幾年,好像也沒有存多少嘛。
這些人不知道的是,那些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的小步驟,只要持之以恆,歷經足夠時日,將會產生巨大的不同。

明智的小小抉擇+持之以恆+時間

下列提供一些詳細例子。

神奇的一分幣

兩個選項讓你選,你會選擇哪一個?

1.)現在馬上獲得300萬美元現金;
2.)現在獲得一美分,但是價值每天翻倍,連續翻倍31天。

如果你之前聽過這個小測試,大概知道應該要選第二個,因為一美分的價值連續每天翻倍31天之後,將會滾出更巨額的財富。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如此難以相信那一美分終將生出更多錢?很簡單,因為必須等到遠遠更久以後,才能夠實際看到這筆報酬。接下來,我們先來剖析一下這個案例。

假設你選擇馬上獲得300萬美元的現金,你朋友選擇了一美分,天天翻倍增值。到了第五天,你的朋友擁有16美分,你擁有300萬美元;第十天,你的朋友擁有5.12美元,你擁有300萬美元。此時,你覺得你朋友對自己的選擇作何感想?你花用著百萬美元,盡情享受,對自己的選擇開心不已。

過了整整二十天之後,離連續翻倍31天,只剩下11天了。你朋友的一美分,只滾出5,243美元。此時,她心中有何感想?她做出了犧牲和正確的行為,但是過了二十天之後,她所選擇的財富,也不過才微幅超越5,000美元,你還是擁有300萬美元。然而,接下來原原本不顯眼的複利效應神奇力量,才要開始變得顯著。到了第31天,同樣的每日倍增數學公式,把你朋友的那一美分,滾成了10,737,418.24美元,是你的300萬美元的三倍有餘。

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持之以恆的重要性,在第29天時,你擁有300萬美元,你朋友擁有約莫270萬美元;到了第30天,你朋友的財富才首度超越你,達到530萬美元。一直要到這場歷時一個月的超級馬拉松的最後一天,你朋友才以10,737,418.24美元的財富,壓倒性地勝過你的300萬美元。

複利滾錢的神奇力量,令人驚嘆的程度,在世上少有其他事物可以媲美。令人驚奇的是,在我們生活的每個領域,複利效應都具有同樣威力。接下來,我們來看另一個例子。
 
三個朋友
 
有三個傢伙,從小一起長大,住在同一個社區,各方面的發展都很雷同。三個人的年收入都在五萬美元左右,全都已婚,健康、體重都一般,只是婚後有點發福。

第一個朋友,我們姑且稱他為A先生。他繼續原本的工作與生活型態,自覺幸福滿意,但偶爾會抱怨一切一成不變。

第二個朋友B先生,則開始做出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小有益改變。他每天會看一本好書十頁,在通勤的路上聽30分鐘教育或勵志的音頻內容。他想看到自己的人生有所改變,但不想特意大費周章。他最近剛好讀到《成功》雜誌訪談電視名人梅默特·奧茲醫生(Dr. Mehmet Oz)的文章,選擇了其中一項建議在生活中落實,那就是每天減少攝取125大卡。

每天減少攝取125大卡,這件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難度。也許,早餐少吃一杯穀物,或是少喝一罐汽水,改喝汽泡礦泉水,或是把三明治的美乃滋改為芥末醬,這件事似乎不難做到。除此之外,B先生每天也開始多走幾千步(幾千步還不到一英里的距離。)這些事沒什麼大的壯舉,也不特別費力,幾乎人人都能做到,但他決定堅持這些選擇。他知道,這些小改變雖然簡單,但也很容易半途而廢。

第三個朋友C先生,則是做出了一些糟糕的抉擇。他最近添購了一台大螢幕電視,可以更盡情觀賞他喜愛的節目。他在美食頻道(Food Channel)看到了一些美饌佳餚,一直在試做,而他的最愛是起司砂鍋和各式甜點。喔!對了,他還在家裡裝了一座吧台,每週多喝一杯酒精飲料。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瘋狂的行為,他只是想在生活中增加一點樂趣。

就這樣過了五個月,三人之間感覺不出什麼明顯差別。B先生每晚持續看點書,在通勤的路上聽音頻;C先生持續「享受」生活,少做點事;A先生則是一切照舊。三個人雖然各有行為模式,但是五個月的時間還不夠長,不足以看出他們的境況有何實質進步或退步。事實上,如果你測量三個人的體重,把小數點後面的數字去掉,看起來跟之前的相同。

過了十個月,可能還是看不出這三人的生活有啥太大變化;直到第十八個月的月底,才能看出這三個朋友的外觀有了輕微改變。

但是,約莫到了第二十五個月,一些明顯差異就開始浮現了。到了第二十七個月,差異持續擴大。到了第三十一個月,變化驚人,C先生變胖了,B先生變瘦了。每天減少攝取125大卡,到了第三十一個月,B先生成功甩掉了15公斤!

31個月=940天
940天×每天125大卡=117,500大卡
117,500大卡÷7,700大卡(1公斤脂肪)=15.26公斤

在同一段期間內,C先生每天只多攝取125大卡,兩年半之後,體重就增加了15公斤。一個變瘦了,一個變胖了,這一加一減,他就比B先生重了30公斤!不過,兩人之間的差異,還遠遠不只是體重而已。B先生在這兩年半的時間內,投資了將近1,000個小時閱讀好書和聆聽自我成長的音頻,並且積極落實自己獲得的新知,獲得加薪和升遷;最棒的是,他的婚姻幸福美滿。C先生呢?他的工作不怎麼愉快,婚姻觸礁。至於A先生?和兩年半前差不多,只是現在對這一成不變,似乎又多了幾分不滿。

這個小故事雖然有點簡化了真實條件,但複利效應的非凡效力,就是這麼簡單。能夠善用複利效應的受益者與蒙害者之間的差異,可能令人難以置信。只要時間夠久,看起來就會很神奇,簡直就像變魔術或量子躍進。在三十一個月(或三十一年)之後,善用複利效應正面特質的人,看起來彷彿「一夜之間成功」,其實他/她的顯著成功,是明智的小小抉擇長期持之以恆所產生的結果。


漣漪效應

我知道,前述這個例子的結果似乎十分戲劇性,但還不止於此呢!事實上,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也可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激起無預期的漣漪效應。我們且拿C先生的一項壞習慣──比以前更常吃油膩食物──來檢視一下,就能夠了解複利效應的負面作用,以及一些小事如何可能激起影響整個人生的漣漪效應。

C先生看美食頻道教的一道食譜,自己動手做了一些瑪芬。他對成品感到驕傲,他的家人也很喜歡。這件事感覺起來似乎很有價值,所以他開始經常烘焙瑪芬和其他甜點。他喜歡自己下廚的感覺,吃得也比分享出去得多,只是沒人注意到罷了。

但是,吃得多,導致C先生晚上睡得不好,早上起床後精神不佳,整個人變得煩躁起來。煩躁和睡眠不佳開始影響到他的工作表現,他的生產力降低,主管對他的評價變差了。每天工作結束時,他對自己的工作也感到不滿,幹勁降低,通勤回家的路似乎變長了,壓力也變大了。這一切,導致他更向食物尋求慰藉──壓力大的人往往如此。

活力變差的C先生,現在比較少和太太出去散步了。他壓根兒提不起勁來,兩人相處的時間變少,太太覺得他變得冷淡,對此心生不滿。兩夫妻一起做的活動變少了,C先生呼吸新鮮空氣和運動量減少,幫助他保持樂觀、愉悅的腦內啡分泌量減少。由於變得不如從前快樂,他開始挑剔起自己和他人,不再讚美他的太太。此外,隨著身材發福,他變得愈來愈沒自信,覺得自己的吸引力降低,整個人變得愈來愈不浪漫。

但是,C先生並沒有發現到,他對太太的欠缺活力與愛慕如何影響到她。他只知道,他覺得愈來愈不對勁,甚至開始沉迷於深夜電視節目,因為這讓他可以放鬆、分心一下。太太感受到他的冷淡疏遠,當然開始抱怨,繼而要求。當她嘗試過都行不通之後,也開始變得冷淡,以保護自己。她感覺寂寞,於是把心力投注在工作上,花更多時間和女性友人相處,以彌補她在陪伴這一塊的空缺。後來,開始有男人撩她,讓她再度覺得自己有魅力。當然,她並沒有出軌背叛老公,但C先生感覺不大對勁。他當然沒有認知到,是自己糟糕的選擇和行為,才是導致他們夫妻問題的根源,反而怪罪起他的太太。

認為錯在他人而不自省,進而改正自己的錯誤,是心理學最常見的基本課題。以C先生的情況來說,他不知道如何向內求,畢竟《頂尖主廚大對決》(Top Chef)或是他喜歡的犯罪節目,並沒有提供關於自我成長或人際關係方面的忠告和建議。當然,他或許有想過,若是他閱讀好友B先生那些個人發展主題的書籍,或許能夠學到一些改善不良習慣的好方法。不幸的是,對C先生來說,他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那些小選擇形成了漣漪,對生活的眾多領域造成巨大的破壞。

持之以恆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和閱聽知識內容,對B先生所造成的影響,當然與C先生的相反;他現在正在收割豐碩的成果。隆恩的另一個徒弟傑夫·歐爾森(Jeff Olson)在《微小優勢》(The Slight Edge)這本書中指出,這是「日日重複簡單紀律」與「日日重複錯誤判斷」的差異。雖然這些事看起來好像都很簡單,但那是因為我們置身事外。各位請務必記得一點:持之以恆,歷經足夠時日,結果就會變得十分顯著;甚至更好的是,結果是可以預期的。

閱讀完整內容

複利效應

本文摘錄自‎

複利效應

戴倫.哈迪

由 星出版 提供